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針對漢末動蕩局面,為劉備量身定製的進取策略。其核心點是先奪荊襄為根基,再取益州(巴蜀),聯合江東孫氏集團,最後定鼎中原。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當時諸葛亮才27歲,雖然自號「卧龍」,在學術圈有些名氣,但畢竟還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一出手便亮出這麼牛X的策劃案,劉皇叔當時就被亮瞎了雙眼,猶如打了一針雞血,渾身滿滿的正能量:「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以後的事態發展進程,幾乎安全是按「隆中對」為藍本導演的。如果不是後來關羽與東吳背盟,被曹、孫兩家聯手做掉,大漢朝沒準還真能在劉備手裡再續上二百年的香火。

率先啟動的「江東版隆中對」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能預知三分天下,因此被後人譽為三國時期頂級的謀略大師。


但是當人們細細回味這段歷史時,發現「隆中對」其實在第一步就出現了漏算:說好的要收入囊中的荊襄九郡,被曹操一鍋端了,劉備不僅沒能在劉表死後染指荊襄,而且連僅有的寄居地新野也丟了。地球還在腳下,支點沒了。


即使是後來搭順風車打贏了赤壁之戰,別人家的勺子卻早早地伸向了益州,而劉皇叔正忙著重組團隊,根本無力西顧。高大上的「隆中對」一開始就面臨夭折的危險。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只是因為一個人的英年早逝,歷史才把機會讓給了草鞋販子和他的團隊,也讓諸葛亮的「隆中對」由空想一步步變現。


一人之生死,左右天下之大勢。這個牛人就是集才智與容貌於一身,女粉們昵稱之為「周郎」,與諸葛亮並稱「一時瑜亮」的江東統帥周瑜(字公瑾)。


通常認為,赤壁之戰是三分天下的標誌性事件。但事實是,戰後曹操的勢力被遏制在北方,荊襄九郡被曹、劉、孫三家瓜分掉,但最早將手伸向「天府之國」這塊肥肉的,並不是劉備和諸葛亮,而是周瑜主導的孫權集團。


赤壁戰後,周瑜跑到京口(今鎮江)面見孫權,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趁著軍威正盛,與奮威將軍孫瑜(孫權堂兄)率兵溯江西上,奪取益州,然後讓孫瑜固守益州,與曹操後方的馬超等勢力結盟,他自己則返回坐鎮襄陽,兩路互為犄角,以圖北方。

這個策略簡直就是「隆中對」的翻版,所不同的是,不帶大耳朵劉皇叔玩,終極PK時沒有第三者插足,是孫曹雙雄對峙,而不是三足鼎立。


這個計劃可行性極高。首先,益州的劉璋在漢中張魯的擠壓下,一直在尋找「外援」合作,逆江而上不僅不會遭到阻擊,反而會得到益州方面的物資支援(劉備取蜀地正是得了這個便宜);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梁朝偉版周瑜


其次,即使劉璋察覺,然並卵,他連張魯都惹不過,不過是一盤好吃又不費牙口的牛腩;


第三,曹操新敗,生理心理都需要療傷慰籍,一時沒心情南下報仇;


第四,劉備正埋頭消化赤壁勝利的戰果,現在還沒有參與競爭的實力。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事實上,從稍後劉備入川的情形對比看,以周瑜的才能,取西蜀、奪漢中也並非什麼難事。


只可惜,當周瑜費盡口舌,終於說動孫權,返回前線準備妥帖正要開拔時,舊傷複發,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具有大視野的完美統帥


周瑜之所以大老遠地跑回去當面跟孫權談,是因為他很清楚,孫權的心思始終在進取和守成之間游移不定,想著有所作為,卻又缺乏自信。赤壁之戰如果不是周瑜鐵了心要打,很難說孫權會不會順從了曹阿瞞。


周瑜的真正知音並不是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當年袁術稱雄江淮,相中了周瑜的才幹,想委任他做大將,但周瑜認為袁術的心胸太小,成不了氣候,找了個理由開溜,投奔了勢單力薄卻胸懷天下的 「發小」孫策。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由此,孫、周二人縱橫江左,戰場上所向披靡,攜手打下半壁江山;情場上春風得意,連襟抱得喬家二美。


孫策死前(時年26歲),深知其弟孫權撫鎮群屬守成有餘,缺乏爭衡天下的雄略,而江東部曲中,胸懷全局,目光深遠的唯有周瑜一人,故而留下「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政治遺言,試圖延續他進取中原的宏願。


赤壁戰後,在周瑜的極力勸說下,孫權將大本營由京口遷往武昌。看看地圖就清楚,武昌靠近中原,雖然是四戰之地,但也更有利於統攝四方,這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強烈信號。然而,不久之後,在身邊眾多僚屬「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鼓動下,孫權又將治所遷往安全而富庶的建業(今南京)。


若是他沒在途中死去,估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難背的「隆中對」



影視劇孫權


雖然孫權總體來說算是一代英主,曾讓曹操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但在赤壁之戰前的患得患失和在哪兒安家這兩個問題上,他的表現無疑遜色於曹、劉兩個對手。


周瑜一死,江東再無胸懷全局的大戰略家,而東吳的戰略方針也從進取轉向了守成。與蜀漢劉備「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的決心,以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動作為相比,東吳似乎很享受魚米之鄉的富庶,滿足於埋頭「自嗨」。


晚清名臣張佩綸(才女張愛玲祖父,李鴻章之婿,被袁世凱譽為「天下三個半翰林」中的第一個)對周瑜的評價很高。他認為與周瑜比,東吳後來的幾位統帥中,魯肅失於粗疏,呂蒙失於詭譎,陸遜失於柔弱。他判斷周瑜與孫策的本意是取荊襄而襲許都,如果這哥倆不都那麼短命,「天下事未可知也」。


N年之後,孫權在曹丕、劉備之後稱帝。在典禮現場,他回顧身邊君臣,傷感萬分:周公瑾不在了,我的帝業大概沒什麼指望了吧?(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林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高考,別的不說就在時間這方面就碾壓了當代高考
男同胞的福利,歷史大人物教你如何算計美女
古代的百姓是如何應對炎熱酷暑的
你的薪資在古代是多少,到底能不能養活你自己
媵侍、媵妾:一個時代下的悲慘習俗

TAG:老林講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火影中死去的這些人,你是否覺得惋惜?一
攝影中的拒絕救治,請不要在這裡傷害我,讓我自然的死去就好了,你同意嗎?
如果我要死去,我希望能死在你手中
如果一個人做夢時死去,他是不是會一直在夢境里不會醒來?
「別在墓前哭泣,我不在這裡,沒有死去……」
超好看·情頭:如果你不去碰那該死的愛情,你就不會疼的死去活來
真正的新聞死去是必然,但這是我們擁有的短暫奢侈
我們一旦死去,什麼都不知道了,難道我們的大腦是被虛構的?
將錦鯉從池中抄起,它不久就會死去,就算再將它放入水中它也不會復甦
死去後的靈魂,需要引路者!如果沒有它們就會迷失在人間
怎麼就盛開不了呢,因為你可能就是一朵死去的花
你恨死上班對嗎?但創造了所有人童年的他,卻巴不得在工作中死去
手捧這些死去的胚胎,還沒有出生就死去,它們甚至沒能睜開眼
為什麼李易峰比不過胡歌,同樣是在戲中看著心愛的女人死去,他只會瞪眼
你恨死上班了對嗎?但創造了所有人童年的他,卻巴不得在工作中死去
與其什麼都不做地死去,不如在製作中死去
而我不希望死去,什麼都消失
她為胡歌在這部劇中死去,卻多年不紅!如今卻變成這樣,令人噓噓不已!
死去的人們最終會去到哪裡?那個世界是否真的沒有苦難
人類如果實現了穿越時空,那麼要是祖先死去了,自己還會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