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想為自己立貞節牌坊?什麼是「貞節」或者「貞操」?
荒唐的是,由於傳統觀念對旌表貞節的大力提倡,擁有一座貞節牌坊在人們看來是件無上榮耀的事情。晚清民國時期,雖然新思想和文化不斷湧入,但貞節牌坊作為一種貞節的象徵,仍然束縛著眾多女性的身心。
「貞節」,又叫「貞操」,在傳統的觀念里說的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傳統道德。這種對處女貞潔與寡婦貞節的重視,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具體形成於哪一年,大概是在私有制確立、一夫一妻制形成以後。當時的貞節觀念是針對男女雙方而言的,指的是夫妻雙方在婚姻的持續期間內所要恪守的道德規範,既不允許男子另覓他歡,也要杜絕女子紅杏出牆,否則就會被視為「禽獸之行」,受到道德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這種貞操可稱為「夫妻之貞」,這應該是最早的「男女平等」。
隨著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男尊女卑觀念的形成,逐漸地,貞節成為對女性忠貞的專門要求。《史記·田單列傳》說:「貞女不更二夫。」《列女傳·宋鮑女宗傳》:「婦人一醮不改,夫死不嫁……以專一為貞,以善從為順。」道出了「貞」意,就是女子要對男子忠貞。相反,很少提及男子也要對妻子忠貞的男女平等觀念。這種觀念的影響,使得當時很多人認為貞潔比出身門第更重要。到了秦漢時代,這種觀念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許是秦始皇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麗於一身,不能一一寵幸,又擔心他們紅杏出牆,因而到處宣揚貞節,到處巡視刻石作記。秦山刻石記:「男女禮順,慎尊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凈。」碣石門刻石載:「男樂其疇,女修其業。」漢代更倡貞節,對貞婦詔賜玉帛,旌表貞節。
唐代的社會風氣特別開放,這和國力強盛、國家富庶、中外交流增多有很大的關係。人們對貞節觀念淡薄,因而,唐朝女子紅杏出牆的事情就特別多。《新唐書·公主傳》記載,太宗女兒合浦公主下嫁給房玄齡子遺愛。一次,夫妻倆畋獵時遇到辯機和尚,公主「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又智勗和惠弘兩位和尚以及李晃道士「皆私侍立」。中宗女安樂公主下嫁武崇訓,崇訓死後,「主素與武延秀亂,即嫁之。」肅宗女郜國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蕭升,蕭升死後,公主與彭州司馬李萬亂,蜀州別駕蕭鼎澧陽令李惲、太子詹事李昇,皆私侍公家。」如果說公主淫亂未見嚴懲,是因為挾其勢位,而有些官僚夫妻雙方都自找情人、婚外私通,就更能直接說明唐代名節之輕了。
但是,到了宋元時期,文人士大夫的提倡使得對女子貞節的重視蔚然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當時的程頤、程顥和朱熹都是提倡貞節最積極、影響最大的代表,在「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的指導下,他們極力提倡女子守節,孀婦不能再嫁,對男子也提出了「若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於是,宋元之時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為統治者提倡貞節的廣告語,在民間廣為流傳。
明清時代,人們對貞節觀念十分重視。順治十三年清世祖親自編纂了《內則衍義》一書,在《守貞章》中提出「守身為女子第一義」,在《殉節章》中提出「婦為夫死,古之大經」,這兩句話此後成為清朝婦女的信條。當時的《女范捷錄·貞烈篇》云:「忠臣不事二國,烈女不更二夫,故一與之醮,終身不移。男可重婚,女無再造。」康熙時的《女學》《教女遺規》、乾隆時的《女學言行錄》都極力宣揚寡婦守節和新婦的貞潔。幾千年來,貞節觀殘害了婦女的身心。而今保存的貞節牌坊、貞節堂等封建遺迹,都似乎是在無聲地訴說著貞節烈婦的苦澀與痛楚。
貞節牌坊,晚清到民國最後的「嗚咽」
在中國大地上,有那麼幾處貞節牌坊,不僅僅作為建築遺存成為一方歷史景觀,更為重要的是,記錄著一段段女子守節的血淚史。
貞節牌坊作為代表女性忠貞的一種建築形式,最早還只是作為里、坊的「門」而存在的。隨著中國封建等級觀念的形成,牌坊逐漸演變成褒揚功名的建築樣式。到了漢朝,傳統觀念對女子貞操的重視,也使牌坊逐漸地成為與婦女的貞節關聯起來,並對其進行旌表的一種建築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荒唐的是,由於傳統觀念對旌表貞節的大力提倡,擁有一座貞節牌坊在人們看來是件無上榮耀的事情。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明清時代對貞節牌坊的推崇成為一種社會風氣。清朝各地官府上報請旌趨之若鶩,從而導致節烈婦女激增,貞節牌坊遍樹各地,成為一種風景。當然,這是現代人今天無法體會得到的。
晚清民國時期,雖然新思想和文化不斷湧入,但貞節牌坊作為一種貞節的象徵,仍然束縛著眾多女性的身心。因而,當時建貞節牌坊,仍然呈現泛濫之勢。一座座高聳的貞節牌坊建起來了,立在地上,那灰色的建築靜默無聲,卻凝結著多少個悲苦婦女的血淚,是貞節婦女們不幸生活的歷史見證。它們昭示了曾經的榮耀,引導萬千婦女甘受封建禮教的束縛與摧殘。在貞節被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的年代裡,貞節牌坊因其有形的旌揚成為眾多婦女與家庭的「夢想」,所以人們不惜以犧牲婦女為代價,換取一個陰冷而殘酷的怪物。
咸豐年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7歲的蘭姑嫁到一個員外家,丈夫是個體弱多病的藥罐子,年紀輕輕的就病弱得像個老頭。對此,蘭姑只好認命。好在婚後一年,他們有了兒子,這使她感到生活有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長,丈夫在兒子三歲時,病重而亡。兒子也在七歲那年染上傷寒而死。生活發生的巨大變故,一下子把蘭姑擊暈了。當時她才21歲。在以後的漫漫長夜裡,她時常憶起祖母苦節的身影,常常以淚洗面到天明。她也想過向命運抗爭,也曾從心裡詛咒過老天爺對自己的不公平,但她知道這一切均無濟於事。白天,蘭姑同傭人一道打掃庭院、操持家務,每當夜幕降臨,更深人靜之際,蘭姑深埋於心底的陣陣憂傷卻使她無法自持。此時,她便拿出曾陪伴自己童年歲月的「九連環」,解呀解呀。九九八十一次,解完一遍又一遍,直到神情疲憊。就這樣三十年過去了,蘭姑已由滿頭青絲的少婦變成了一頭白髮的老媼,「九連環」的銅扣也被她揉摩得鋥亮光滑。一晚,正解時,突然嘩啦一聲,「九連環」折斷了,撒落一地。蘭姑愣過神來,急忙彎腰找尋,尋著尋著,蘭姑露出了苦笑:三十年里,一萬多個漫漫長夜,這唯一伴自己度過長夜的「九連環」終於在她無數次的翻解中折斷了。
也就是在這一年,年邁的蘭姑一病不起。最終,她孤獨無依地離開了人世。族人感念她的忠貞,為她立起了高高大大的貞節牌坊。
一處處貞節牌坊成為中國傳統女性恪守貞節的歷史印記,也使得無數女性為了得到這份所謂的「榮耀」,付出了青春和血淚,就連荒淫的慈禧太后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貞節,也不能免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一路車馬勞累,風聲鶴唳,加上內外交困,國勢垂危。受驚嚇而又感到無奈的咸豐皇帝終於拋下一大群的後宮佳麗「駕鶴西去」。由於傳統貞節觀念的影響,加上維護皇室權威的需要,明清皇帝死後,皇后和妃嬪均得守節,慈禧也不例外,她與慈安一同被封為皇太后,開始充滿痛苦與艱辛的守節歷程。但是,在「紅牆綠瓦黑陰溝」的皇宮大院里,體制森嚴,人們行動謹慎,往往咫尺之遙,不相往還。各宮妃嬪,尚有有常相聚晤的機會,而以太后之尊,高高在上,自然而然會離群索居,所以每到宮門下鑰,慈禧太后便愁著不知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深夜的慈禧太后,常常在燈下借三十二張牙牌打發時間,過不盡的「五關」,問不完的「神數」!
這種寂寞而百無聊賴的日子,慈禧哪裡受得了,終於,耐不住寂寞的慈禧太后常常和一些伶人干一些有違常理之事。後來,她的這些舉動被慈安皇太后發現了,她不能操守貞節的壞名聲就逐漸地流傳了出去,這也是她要陰謀暗害慈安皇太后的一個原因。
當然,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時代里,慈禧也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名節的。畢竟,在守節成為社會倫理的普遍認識後,一個女人的貞節名聲十分重要,她干出了有悖人倫道德的苟合之事後,又十分渴望保全自己的名節。於是,她私下裡鼓動一些大臣旌表上書,為自己建立貞節牌坊。後來,一些朝中官員為她旌表,建議為她建造貞節牌坊。慈禧雖然沒有為自己建造貞節牌坊,但大臣們的屢屢旌表,似乎向世人宣示了慈禧在幾十年的寡婦生活中,恪守著婦道,是一個「母儀天下」的女人。作者:李書緯
※朝鮮戰爭初期殘酷照片,隨處可見戰死的士兵
※1976年朝鮮軍砍殺美軍 韓軍師長:美國人比我們還怕打仗
※「1962年女王誕辰,香港邊境將大放三天」,10萬人逃亡
TAG:歷史外刊 |
※為何寡婦不願再嫁,難道就為貞潔牌坊嗎
※「立牌坊」說的貞潔牌坊究竟是什麼東西?
※林志玲現身走穴,不料衣服導致尷尬,網友:紅塵中的女子,還想立貞節牌坊?
※金星炮轟楊麗萍:「摘掉你虛偽的貞節牌坊」,她的回應堪稱金句!
※宋朝之前,儒學並不注重貞節,也沒有貞節牌坊
※單縣你知道單縣牌坊是如何立起來的嗎?
※這些白酒造假超乎你的想像!「山寨貨」還非要給自己立牌坊?
※貞節牌坊、從一而終,宋朝女子真的沒有人權嗎?
※守墳人心裡的貞節牌坊,你要不要看一下?
※李小璐發聲明,這是想要立個牌坊的節奏?網友紛紛不買賬!
※王寶強開豪車衣錦還鄉,村裡給立牌坊不算什麼,他被市長親自接待
※明明是微商又想立牌坊,英樹你累不累?
※王寶強回鄉過節成相親現場,本村姑娘都想嫁給他,立牌坊說明一切
※中國古代為什麼會有貞節牌坊,它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當婊子還想立牌坊?波蘭虛偽本性公之於眾,「絞殺」華為絕不手軟
※清廷為何為克林德樹立牌坊?
※「貞潔烈女」的牌坊,李笑來談「割韭菜」
※兒子中了狀元,準備給母親立貞節牌坊,母親很不開心:我正要嫁人
※那些「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的帝王們
※馬蓉嘲諷王寶強戲精,稱手握寶強黑料!網友:世界欠馬蓉一座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