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唐代·李白《子夜吳歌·夏歌》賞析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唐代·李白《子夜吳歌·夏歌》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子夜吳歌·夏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唐代·李白《子夜吳歌·夏歌》賞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採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注釋

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樂府解題》:「後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李白的《子夜吳歌》也是分詠四季,這是第三首《秋歌》。並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展為五言六句。


鏡湖:一名鑒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內。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迹,相傳西施浣紗於此,故又名「浣紗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誇飾的修辭手法。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唐代·李白《子夜吳歌·夏歌》賞析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起端:「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廣闊三百里的鏡湖,在含著花苞的荷花吐發的時候,西施泛舟出現了,成為採蓮人,但是她的艷麗和美名引起了轟動,「人看隘若耶」,人人爭餐秀色,使寬闊的若耶溪變得狹隘了,這一「隘」字傳神,那種人潮洶湧、人舟填溪滿岸的熱鬧場面,猶如呈現在讀者眼前,將王維的「艷色天下重」的虛寫,變成了轟動當地的如實描繪。這裡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著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讓讀者以合理的想像來補足:勾踐早已確定使用美人計來對付吳國,而西施的美艷傾倒眾生,轟動當地,那麼越國的君臣也不用去費力探訪了,有了這位不二的美女人選之後,才「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較之王維的「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語異而意同,王維的詩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踐君臣實施美人計的過程;李白的詩實施了「截割」,割去了選作吳宮妃子的結果,同樣地表現了「艷色天下重」的意義。這種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歸向越王家」,勾踐同樣也能留下這個美人,但他在「報吳」、「復仇」的目標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吳,卻成為亡吳的原因之一。這等於是提醒讀者:「到底是因為吳王夫差好色之過,還是由於西施成了亡吳的關鍵?如果西施是滅亡吳國的關鍵,那麼越國在後來的滅亡又是因為什麼?」李白沒有對後續的發展著墨,並不是他寫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寫。這樣做,同樣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


西施採蓮,在若耶溪里,不但有傳說,而且合情理;至於泛舟三百鏡湖之中,則是作者的想像了。但這一想像卻有更改事實之嫌,因為如果是借鏡湖湖水的清澈來表現西施「自鑒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來表現拜倒西施的人的眾多,那麼下句「人看隘若耶」就顯得多餘了,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筆誤。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唐代·李白《子夜吳歌·夏歌》賞析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惹香——品讀花間詞
等一個風輕雲淡的日子!
當初相見,君恨相逢晚!
情咒——品讀花間詞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北宋·司馬光《客中初夏》賞析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詩情花意: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說文解字》69課:荷、蓮、茄、芙蕖、芙蓉、菡萏是一種東西嗎
《說文解字》第69課:荷、蓮、茄、芙蕖、芙蓉、菡萏是一種東西嗎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醉美夏荷欣賞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
手繪荷花: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蒹葭影里和煙卧,菡萏香中帶雨披——不願為官的詩人楊朴
「另一個她」 春風化雨,出水菡萏——靳雨菡
一池菡萏香,裝點銀川最美的公園
惟有綠荷紅菡萏
家中一棵木芙蓉,菡萏笑意在其中
菡萏花開05(視頻)‖ 網路學佛答疑
詩情花意:終於見到了「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的景觀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