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認知心理學家:鍛煉大腦,主動行為不可少

認知心理學家:鍛煉大腦,主動行為不可少

文:連韻文

認知心理學家:鍛煉大腦,主動行為不可少

(Photo by Alphamacaroon @ flickr)

作者簡介:連韻文,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認知心理學家,專長在於人類推理與創造力歷程的研究。因育有一特殊需求小孩,也致力於大腦與身心功能提升方法的探究。

忙碌的父母可能會發現,讓幼童看電視或塞個iPad給他,就可以讓孩子不吵不黏,實在好用!既然以後的生活脫離不了3C產品,讓小孩提早熟悉新科技,及早給小孩多一點刺激,不也是幫他贏在起跑點嗎?這次就從大腦與注意力發展的角度,來談談這個議題。

為什麼大人、小孩都很容易被電視或電腦動畫所吸引?其實這與生存本能有關係。當人和動物察覺到環境中的新刺激(如聲音或光線形影)時,會產生警覺,並將注意力投往相關方位,以便回應。這種反應,是我們注意力系統的一環,讓動物可以察覺到潛在的危險,有利於個體生存。

多媒體聲光刺激便是利用上述的本能,讓注意力持續投注在持續變動的屏幕上。八個月大的嬰兒不需特別學習,就已經會轉過頭去看電視了!

電腦、電視的這種特性,因為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注意與興趣,可以幫助學習;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對大腦的發展有負面影響,以看電視為例,大腦不但沒有休息到,也沒有真正訓練到腦。

怎麼說?大腦一直被迫對持續出現的新刺激做出警覺與朝向反應,此時的大腦並沒有真正休息,而是會解讀為處在一個要持續警覺的「潛在危險環境」,所以長時間下來,反而會疲累不想動。

再者看電視所引發的是由環境刺激所誘導的注意力,並沒有牽涉到主動的專註,後者是我們進行目標行為(如做功課)、計劃、推理、決策等所需,我們稱這種注意力為「執行控制」。一些上課很難專心的過動兒,看電視或打電玩卻很專心,就是因為這兩者牽涉到不同的注意力系統。

這種「執行控制」與位於大腦最前端的前額葉有關,這是我們大腦最晚成熟的部分,大約從三歲開始發展,約莫二十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漸退化。它的角色就像是樂團的指揮、企業的總裁一樣,是運籌帷幄,決定目標、分配腦力資源的中心。

就像舉啞鈴練肌力一樣,練腦力也同樣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加強。閱讀、計算、交談、編織、打球、探索、解決問題、甚至煮一頓飯等,都會不同程度的運用到前額葉。主動的行為尤其會牽涉到前額葉,如自己唱歌就比跟著卡拉OK唱會用到更多的前額葉。

相反的,放鬆的聽音樂或做一件很熟練不花腦力的事,就不需要用到前額葉。大腦的發展與維護跟肉體一樣,需要放鬆休息,也需要常常鍛煉。

幼兒或兒童在從事主動的活動或運動,就是逐步鍛煉大腦前額葉的機會。打電玩也有主動的成分,但若是過度,也容易使兒童大腦聲光刺激超載,而無法平靜專註。因此,如何在用與不用之間取得平衡,或許是年輕父母應該要花點時間思考的問題!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註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天下 的精彩文章:

請問教養專家:為什麼初中兒子在書包里放我的內褲?
要小孩安靜,不如要他好好學說話
請問教養專家:如何改善孩子遲到的習慣?
兒科醫師:在家帶孩子,值得的投資
缺乏手足互動的孩子會任性、自大?獨生子女教養兩原則

TAG:親子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感謝最強大腦,讓我知道自己不僅學渣,還沒有腦子
心理學:你知道身體會反侵你的大腦嗎?
想理解人類大腦工作原理,可以從我們的嗅覺系統開始
心理學家:大腦可以實現多重夢境,夢中夢很難醒來!
科學家開發出創意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同理心,改善大腦神經聯繫
你知道嗎?別人的壓力可能會改變你的大腦
鑽進顧客的大腦:消費心理學之預防接種理論-讓他們終身喜歡你的產品
科學認為行動源於大腦和思維,為什麼佛法認為一切源於心呢?
一些我不太喜歡但是卻鮮為人知,最好的大腦扭曲心理驚悚電影
量子物理學家:幾十年來我們認為意識是一種大腦現象,這並不合理
學習多種語言並不能強化大腦的執行能力
情緒不全是主觀感受!大腦活動習慣決定了你的心態
心理學家:普通人挖掘大腦的潛在能力,可以通過這6種方法!
大腦不是真理
認識我們自己的大腦是成功交易的基礎
經濟學人 | 眼睛是大腦的窗戶(認知能力衰退或許有跡可循)
科學家揭示:關於大腦你可能不知道的7件事
吃堅果防痴呆?這才是大腦認知功能和堅果之間的真相
毫無隱私可言:科學家能掃描你的大腦判斷你是否注意聽別人講話
心理學:你大腦的反應力能得多少分?來測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