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一
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
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瓷器;
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
南方有嘉木,其葉有真香。「嘉木」與「真香」,是對茶樹和茶葉最高的褒獎。
陸羽《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作為大自然的饋贈,茶究竟是怎樣的「尤物」,讓我們從歷史的視角,走近她,認知她。
先來看看她長得什麼樣:
遞上一張名片:
中文學名 茶
別稱 荼、檟、茗、荈、茶樹、茶葉、元茶
拉丁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這是她的合影照:
再來一張特寫:
她的歷史:
神農時,茶用來治療疑難雜症。
西漢時,茶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茶葉已成為商品,上市買賣。
茶興於唐,唐代飲茶蔚然成風,流行煮著喝。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產業的發展。
茶盛於宋,流行點茶法。宮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茶成為舉國之飲。
明清時期,茶葉製作技術及飲用方法進一步發展。「作罷龍鳳團」使散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為炒青。流行沖泡飲用。
幾位大伽,對茶推崇有加。他們不惜筆墨,詳加敘述。
《神農本草》中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
王褒《童約》有「武陽買茶」的記載,茶葉已成為商品,上市買賣。
陸羽《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作。
陸羽品茗圖(中國畫)
宋朝連皇帝、宰相都親自出馬推介。
宋徽宗趙佶撰有《大觀茶論》,宰相蔡襄著有《茶錄》。
總之,中國是著名的茶的王國,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發端於神農、聞於春秋、興於唐宋、極於明清,數千年薪火相傳,不僅培育出諸多享譽世界、豐富多彩的茶葉品種,也形成了源遠流長、內涵深邃的茶文化。
二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茶」是生活茶,
「閉門七件事,書畫琴棋詩酒茶」,這「茶」是藝術茶。
茶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活的奢侈品
同樣是一個「茶」字,前一個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茶就是生活,它是生活的必須品。後一個把生活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應該是生活的奢侈品。。
或者說,前者是「生活茶」,聊解饑渴;後者是「藝術茶」,慰藉心靈。一開一閉,一雅一俗,各有其態,各臻其妙。
元代虞集《游龍井》詩:
「徘徊龍井上,雲氣起睛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現代的詩人們,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看到了中國江南明媚的春色」。
即便是芸芸人生,也能從茶中,提取生活的智慧。
茶與佛教的關係,也十分的密切。吃茶去,是一個有趣的禪宗公案。禪是什麼?在趙州和尚的心目中,它是不能夠說出來的,需要我們用生活和生命去體驗。一句「吃茶去」,隱藏著無數的禪意。
「吃茶去」的美談始於趙州柏林禪寺的從諗禪師
《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記載:
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么?」
曰:「曾到。」
師曰:「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
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
師召院主,主應諾,師曰:「吃茶去!」
院主聽見後便疑惑不解,他問趙州:「為什麼曾到這裡的吃茶,不曾到這裡的也吃茶?」趙州立即叫院主,院主應諾,趙州說:「吃茶去!」
三
茶是非常「中國」的飲品。今天世界各國對茶的稱呼,仍然沿用源於中國的「外來語」發音,如英文俚語說茶的發音「cha」。據說英文「Tea」來源於中國福建廈門話說茶的發音「te」。1753年瑞典科學家林奈出版了《植物種志》,把茶的學名定為「CamelliaSinensis」,「Sinensis」是拉丁文,意思為「中國」。
茶很中國吧?對於中國的英文「CHina」的由來,有四種說法,
【說法一:源於瓷器】
昌南(宋景德年間改名為景德鎮)瓷器是歐洲人珍愛的貴重物品,他們就以「昌南」的譯音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
【說法二:源於秦朝】
現在的伊朗語裡面,中國就是「秦(Chin)」。
【說法三:源於梵文】
源於印度古梵文「支那」。
【說法四:源於契丹】
俄羅斯等眾多國家稱呼中國為Китай,直譯過來是「契丹」。
英文俚語說茶的發音「cha」與「CHina」,真的很像哦。這會不會是「說法五:源於茶」呢?這樣的想法,也不是異想天開,因為茶對世界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有人說,古代中國有三張靚麗的「名片」:
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
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瓷器;
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
西漢的張騫,開闢了一條溝通東西方的商路。這條漫漫長路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綿延萬里的商路,商隊不絕,駝鈴叮噹,販運的主要物品是中國的絲綢。1877年,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這條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一條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絲綢之路」,名副其實。當然,也有「瓷器之路」。
作為另一張靚麗的名片,專事運送茶葉的商路,我們按照「絲綢之路」的命名,名之曰「茶葉之路」,卻知之不多。
其實,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茶或者茶葉,一直是聯繫著東西方的一個重要的關聯物,一種文化交往的介質。
這樣的路,大大小小,長長短短,歷史上有千條萬條。廣為人知的一條,大概就是「茶馬古道」了。茶馬古道是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川藏線、滇藏線兩路,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等國境內。
「茶馬古道」示意圖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以茶葉為紐帶的網路,在過去一千多年中,將一個個散落在山谷里的小鎮,連綴在一起,製造著繁榮,也創造了歷史。
茶馬古道上的束河古鎮
二戰期間,這條以運送茶葉為任務的古道,卻不得不負載著沉重的使命。古道上數以萬計的馬幫與著名的駝峰航線上的飛機,滇湎公路上的車隊,像一條條輸血的臍帶,把眾多的油料和鋼鐵、武器——這些抗戰的物資,從印度馱運到抗戰的大後方,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機的時刻,保證著中華民族血脈的庚續。
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我們的崛起之路,就是這些古道的延續。我們能夠不斷地前行,正是從這些古道中啟程。
讓我們展開想像,想像著一隊隊蹄聲清脆,鈴音叮咚的馬幫,滿載著民族急需的物資,在古道穿行的身姿。今天,我們目送著古道上這些遠去的背影,表達的是一個民族遲到的敬意。
四
另一條「茶葉之路」,則鮮為人知。這條頗負盛名的「萬里茶路」,曾經是國際貿易另一條黃金通道。
我也是從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才了解到這條「萬里茶路」的。之前,我對它一無所知。
電視劇《喬家大院》中,販茶的駝隊(晉商)進城
武夷山下梅村曾是萬里茶路的起點,茶路一直抵達中俄邊境的恰克圖。隨著茶葉生意向境外擴張,茶路不斷延長。
武夷山是著名風景區。同時,它還是一條山脈和一座城市的名字。
清代崇安(現為武夷山市)縣令王梓《茶說》云:
「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種茶。」
開闢這條萬里茶路的,不是武夷山的茶農,而是來自遠離產茶區的「晉商」們。都說資本無處不在,特別是在今天,資本更是肆無忌憚,橫衝直撞,近於野蠻的程度。而趨利的資本,也在溫文爾雅的農業社會中,表現出驚人的力量。
「萬里茶路」示意圖:
水運(船隊):下梅村——漢口——襄樊(湖北)、唐河、杜旗(河南)。
陸路(騾馬馱運):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歸化(今呼和浩特)。
陸路(駝隊):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後抵達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
俄商再販運至伊爾庫次克、烏拉爾、秋明,直至遙遠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萬里茶路(武夷山下梅——恰克圖)
恰克圖成為「萬里茶路」上一座黃金驛站,得益於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的簽訂。
條約要點:
劃界東起額爾古納河,西至沙弼奈嶺。
烏第河暫為兩國公中地方,雙方均不侵佔。
通商仍照舊例,過境買賣,定於恰克圖、尼布楚二處。
《喬家大院》中的主人公喬致庸,踏上這條「萬里茶路」時,一句全是「去聲」聲調的山西腔「走嘞」,激昂又蒼涼。如此漫漫的長路,冒險的旅程,一去經年,前程未卜,生死未卜,除了激昂與蒼涼,還能會有些什麼?
商業講究契約,追求買賣公平。熙熙攘攘的「萬里茶路」上,皆為利來,皆為利往,逐利是商業的本性,喬致庸等晉商們雖然吃盡了萬般苦,卻收穫了豐厚的回報,這無可厚非。
五
同時或者稍後,興起的「海上茶路」,就沒有這麼簡單,它承載著一段沉重的歷史,收藏著一個民族的屈辱。
那時,清政府只開放廣州獨口外貿,武夷山的茶葉由陸路運往廣州,頗費周折。
其路線為:
從下梅樹,過分水關至江西鉛山,再由水路沿信江入鄱陽湖,上溯贛江上游,轉陸路過梅嶺入廣東,經北江水路至廣州。
其實,武夷山的葉茶出口海外,最方便的路線是沿崇陽溪、建溪入閩江,直下福州港。
清朝江蘇巡撫梁章鉅:
「該夷所必需者,中國之茶葉,而崇安所產,尤該夷所醉心,既得福州,則可以漸達崇安。」
按照巡撫大人的說法,鴉片戰爭戰敗後,中國最初只同意開放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個通商口岸,但是英國人堅持要列入福州,遂成五口通商。原來,英國人「罪惡」目的,竟然是為了茶葉。
《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
該夷所必需、茶葉、崇安、福州、通商,強盜的邏輯,就是「我要,我要,我還要」,就這麼簡單,這麼直接!
隨後的數十年里,福州成為一個繁華的因茶而興的「茶港」。
六
「該夷所必需」?是的。英國人需要茶,到了什麼程度?沒有茶,他們會死嗎?
一個諾爾·寇威爾的英國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身處一個無茶可飲的國家,生活會變得多麼恐怖?
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林則徐奏摺:
「至茶葉、大黃兩項,臣等悉心訪察,實為外夷所必需,且夷商購買出洋,分售各路島夷,獲利優厚,果能悉行斷絕,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權。……」
作家蕭乾先生在《茶在英國》:
「從二次大戰的配給,最能看出茶在英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英國一向依仗有龐大的帝國,生活物資大都靠船隊運進。1939年9月宣戰後,納粹潛艇猖獗,英國商船要冒很大的風險,時常被魚雷擊沉。因此,只有絕對必需品才准運輸(頭六年,我就沒見過一隻香蕉)。然而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居民每月的配給還包括茶葉一包。」
特里維林《英國社會史》:
1799年,一位伊頓爵士寫道「任何人只消走進米德爾塞克斯或薩里郡(按:均在倫敦西南)隨便哪家貧民住的茅舍,都會發現他們不但從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飲。」
從英國的一句俗語中,也可以看出茶對英國人的巨大影響。當一個英國人不喜歡什麼的時候,他就說「這不是我那杯茶」。
當時的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下午四點一到,男著燕尾,女穿長袍,停止工作,開始喝茶,並佐以三明治之類的小點心。下午茶遂成為一種英國人優雅閑適的生活方式。
維多利亞早期的茶具,未施釉粗陶,嵌銀
確實,茶是一種非常「英國」的飲品。中國的茶,塑造了英國式的口味與品味,雖然不是價值觀的輸出,也未必是生活方式的輸出,卻是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這是應該中國人,最引以為傲之處。
英國與茶的密切關係由此可見。但在17世紀中葉以前,英國幾乎沒有人知道茶是什麼東西,直到葡萄牙或荷蘭商人打開對華貿易,引入這項產品為止。
英國人的飲茶史:
1.最早的茶飲記錄之一,是山繆·皮普斯在1660年記下的文字。當時茶飲開始出現在倫敦的眾多咖啡廳中。
2.1662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以後,飲茶之風逐漸推行於英國的婦女世界。凱瑟琳成了英國第一位「飲茶皇后」,她是將茶飲傳入英格蘭的推手。但在18世紀以前,喝茶的習慣尚未在英國本土普及。
3.東印度公司建立了對華貿易,茶大量輸入英國,喝茶才真正風行於社會各階層。
七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
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
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幾個世紀的認識的偏差與誤區,主要的原因還在中國:因為明清以後的中國,逐漸走向封閉,不允許歐洲人進入內地。
傳教士們以澳門為據點,向廣東以及更北的地區滲透,但一次次的努力都終告失敗。當時一位叫瑞貝拉耶穌會士在向耶穌會總會長報告時說:
「我做了所有能做的一切,力圖進入這個大陸,但是我認為,我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稍後的傳教士阿法羅則說:
「沒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進入中國,就等於嘗試著去接近月球。」
真正打起中國茶的主意的,是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克魯茲。在1560年的一天,他喬裝打扮,混入一群商人隊伍中,進入了中國內地。花了4年時間,才搞清了茶的來龍去脈。回國後寫成了《中國茶飲錄》。
另一位茶盜,是東印度公司派遣來到中國的福瓊。1848年,植物盜竊犯福瓊一身中國人的打扮,進入福建、浙江,採集了大量的茶樹種子和茶樹標本。最後,他將23892株小茶樹和大約17000粒茶種帶到了印度,並帶回了8名中國茶工。
茶葉的種子被偷到印度,19世紀下半葉,茶葉即成為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八
風起於青萍之末。一羽羽茶葉,像一隻只蝴蝶,翩然傳入英國,竟然改造了英國人的生活習慣,甚至改變了英國和世界,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龍捲風。
其間的邏輯,簡單地說是這樣演進的:
茶里加牛乳與糖的習慣,深入英國各階級東印度公司擴大消費市場,鼓勵消費茶葉、糖生產蔗糖,帶動奴隸貿易建立並支撐國際貿易網路倫敦成為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
同時,英國的飲茶習慣,除了中國茶葉,對瓷器的需求日益擴大。這大大地刺激了英國本地瓷器生產商。這個「聯動效應」也不可小覷。
1759 年,由天才之稱的「英國陶瓷之父」約西亞·瑋致活(Josiah Wedgwood),憑藉傑出的創新精神和對陶瓷的卓越研究,發明了許多特殊制陶技術,將實用陶瓷提升到了藝術品的層次。
約西亞·瑋致活及製作的陶瓷器具
有人認為,世界陶瓷的歷史是發明骨瓷的Wedgwood與發明陶瓷的中國共同書寫的。
當今世界著名的陶瓷品牌「WEDGWOOD」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瑋致活及其後代在傳統工坊的基礎之上,對生產技術上做出改良,共同匯入了此時英國工業革命的洪流,並促成英國傳統社會的轉型與現代化,慢慢地形成我們今天的現代社會。
茶葉還引發了戰爭。1776年7月4日的波士頓,一群騷亂的美國人叫喊著「波士頓港口今晚將成為一個茶壺」,登上了「達特茅斯號」船。他們把340箱茶葉扔入水中。這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一個新興的國家呼之欲出。
波士頓傾茶事件
英國、美國和世界,之所以發生了這一切,都與一種叫「茶」的植物相關聯。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茶葉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植物,改變了歷史方向與進程、改變著世界面貌。
九
茶的原產地中國,曾因茶而興,甚至也因茶而毀。
2013年9月,歷史學家麥克法蘭的《現代世界的誕生》在中國出版。麥克法蘭以觀點驚人著稱。他的「茶成就了中國,也毀了中國」,就很大膽。
歷史學家麥克法蘭,著有《現代世界的誕生》
茶成就了中國:
「茶在一個時期成就了中國,因為茶成為一種普遍的飲品後,吸引了大批西洋商隊的到來,促進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繁榮興盛,同時也帶動了大批中國人出國。因此可以說,茶給中國的文化和財富增長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茶也毀了中國:
「鴉片戰爭,由於迫切需要中國的茶葉,英國迫使中國購買鴉片來達到貿易平衡的目的。」
麥克法蘭的觀點,大致是成立的。只是茶,一臉的無辜。它應了中國的一句成語:「成亦蕭何,幾亦蕭何。」
毀了中國的鴉片戰爭,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百年屈辱歷史的開端。
而過程則要複雜得多。戰爭中,茶與鴉片,或許像是道具。中英兩國政府及其各自的國人,無疑是戰爭的主角。十三行和東印度公司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廣州十三行:謝謝政府,讓俺們這部分人先富起來。
性質: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
老廣州十三行
註:19世紀的廣州是一個雲集了世界商人,卻沒有殖民者干擾的國際大都市,自由開放。但鴉片戰爭後,廣州被西方列強主導,這種大都市主義不復存在。
當茶葉貿易在十八世紀開始迅速擴大時,中國的貿易政策仍禁止外國商人進入中國與茶葉生產者直接購買,只准許外國商人在廣東的特定通商口岸官方指定的代理商接洽購買茶葉。
國門關了又開。這一關一開,屈辱是肯定的。這其間的幾百年,也把自己與世界隔離起來。
明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海貿易,設立了粵、閩、浙、江四海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整肅浙省海防,清廷下令:「(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1686年春,廣東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較有實力的牙行經紀人,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征繳關稅。《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五口通商,廢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對外貿易的特權。從此,十三行遂日趨沒落。
東印度公司:鴉片貿易不道德?別跟我談道德,我一切向錢看!
性質:英國在印度大陸擴張的殖民機構。
壟斷了印度鴉片的生產,在之後五十年間,也掌握了整個印度地區的鴉片貿易,並拓展到對中國的茶葉貿易之中,以致鴉片煙開始席捲中國。
清朝:再這樣下去,我可受不了啦!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則徐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
英國:傻笑,數錢數到手軟。
鴉片貿易獲利豐厚,1800年,東印度公司上繳英國政府稅金高達全英國稅收的十分之一,是大英帝國的重要資金來源,並對帝國的持續擴張與強大皇家海軍的建立做出重大貢獻。
試圖限制鴉片貿易,是中國的的必然選擇。林則徐的禁煙措施和虎門銷煙,也必將壓縮英國人獲利的空間,這直接導致了十九世紀的兩次鴉片戰爭。
林則徐的禁煙措施:
緝拿煙販;整頓海防;
派人翻譯外國書報,收集資料,了解外國情況;
停止中英貿易,派兵封鎖商館;虎門銷煙。
然而在英國壓倒性的軍事力量前,中國政府接連敗退。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939年到1842年,戰敗的中國被迫割讓香港給英國,並開放更多對外通商口岸。而發生在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更逼使中國開放鴉片貿易,承認其合法地位。
十
麥克法蘭「茶成就了中國,也毀了中國」之說。可惜「成就」已經是過去時了,要命的是,「毀滅」是現在進行時,鴉片戰爭才只是「毀滅」的開始。更嚴重的「毀滅」還在後頭。
鴉片戰爭,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
更嚴重的「毀滅」,就是麥克法蘭所說的「貿易轉移」。他認為,1870年以前,英國的茶葉主要靠從中國福建等地進口,中英貿易額,茶葉佔了一個大頭。之後20年,英國將茶葉進口轉移到了印度,英國不再需要中國的茶,這對中國東部、南部的經濟是一個沉重打擊,甚至這是構成滿清帝國滅亡的背景之一。
「貿易轉移」之於清政府,就像癌細胞轉移,要了清帝國的命。還有比這樣的「毀滅」更嚴重的嗎?
茶,大千世界中一種極其普通的植物,包含著如此之多的故事,也蘊含著如此之多的能量。麥克法蘭的觀點,有些道理,卻也失之簡單。
七十年前,歷史學家雷海宗講過一段很深刻的話。他說,中國過去所遭遇的「外敵」,一種是有文明而沒有實力,如佛教。另一種是有實力而沒有文明,如北方游牧民族。
這兩種「外敵」都好對付,入侵中國後,都乖乖地做了「俘虜」。沒有實力,或者沒有文明,憑什麼入侵啊?真是不自量力。
第三種則完全不同,是既有實力,又有文明,這個外敵即是鴉片戰爭之後,近代中國遭遇的西方列強。正是這些既有實力,又有文明的外敵,一次次地入侵,讓中國出現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引發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文明危機。
這些前所未有的危機,豈能是一句「茶葉毀了中國」這般的簡單?
(本文原題為「說不盡的茶話」)
熱文推薦
★局座不哭!中國海軍再也不會受窩囊氣了!
4月26日上午,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這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目前,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1644年:崇禎把房間打掃乾淨,李自成把床鋪好,張獻忠替人家寬衣解帶,最後多爾袞興沖沖地雲雨巫山,……而這一切都與我們有關
翻開一部中國歷史,1644年也許是最奇特、最不可思議的一年。這一年,在西安、瀋陽、北京、成都四地,分別有四個不同的年號:「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大西大順元年」。這一年,中國有四個皇帝:李自成、順治(其實是多爾袞)、崇禎、張獻忠。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投稿郵箱:zggjls@126.com
QQ群: 460382533
※母親節:古人是如何孝敬母親的?
※周勝平:人文、地理、風情入壺來
※希臘羅馬印度偽史研究總結
※1932,中共打響反腐「第一槍」
※兩個子女和三個女婿都是正國級!
TAG:中國國家歷史 |
※她是中國的居里夫人,取得的成就,世界震驚
※兩百年前,一條恐怖的山脈,讓大批中國人慘死,卻成就了美國
※又一個世界之最!中國大橋未建成就創下3個記錄,外國人羨慕不已!
※美國稱,中國在2018年即將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次連他也攔不住了
※厲害了我的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就都有它們……
※世界上擴張最快的國家,用了170年成就最大國土,美國都比不了
※抗擊胃癌,全世界取得了成就,但中國卻不能鬆懈
※三國時期,劉備的仁慈到底是害了他還是成就了他?
※為什麼是高粱成就了中國白酒,而不是其他?
※他是一個亡國的皇帝,卻得到了百姓的愛戴,也算是成就不小了!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美國是如何成就日本,又「搞垮」日本的?
※在自己國家不受重視,這些人跑到外國,卻成就了大事業!
※成就這一震驚世界的「奇蹟」,中國只用了40年!
※中國歷史上第一改革家,成就了秦國的崛起,為何卻落得車裂的下場
※美國的世界霸主之路!兩次世界大戰各國損失慘重,卻成就了美國
※中國第一矮星,經歷過3次失敗的婚姻,如今的成就讓人側目
※中國此技術一旦成功,將在多領域獲大成就,外國:只有中國能做
※中國上半年這些科技成就,你都了解嗎?
※被稱為中國食神,金庸對他推崇至極,70歲時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國
※中國航發依然落後?這些成就令世界咂舌,西方:中國隱藏的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