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是智慧,謙者有福
由於天地人的本性都是虧盈而益謙的,所以「謙」者有福了。其所作所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這就是中國人為何將謙虛視為美德的原因所在。
謙卑,守住低處
《周易》上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牧就是守,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一個君子應該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總是往低處流。「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試想一下,一個人頤指氣使地與你交談舒服些,還是低眉順眼與你交談舒服些?顯然是後者,同時謙卑並不是卑微。
謙虛,自強不息
謙虛的本意是不自滿,而絕非是一種處世的客套話。「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人道惡盈好謙。」謙的反義詞就是盈,就是滿。而謙則是要我們永遠都不能夠自滿,正因為永遠不自滿,所以還有能進取的空間。
「盈」為滿而將外溢;「謙」為不滿而能接受。天道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地道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而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
「謙」的本質含義是一種永不自滿,永遠進取的精神,與退讓消極以及形式上的謙遜骨子裡卻狂妄自大的偽君子作風是不相干的。謙有如大海,已然寬廣博大矣,卻位於百川之下而容納百川。
謙和,謙以容物
謙和,就是以謙的姿態去待人接物。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謙和的境界,則必然心胸寬廣,有容人容物之雅量,正所謂「道生於靜逸,德生於謙和」。處在這一境界中的人總是友善的,他們會真誠地對待別人、幫助別人,甚至甘願為了成全別人而犧牲自我利益。
保持謙和的心態,對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進能感化他人。修得謙和在,則能不煩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謙」是一種素質和修養
「謙」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
人要善於「謙」。即便原則問題,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切莫居高臨下,殺氣騰騰地採取壓制人家的態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現,很難達到目的,還損害自身形象。
要「謙」,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見識主張和能力比別人強,人際關係好,人家就可能會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又要搞「以我為中心」,既不能滿足你的慾望,又有可能毀掉你自己。斤斤計較自己的名譽,地位,什麼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緒又煩躁,對自己身體必定傷害較大,會容易衰老。
做到「謙」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的人,寬宏大度的人,豁達瀟洒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做不到這點。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謙」的人,才能發現周圍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快樂。在「謙」中,我們可以擁有寬廣的胸懷、高瞻遠矚的目光和無以倫比的智慧。
※人生在世,盡心就好
※古人的誠信觀
※一個人是否厚道,要看這三點
※道教詩詞的類別有哪些
※中醫提醒您:哪些病人忌吃花生
TAG:道行天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