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20多歲時,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

20多歲時,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

20多歲時,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



不要懶惰到想著走捷徑,更不要自大到以為自己有本事不走彎路。


01


我經常在後台收到這樣的問題:

年輕時如何避免走彎路?


問這個問題的人,從他們自己的描述來看大多都躊躇滿志,準備在職場上大展一番拳腳。我猜他們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雲。


而這樣的問題我都拒絕回答。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踏實才是最快的方法。


沒有走過彎路,永遠都不會知道直路應該是什麼樣子。就好像談戀愛時,你不遇到幾個渣男,怎麼知道好男人到底好在哪裡。


互聯網行業經常用一個詞,叫「試錯」。不斷改進微小的錯誤,快速迭代更新,讓產品不斷趨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試錯」,尤其是20多歲時精力旺盛,有的是時間。Nothing to lose.


可很多人把這個時間都用在懷疑人生、困惑未來上,把本該拿去大把體驗不同人生經歷的時光,耗費在無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猶豫不決中。


我曾經的老闆是一位女強人,她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每次和她聊天我都獲益良多。有一次,一名年輕人問她:


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麼的呀?我今年20歲,第一份工作在書店實習,但是覺得沒有什麼價值,一直很害怕,對未來簡直不敢提。給我一點建議吧!


她的回復如下:

20歲該幹嗎?我20歲在星巴克打工,這有意義嗎?當然有啊,自己賦予它意義啊!在餐廳里洗盤子有意義嗎?有啊,你自己琢磨啊。難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義嗎?等你想好決定做什麼有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快結束也不必思考了。


我很贊同她的觀點。


20多歲的黃金年齡,本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考慮太多就像給自己無形中築起一道道圍牆,你還沒有跨出去過,就被死死禁錮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無缺的人生方案。到頭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有風險,那個失敗了怎麼辦……花大把時間做分析、聽建議,可人生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而變化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


這就像創業一樣,等你把一切都想得周到縝密的時候,大勢浪潮早已過去,你想好的一切最後都變成一堆廢紙。


02


我20歲出頭的時候,工作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


改變世界?我連世界是什麼樣的都沒完整看過。


活出自我?我連自己要什麼都沒想清楚。


職業生涯發展?我連初級職位的工作內容都沒有摸清楚,想那麼遠有用嗎?

那時老闆丟給我什麼工作我都去做,找圖片,找新聞,做PPT,跟訪談,旁聽會議……我從來沒想過這些對我未來的職業人生有什麼幫助,因為我壓根就想不出來。直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熟練掌握了這些工作的套路和規則,懂得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行業趨勢分析等等,我的視野也隨著項目經驗的積累而更加廣闊,眼界開始更上一層樓,去思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恰好那時的中國,社交媒體剛剛興起,微博的發展勢頭迅猛,各式新媒體平台遍地開花。我深感這個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於是義無反顧地決定降薪轉行,投入到更加紅火的數字營銷行業中來。


所謂經歷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生活給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人生不是規划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勢」,如果你去花時間研究一下近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多涉獵相關的新聞、文章、書籍、觀點,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發生著什麼,這些並不難掌握。


在大勢之下如何實現「小我」的能力增值,並融入到社會的發展浪潮中去,這是年輕時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經歷足夠多,你會發現「順勢而為」比「按計劃走」更加明智。


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很少說英雄造時勢,就是這個道理。


03


隨著年齡的增長,試過的錯足夠多時,我們要學會「復盤」。


所謂復盤,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回顧過去的作為和得失,錯過的機會,做錯的決定,成功的經驗,以及對未來的參考和指引。


《教父》里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對其中的槍殺、欺詐、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記憶深刻。正是這些經歷讓初出茅廬乳臭未乾的麥克·科里昂,不斷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最終成長為一代教父。


試錯之後學會及時復盤,避免下次走同樣的彎路,這是過了年輕之後需要考慮的。


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被同學帶去做過傳銷。


那時候我對這個一點概念都沒有,只覺得被帶去聽了幾次振奮人心的演講,看著那些靠傳銷發家致富的人,驚嘆著那些年紀輕輕就當上全國銷售總監的人,我就覺得我也能行。


結果接下來兩個月里,我一個客戶都沒有找到,相反自己還倒貼了好幾千塊錢進去買「產品」。


幸好那時我警惕心起,及時止損,想辦法「體面」地退出了團隊,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這算是我人生經歷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彎路」。事隔多年回憶起來,除了覺得當時自己年輕氣盛,把成功想得太簡單之外,我做出了幾點分析:


1、我的個性和能力不適合做銷售,完全不適合。


2、我非常不擅於八面玲瓏的人際關係交往。


3、以金字塔模型建立起來的人際銷售網路,利潤都來自最底層的下家。因此為了保證這個模型的正常運轉,需要不斷拓展下家的數量。

其中第三點尤其重要,後來我發現,任何形式的傳銷究其本質都可以歸因到這個模型上來。在如今互聯網盛行的時代,還衍生出基於此的諸多變種,例如微商,例如新型的「旁氏騙局」等。(在此也希望大家注意辨識和防範。)

20多歲時,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



圖:果殼網


這段經歷對我後來的人生和職業選擇都產生了諸多影響,我及時避免了許多不擅長的工作和公司。再往後,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復盤,記錄下自己犯過的錯誤,未考慮周全的細節,等等,這些「彎路」帶給我的教訓和啟示,遠比一帆風順帶來的成就要寶貴許多。


下面這張圖是我進行個人復盤總結時會用到的模型。它來自於商業分析中最常見的SWOT分析圖譜。當我們轉變一下思路,把自己當作一個產品時,也可以拿來使用。

20多歲時,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



04


人生選擇的質量永遠是和你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在年輕的時候能力有限,選擇自然也有限,抓住一個選擇不斷試錯,是增加經驗和能力的唯一途徑。

到了30歲左右時,在行業內的人脈、經驗都積累到一個量級,這時你會發現眼前的選擇突然一下子變得很多,每條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這個時候你已經沒有年輕時的精力再去試錯,而對過去經驗的復盤,能讓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個人特性和願望,從而做出最佳的選擇。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年輕時找工作都是去求職網站上一個一個投簡歷,過了五六年以後,找工作都是獵頭主動打電話聯繫你。這裡買賣供求關係發生了顛倒,年輕時個人能力有限,供大於求,是買方市場(公司挑你);後來個人能力增長了,供小於求,變成賣方市場(你挑公司,甚至可以自主創業)。


這個時候,選擇才開始變得比努力重要。注意我說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選擇比努力重要。在你沒有資格去挑三揀四的時候,努力更重要。


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時,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彎路,都要磨練,都要吃苦。


既然這樣,不如趁年輕時去積極試錯,積累經歷,然後不斷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分析和復盤。這可比你聽任何的規劃建議道理都來得更切合實際。


我們誰都不是聖人,只有體驗過「錯誤」所帶來的損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確」的標準和意義。


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 的精彩文章:

未來已來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各行業全新機遇
層次越高,越懂得控制情緒
真正的職場,就是得體的角色扮演
低調,才是管理的本質

TAG:職場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一段回不去的時間,叫2017
訂單再次漲400%,此國一月發射200多枚導彈!如今供不應求
從5288一路狂跌到2000,這應該是目前蘋果最值得買的手機了!
2017年去世的超級英雄,金剛狼死去的場景太戳淚點了
該20多歲努的力,不要等30歲再來補
20000買來的翡翠原石,一刀下去一條線,驚喜來得太突然……
2017年李易峰都去哪了?原來是為了2018年回歸霸屏,你期待嗎?
高近20米!2018中山迎春花燈挺震撼,想去看嗎?超多效果圖來了!
2000買回來只小泰迪,養了一個月感覺不對勁,剃毛後瞬間怒了……
將近2000年屹立不倒的牆上,竟然已經不堪入目
2018,我想跟你一塊去遠方
這些生肖2018年太「牛」啦!買房買車,想不發都不行,接住旺10年
做個便宜的眉毛,20歲妹子看上去老了10歲
未來5年!最賺錢的9大行業,其中一個年薪20萬都沒人願意去做!
20年暴漲1000倍!它的價格從來沒跌過……
不得了,50歲婆婆大年初一這樣穿,比皮草時尚吸睛至少年輕20
20幾歲,我該抗老了嗎?
來吧,來吧,相約2018
20歲張雪迎真會穿,高腰飛行服潮范十足,把30歲張馨予都給比下去了!
8歲就走紅,撒貝南愛了她整整20年,如今她37歲美得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