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愛 Amour (2012)


導演: 邁克爾·哈內克


編劇: 邁克爾·哈內克


主演: 讓·路易·特蘭蒂尼昂 / 埃瑪妞·麗娃 / 伊莎貝爾·於佩爾 / 威廉姆·西梅爾


類型: 劇情 / 愛情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文 / 新耳


編 / 島。(武漢)


很多的人看電影出於一種十分模糊的意圖,這份意圖可以是一種情緒、一種跟隨,卻從來不是一種務必實現什麼的目的。當然,僅僅面對著黑漆漆的熒幕,在一瞬間做出相應的思考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我們具有著生活,有走齣電影院這樣的一個過程。現實中的回憶是消化電影最為合適的時機,那麼,談論「愛」成為了人們無可避免的話題。


《愛》這部電影作為導演邁克爾·哈內克第二部榮膺戛納金棕櫚獎的作品,與首次獲獎的《白絲帶》在故事內涵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電影的主旨如同標題一般簡單,所敘寫的故事卻遠遠地延伸至了兩個小時以外。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在電影之中,正題顯而易見是「愛」,反題則是「死亡」這一事物。永恆的變化是存在一切的本質,反題的顯現促進了正題持續不斷的發展,並隨著矛盾的深入一步步推動情節。面對最終行為的強烈反響,電影的合題逐漸清晰,那就是「如何在相愛的境況下面對分離」。天各兩方,這個詞從來是格外殘酷的,通過情節而放大到觀眾眼中更是不忍直視。然而,它又表現得十分正常,如同小孩子掉牙一樣,是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便一定會產生的,是人類生命的最終矛盾。只有矛盾,才能引起世間的運動,所以兩位老人花了前幾年都不曾有過的努力,來努力刻畫出人生的清晰輪廓。


它以歲月留下的思考來問詢觀眾,雖然知道離別是決不可擺脫的,導演仍然儘力地運用鏡頭手段,來呈現出一種靜態下動態心理的周密展示,以實現情懷的巨大能量。片中的每一場鏡頭都無須過多的解釋和行為,令時間基於老人躑躅的動作一秒秒地分解,然後,在最後一刻聚積到丈夫離開時關上的那一扇門的響聲裡面。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鋼琴之意


《愛》與《鋼琴教師》之間的聯繫,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所以,請原諒這一小小篇幅的展現,但願可尋得哪怕一點其中的真髓。兩部影片很重要的相同部分就是音樂,而對於音樂的應用也成為了導演最為鮮明的藝術特徵之一。無時無刻出現著的鋼琴、無時無刻提及的舒伯特,即使是在主題並不搭界的導演作品中,也總要在人物交談里提醒那麼一兩句。


《鋼琴教師》中,片頭對手彈琴鍵的直觀拍攝和電影職員表交替地出現,預示了音樂在其中難以比擬的核心位置。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鋼琴教師》劇照


而到了《愛》中,在第一幕便毫無保留地展現了一場音樂會的開場。不論是一曲合奏的巴赫鋼琴平均律,還是坦誠相見之後響起的A大調第二十鋼琴奏鳴曲;亦如學生拜訪時獻給老師的G小調第二號鋼琴小品,還是在幻覺中看到妻子彈起的G大調即興曲,音樂的意義已不僅僅在於情感的豐富、氣氛的渲染,而更像是有機體的一部分;不再是穿在身上的布料衣服,而更像是包裹著血液的實在皮膚,形成了堅實的外表,暴露給眾人審視。


兩部電影中,並未出現過任何一首專屬於電影的配樂,全部都是古典音樂演奏的選取,不旦表明了導演對音樂一直以來的嚮往和偏愛,更是反映了他一直以來力求做到的境界——讓旋律變成電影里無法剝奪的一面,而不是標準意義上的一個配置。當《愛》中的女兒意識到母親病情的嚴重性時,站在鋼琴前背對著觀眾肆意的哭泣,似乎讓兩部電影在某一節點上達成了境界的重合。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鋼琴教師》講述了一位女性的困境。專制的母親時時禁錮著女兒,而女兒只有通過音樂才能接收到莫大的感性因素。想靠近的人反而避開,長久的麻木令愛情也蒙上隱匿而偏激的色彩。她幻想男主很美好,一邊思忖著他不適合自己,一邊又篤定沒有人能夠比自己更適合他,從而行為幼稚,手段狠毒,時間貼上的標籤蛻化成鎖鏈,捆住了裡面的每一個人。


在這裡,壓抑作為主調,人物看事情總是透過一層面紗,充滿了警惕的意味。所以在對話或人物活動的情節鋪陳時,觀眾和角色之間會架入一個看似無關的事物,有時候是對話方的後腦勺,有時候則是人群的聳動。自此,畫面造成了觀眾越過某種障礙與主角進行對視的視角,主觀性的反應相對減弱,但仍舊沒有全體脫離。鏡頭角度用一種近於強迫的方式要求觀眾參與其中,同時也拒絕了隨意的品頭論足。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愛》與之相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生活化。一樣是門,一樣是固定鏡頭,一樣用以景深的空間展現,它卻從一開始,從電影準備講述情節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帶有了平凡生活的痕迹。這部電影更加地本質而又現實,鋼琴靜靜地擱置在書房,就連音樂也不再是生命里的頭等大事。它以故事的普遍性擴展觀眾共鳴的範圍,對視的方式卻意外地變成了不可置疑的直觀體會。


人物的對話不存在其他障礙的打擾,而同生老病死這份實情的必然性一般,鏡頭將觀眾拉扯到了主角的前方,造成了勢必與片中人物共同面對的情境。於此,個體的思考逐步向著主動交流轉變,判斷人物性格的方法更加靈活和清晰,心緒感應也更立體化了。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鋼琴教師》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心理上無法反抗的陰暗意志,它或許是可控的,換言之,她或許可以被治癒。《愛》里的情形較之還要嚴峻,它表現了生理上絕對控制不了的境地,就算只是軀體意義上的消亡,卻是展露了從實體到虛無的肯定句式的過程。在前者的海報中,他們擁抱的一瞬間起即為悲劇揭幕。誠然後者的海報也像是為開啟了發展的剎那定格,預示了即將降至兩個人的暴風驟雨。


生命之殤


電影想教給觀眾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境地,它不歷經特意行為過後的反饋,而是用既定的、常識的原理將一切情況逼迫至絕境,消除任何可能的設想,以致故事的結束只能以悲劇收場。晚年的生活使一切基調變慢了,遇到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長時間地解釋和面對。在不得不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為了銘記住愛的感受,他們不斷去談論自己的孩子,講起年輕時的回憶,用時間和空間上都在遠離著的事物去緬懷自己。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妻子的反應是消極的,意志力的堅持與實際的體驗差距過大,想逞強的心靜靜地被消磨,不再是年輕時付出就會成功的情形。對生活的支配從主動的擔任,變成了被動的、不情願的接受。丈夫相對積極,而這份積極則像是一種各類衝突的複合體,他亦身陷於情節的始末,也有拒絕承受的行為,但他的意志卻由於輪廓不清而不易被生活所摧毀。他一直是如此的,不記得劇情只記得想法,縱然悉數忘卻當初明晰的過往,可是感懷在時間的洗鍊下歷久彌珍,宛如他的深情一樣。


夫妻兩個人面臨此種無能為力的境遇,預感到死亡的可怕但不會彼此提起,只能在麻煩了對方的時候說一聲抱歉來作出安慰。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電影過半,妻子的病情急轉直下,愈加觸動人心的衝突似乎要開始了,可是事實上並沒有。片中的情感流向基本是靜態化的,即便觀眾對於狀態的解讀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也必然會在其中獲悉無限翻湧的情緒起伏。是的,一切美滿的都會成為負擔,耐心也會漸漸化成不知所措的惱怒。

在《愛》里,從頭至尾都沒有製造出什麼鼓舞人心的情節,奇蹟更是不知所蹤,它過度地描述了現實。影片結束前,女兒在空蕩蕩的房間里遊走、深思,正好與影片開頭形成了連接式的照應,當中填充的所有橋段有如不曾存在過的時空一般。


在鏡頭的選擇方面,每一種形式都各有各的分工,長鏡頭意在體現生的意向,煩瑣的舉動在指定的場景中一氣呵成,而且很是契合老年人的行為狀態;反之,特寫鏡頭體現的便是脆弱,眼眶濕潤而又皺紋滿布的臉龐至今記憶猶新;並無實質意義的空鏡頭起到了緩和氣氛和轉換場景的作用,靜謐的環境予人以隱隱作痛的安詳。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前文已經提及,《愛》中所述及的故事涵義極為廣闊,但是它的故事面積卻極為狹窄。其場景分配全部是在室內進行,通過平行的切換以及固定鏡頭去重複呈現不同屋子裡人物的行動。這在形式上更接近於是一種舞台劇式的情節再現,它放棄了對外部自然世界的分析,而僅僅是面對著人工環境開展一系列的推進。舞台劇式的鏡頭曾遭受頗多責難,尤其受到歐洲幾類電影主義的影響,號召電影工作者走出攝影棚到戶外去,認為沒有開放的空間就不可能有電影。


不過具體到這部電影中,需要認識到,它實際上正是完整地體現了老年人的開放生活空間,通過布景的精心安排闡釋一個道理:隨著年紀的增大,人們的生活領域將會越來越小,直到最終只有兩個人相互扶持的地步。


面對勢必的將來,床榻的鏡頭成為主要的一個描寫側面,令電影內在的整體性更為完備和充實,令人物即使在相互接觸,卻如同漸行漸遠。他們似乎身處舞台間,但又不像是大幕拉起下的舞台,那就是真實,是無法辯駁的全世界。電影顯然對舞台式的特徵做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使對平鋪開的畫面也時刻不忘記對景深的極致應用,或許比起傳統手段下的聚焦更加需要導演的領悟與掌控功力。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在幾處出人意料的運用了一種導演不曾有過的手段——幻覺。

首先是夢境,丈夫在壓力的折磨下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境,夢中的地板被水所淹沒,而當他走出房間,想要探究個中原委的時候,卻被一隻從自己腦袋裡鑽出的手所阻止。這表明了他的困頓,無論從外因還是內因出發,他已然萌發了痛苦的念頭;然後是虛影,影片中段時妻子坐在鋼琴前輕巧地演奏,以及片尾時兩個人一同穿好了衣服開門走出房間,妻子的假象一直保持著健康的狀態,自他內心最深邃處的祈禱而發,到現實最確鑿的光線和色彩為止;最後是象徵,也就是鴿子的出現。


放到平時它或許只是一段稀奇的插曲,但是在電影中鑒於和前一個事件的對比,顯得古怪但又肅穆。諸如此類在如今已不時興的藝術方法,在反映老年人心理上的脆弱與恍惚的同時,更代表了老人對於往昔的濟濟懷念,它可以突破真相,乃至轉變導演一直以來的寫實手法,只為帶給觀眾一份沉重的懷想。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在同年,還有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春意暫遲》上映,面對的亦是親人間不可抗拒的情境,通過消逝的全貌引起觀眾對於生命的思索。至此,聽聞導演的新片《快樂結局》已成功入選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講述了與歐洲難民在同一環境下生活的家庭故事,不知能否終於實現一次如標題一般的美好。


導演在拍攝本片時,並未意圖強調結局攝人心魄的那一幕,而是致力於展現故事的全貌,即一對夫妻如何相守來面對生命中的最後旅程。他的處理方式固然過於如實且極端化,令期望溫情的觀眾一時間無法獲取清晰的心理反應,但是在各種不屈服於企盼的糟糕情形堆積為堅硬牆面的境況下,影片也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去形容「愛」。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丈夫的行為是一種絕對的愛的體現,而在表象之下,他最終呈現的是自己的生與妻子的死的遙相呼應。影片中唯一的模糊在於男主的結局,它為觀眾帶來了張力空間,以不可預見的真相,代替了一蹴而就的場面。


觀眾會意識到,在這部電影中同時又製造了一部另外的虛擬電影,它在丈夫的腦海里翻來覆去地演繹,而這部「小電影」的終場結局,就像是衝破了影像的客觀桎梏,衝破他的頭頂,迫使他在一個不起眼的時刻行動了起來。丈夫大概早已看到了結局,在鋼琴前、在床榻邊,所以它必定會在某一個時段內發生。對於觀眾來說,它發生在開始,也發生在結束,更重要的是,它映現到了真切分明的生活中。當看到現實的困境經過光影植根於手掌中,你會隱隱作痛,卻別無他法。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生命的流逝帶給人們最為悲傷的,是對感受死亡的閾值的壓縮,病痛越來越顯著且明晰,有時竟也並不是真的由於罹患某種疾病才會感到心悸。此時,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桎梏,它的先決條件在於有充分的能力表達自己的意志,那麼天人兩隔之時,就沒有什麼能比親口說出「愛」更為不可能的事了,所以有的人喘息地活著。


不過更不能忽略的是,「愛」的留存條件也在於消逝,恰恰是因為沒有任何縫隙和挽回餘地的局面,沒有能透進任何氣息的哪怕一個小小的缺口,才為愛帶來了永恆,帶來了可以被寫進銀幕里以期憧憬的資格。


雖然每一個人都不曾明白,哪一種類型的愛最是動人而不可侵犯,然則擁有一種恆心卻是事實。開門關門的雙手,左顧右盼的眼神,倘若在某一刻尋找到了一個樸素的、瘦弱的身影,那就註定是你的最愛。

快樂的結局——重返哈內克之《愛》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焦DeepFocus 的精彩文章:

請為年度最感人動畫投上一票!
老去、死去的路易十四,雙眼堅定依舊
三個女人,一個男孩,一個時代的故事都在這部電影里了

TAG:深焦DeepFocus |

您可能感興趣

《比爾和泰德3》殺青 里維斯重返喜劇電影圈
西媒:拉菲尼亞或重返意甲,兩俱樂部報價
拉伊奧拉談伊布重返米蘭:已準備好和俱樂部會談
重返戛納?馬利克《拉黛貢德》更名《隱秘的生活》
心灰意冷!伊布之後內馬爾,羅馬報:卡瓦尼欲重返那不勒斯
巴爾韋德:梅西會重返阿根廷國家隊,因為那使他快樂
重返伊甸園《狂暴之翼》刺客神技還原亮相
重返巴斯克?哈維馬丁內斯已被拜仁放棄,或無奈二進宮畢爾巴鄂
實錘!謝娜終於結束孕假重返《快樂大本營》
卡拉澤:希望米蘭儘快重返歐洲之巔
諾基亞重返全球前十,王者回歸之路依舊坎坷
晚郵報:米蘭有意讓伊布重返聖西羅
完美回歸!內馬爾進球幫助巴西拿下世界盃友誼賽首勝!庫蒂尼奧重返安菲爾德遭噓聲!
拉伊奧拉談伊布重返米蘭:做好了商討的準備
四大球星將被交易:阿隆布魯克斯重返火箭,法里德離隊欲聯手詹姆斯
被穆里尼奧逼上絕境,曼聯故技重施,隊內核心重返意甲
渴望重返國家隊,卡西利亞斯等待恩里克召喚
【小編嘚吧嘚】實錘!謝娜終於結束孕假重返《快樂大本營》
克洛普對貝尼特斯重返利物浦表示歡迎
聖西羅南看台:重返豪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