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

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

·一周輿評

平衡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是職場人共同的課題,女性尤甚。今年的5月14日是母親節,近日有媒體報道,調查顯示,因為害怕脫離社會,六成女性不願做全職媽媽。難道這些女性不愛自己的家庭與孩子?當然不是。她們一切憂慮的根源,是家庭與事業的平衡被打破,使得她們陷入「一邊倒」的境地而失去對生活的有效掌控。

女性們的擔憂並非憑空而來。父親們在家庭中不同程度的角色缺位,使得母親們往往承擔了大部分家庭責任,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督促孩子學習、給孩子報培訓班、出席孩子家長會等,大多是母親們在忙活,而父親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偏少,有的甚至長期缺席。儘管這源於人類社會歷史悠久的社會分工,但不可否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容易誘發一系列問題。

日前有媒體報道,一項針對網癮少年的調查顯示,他們逾九成缺少父愛,令人唏噓。談及父愛缺位,網上有個段子說,「為什麼大家常說父愛如山?因為山是不動的,就一直杵在那裡」。這有戲謔的成分,也有讓人痛心的現實。相信很多一線教師都有相似的感受:家長會基本就是「媽媽會」。前不久,某地一位小學班主任講明要開一場「爸爸家長會」,結果不少還是由媽媽代為出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造成的損傷是長期的、難以預測的。

對少年兒童而言,學習與娛樂的平衡是生活的主旋律。當下不少孩子抱怨學習負擔過重,只因學習所佔比重偏高導致二者失衡,讓他們失去了成長中應有的很多快樂。一些過度強調應試的學校,也因此頻頻遭遇各界質疑。教師、家長渴望孩子成長成才無可厚非,學習也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如果一味給孩子壓擔子,超過了適當的限度,就會打破孩子身心的平衡,導致孩子撂挑子或者被壓垮。有的孩子逃課、厭學或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不妨理解為他們自己在試圖找回某種平衡,正如心理專家所說,「你不讓孩子休息,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休息」。但未成年人尚不成熟的心智,容易讓這種自我矯正過猶不及,從一種失衡走向另一種失衡。最近,國外一款旨在蠱惑青少年自殘的網路暗黑遊戲流入我國,竟然受到一些中小學生追捧,引起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憂慮。這類網路邪惡遊戲當然該封殺,但我們同時也要反思:如何幫一些孩子找回身心的平衡?

維持平衡的關鍵是不偏廢、不走極端。形形色色的教育現象中,經常可以看到平衡理論在起作用。一年一度的高考臨近,這對莘莘學子而言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十年寒窗苦讀,經過一場大考,度過一個超長暑假,不少學生會失去生活的重心。進入大學後,學習壓力減輕,方向迷失、茫然失措成為不少學生的共同狀態。這正是因為,舊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最近,有媒體再次關注大學室友問題,提出室友間「不要成為危險的熟人」。大學室友間的關係之所以微妙、問題較多,恐怕也與學生們進入大學後的角色失衡有關。把握平衡的能力因人而異,而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學業成績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

對教師們來說,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新的平衡。與此同時,面對90後這一代大學生,更要與時俱進,根據年青一代學子的新特點,在變與不變中,謀求與學生之間的一種新型平衡關係。有大學教師近日在媒體上撰文提出,對於90後的新一代大學生,要「試著去懂但不寵」,這無疑是關於平衡之道的具體而微的闡釋。

等到新一代大學生畢業步入職場,結婚生子,為人父為人母,就要尋找新的平衡——事業與家庭、工作與生活,於是一切周而復始。

不平衡的關係註定難以持久和諧,不平衡的狀態遲早會被打破,不平衡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難免帶來後遺症。某種程度上說,人生之道是平衡之道,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5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雙軌普惠」學前教育惠生惠民
解讀畫里藏著的 「小情緒」
孩子「哇時刻」引發的安全討論
材料並非買來的才「高大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無為之道 竹之道
太極拳的平衡之道,亦是養生之道
養生是順自然之道 持陰陽平衡之道
道教的養神之道
天之道與人之道
教育中的無為之道
花茶之道,夫婦之道
茶道,生意之道,成功之道
善惡之道,生活之道
文字之道,生之道
道教修身之道,道的修鍊
道可道,非常道,養生之道
正骨之道之悟
道教基礎知識之道教的起源
淺涉育人之道
瑜伽的捭闔之道
殷旵:易經變化之道與現代管理之道
艾的「為葯之道」
老張說道兒之論交友之道
道玄風水命理:道教知識之道教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