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琴,「斫」(音啄)是指用刀、斧砍的意思。斫琴指的是對中國傳統樂器——古琴進行精工細做的一種工藝技術。


古時有人說好琴「輕如葉、重如鐵」,其實這種評價好琴的說法並不是全面的。琴的份量與選材有關,好琴的判斷還與其聲音、做工好壞密切相關,可謂良材、良工必須兼備,才有可能出一張好琴。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第一步:選材

古琴的選料,講究:輕、松、脆、滑。輕字指木質要輕;松是指選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是指選材要有脆性;滑則是指用料經過打磨後要光滑。這是對琴材的必然要求。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琴的木材一般講究用老木。


首先,琴人彈老木製的琴不易有火氣,其次,與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變形、開裂,木性相對比較穩定。


老木的來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於長年埋在地下,終年吸收地氣,陰氣十足,所以如果用此材做琴前是需要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稱之為返陽。


然,並非是木材越老越好。有些老木已朽,不堪再用,且原有的木性改變很多,所以選木以老而不朽為妙。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可用來斫琴,做面板的木材種類很多,如桐木、雲杉、白松、色木等都可以做面板。不過木質硬的要用料薄一點,而木質鬆軟的用料則相應要厚一點。

琴底可用梓木、楓木,這兩種木材做古琴的底板音色會很好,這也是製作小提琴底板的材料,但缺點是易變形,做木材處理時如果做得不好就無法保證質量。


金絲楠:此木較香,硬度適宜做底,然而它會受氣候影響產生微變。


紅木:不宜制琴,因其音死,共鳴少。


古代名琴的木材除常用的桐梓木外,松、杉、楊、柳、楸、椴、桑、柏等木材也有用。但無論用哪種,都要求年代久遠,那些數百年的老木,因為木質干透能很好傳音共振。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材中自有五音」,選好木頭,斫琴師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塊木頭髮出「和清靜遠」之音。


先看木質的紋理,定好琴頭琴尾。即便是幾百年的舊木,在做成琴材毛胚後還得擱置一段時間,待木性穩定後才能繼續往下做。


面板要選用紋理順直的木材。此外,木材近地音易濁,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則音易飄,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貴重。


琴材的底板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用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種的。這種琴叫「純陽琴」。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琴工具


木銼刀:可以銼琴肩、腰等導角的地方。


木鑿:斫琴最基本的工具,負責鏟腹腔等重要部位。


鋸子:鋸木頭用。


水砂紙:打磨面的工具。


刮刀:刮生漆、灰胎之用。


橡皮手套:髹漆時保護皮膚,因為生漆有毒性,極易引起人體過敏。


刷子:上漆時的主要工具,講究的斫琴師用發刷——將人頭髮用生漆作為粘結劑,夾以木板製作而成的刷子,稱之為發刷,其優點為刷漆軟硬適宜,有利於推開粘滯的生漆表層,頭髮直徑又決定了用發刷刷過的痕迹,生漆恰巧可以流平,再加之頭髮富含蛋白,韌性好不會輕易掉毛,長時間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因此一把製作精緻、毛髮細密的發刷,可以幾乎伴隨一位斫琴師一生的時光。在選材上,最受推崇的是小女孩兒的頭髮為原料,我個人的理解是男性頭髮直徑較粗,硬度較高,小女孩子的頭髮柔軟細密,而現代女性通常都會燙髮染髮,燙染過的頭髮在發質上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傷,也不可用,因此頭髮質地細密柔軟沒有任何化學損傷的頭髮,就成了製作發刷的重中之重。

劈刀:削木頭時的主要工具。


磨刀石:打磨工具。


刨刀:刨板時的主要工具。


其他工具:鉛筆、墨斗、卡尺、麻繩、楔子、電鑽、鑽頭、車床等等,工具以越精良越妙,如各個工具型號齊全,自然使用過程中會更方便。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做面板。以仲尼琴為例,面板板材要求長1.25米,肩處寬21.5公分,厚5公分。面板邊緣的厚度一般為1.2公分左右,加上底板1.8公分為好,上下不可差得太多。


底板的長度比面板稍微短一點,厚度是中間厚、邊緣薄。


用斧子砍出大致雛形後,再用刨子刨平滑。然後將軫池、龍池鳳沼、雁足位置依據合適的尺寸掏空。


特別需要注意龍池和鳳沼的位置要隆起一點。龍池和鳳沼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長方形,示情況而定。當然講究的應該是龍池為圓形,鳳沼為長方形,因為這寓意著天圓地方。

龍池和鳳沼的大小與琴發音有直接關係。


龍池的位置以七徽為起點,向琴頭方向走到合適尺度;鳳沼位置以十三徽為起點,向琴頭方向走以出音最佳為合適尺度。


分頭做好琴的面板和底板後,開始挖腔膛。


腹槽結構決定了出音的優劣。


小心的挖取腔膛是為了一點點去試音,找到那個最佳的數據。


附件:


附件包括岳山、承露、軫池板、琴軫、冠角、雁足、尾托等。


附件的選材以象牙第一,玉石次之,紫檀木再次之,此下為老紅木、花梨、棗木,次品則有色木和硬雜木等。


實際上古琴的附件用得最早的是棗木,紅木是外來的材質,中國本土並不出產。過去有些琴在岳山或者琴額處鑲金、象牙或玉,琴軫也有用景泰藍的,成套的附件則以玉為主,有極少的會以珍貴的翡翠為材。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琴有琴德,古人用奇、古、透、潤等九種品德來評價一張琴的品質。一般具備四、五德便是好琴。


美好的音質都是在斫制過程中一遍一遍去試音、去調整,只有反反覆復中才能得到有生命力的音色。


挖好腔膛後粘合,這道工序在斫琴中稱之為「合琴」。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合琴時用的膠有魚膘、豬膘,這是傳統做法。


當然現在也有用乳膠的,甚至化學膠的。


如果嚴格按照古法斫制的話,是要用動物膠的,需要斫琴師先熬膠。所謂熬膠就是將動物的皮、膘等,先投入石灰水中浸泡,以溶解出內部的脂肪和雜質,然後洗凈,加水煮沸、提取,再進行濃縮、乾燥而成。


按提取的次數,可分為一次液、二次液、三次液,而以一次液為最好。


好的膠液,是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橙黃色,無氣泡,異味很小。


膠調好後,將膠均勻塗在琴沿周圈,這時最小心的是要保證琴沿的乾淨與平滑。


合好琴之後要捆綁,然後放在通風處陰乾,不可讓太陽直接暴晒。


膠干後還需要用砂紙打磨平溢出部位的琴面。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古琴木胎合琴後,還有一道工序叫裹布,就是對琴進行的包裹麻布處理,主要目的為防裂,以及粗糙化表面,增強漆灰的粘著力。現在很多斫琴之人放棄了裹布這道工藝,當然也有他們的理由,但還是那句話,我總覺得古人並不比現代人傻,連故宮的殿柱都要裹布,遑論細節精度要求達到毫米級的古琴呢。裹布有通體裹和只裹琴面兩種方式,好的斫琴師通常選擇的是前者,因為邊牆開裂也是古琴常見問題之一。


傳統漆藝中裹布,南北略有不同,但最考究的精作漆工藝應該成熟自南方,因此講究的古琴斫制還是選用純南派做法的漆糊裹布方法處理古琴。


裹布首先要選布,古人常采麻草之狹長針葉,在水池中泡漚,帶皮肉軟化腐敗後,就只留下了長直的纖維。《詩經》上說:「東門之地,可以漚苧。」所以裹布選用的是苧麻。


苧麻有粗細之分,細布包裹嚴密性好,對聲音的抑制作用大,適合桐木類聲音宏大的古琴使用;粗布疏鬆硬挺,非水煮棒槌不能熨帖在琴面之上,因此做這道工序時如何讓邊角無法帖服,這全憑經驗和技術了。


上灰胎


古琴琴面木質相對鬆軟,為保護琴而能歷經長期的磨損,又要兼具傳音效果,琴器表漆下必有灰胎,因此加上漆灰的工作成為制琴最重要的一環,一般用在琴上的灰胎有以下幾種:


鹿角霜:用鹿角霜粉末調和生漆


瓷灰:以瓷器粉末調和生漆


磚灰:以瓦片粉末調和生漆


泥灰:以泥土粉末調和生漆


膏灰:以石膏粉末調和生漆;


血灰:以豬血調和生石膏粉;


八寶灰:以寶石等物粉末調和生漆。


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寶灰為主,音的松透度和傳導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間斫琴為了考慮成本,基本開始用大量瓦灰加一點鹿角霜做胎,雖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脫落,壽命很短,為藏琴者不喜。現在低檔琴市場大量充斥著瓦灰加鹿角霜或純瓦灰或者根本沒有灰胎的古琴,此種古琴價格低廉,但為琴人不喜。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好的灰胎是有一定的配比的。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一張琴每完成一道工序,斫琴師就會暫停將之擱置在通風陰涼處,等其穩定再進行下一步驟。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刮灰胎和生漆的過程,前後要刮二十多遍,每刮完都要等待乾燥。這種乾燥並不是純粹晒乾或者吹乾,而是必須經過四季的風霜雪雨,把不同時間段的古琴掛起來,像是讓它們在自然中生長一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古代只有天然漆,也叫生漆或大漆,是漆樹的分泌物,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以後我會講一個生漆篇。


大漆與泥土相排斥,不發生化學反應,對古琴起著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了木質。那些年代久遠的古琴能很好的留存至今,大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漆是活性的自然漆,含有植物酵素酶,有毒性。敏感的人連聞漆氣都會過敏,上漆時要注意通風,否則極易造成皮膚過敏起紅疹,奇癢難耐。


比較有意思的是,大漆製成成品後就無毒無害了,所以天然漆器是歸於無毒無害的綠色環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簡便、色澤穩定典雅等利益,日本常用傳統的漆器做餐具,如碗、筷、勺、盤、碟、壺、杯子、酒器、盛器等。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在生漆里調入硃砂或綠松石粉孔雀石粉可以給琴的表面賦予其他美麗的顏色。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髹漆之後是打磨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打磨好的琴就可以定徽位了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徽的取材有金、銀、玉、瓷、石決明、蚌、塑料,目前以蚌居多。


古琴的定徽不僅需要精通三分損益律,還需要熟知純律。因為它是三分損益/純律混合并用制。所以,優秀的斫琴師都是通曉音律的。


最後,給一張新琴裝上琴弦,將發出它誕生以來最初的幾個音符。


古琴有五根弦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另有兩根弦是文武之弦。琴頭六寸象徵六合,還有各種陰陽五行的講究。古人設計它的時候就寄予厚望,希望它與自然宇宙接通,然後映照與人心與性情,彈琴與斫琴,最後都會上升為「道」。每個督都不急不躁,人做琴、琴養人,一個斫琴之人如果沒有一點閑淡中和之氣,他的琴可能也不值得信任。


古琴幾乎與中華文明的傳承同步發展,在現代社會已無法理解這種文化。恪守古法斫制的斫琴人寥寥無幾,因為價格優勢,機械流水化迅速生產出來的廠琴大行其道,市場上更是夾雜著各種偽造。原來一張琴的生長和成器、木材質地、斫琴師技藝、演奏者的情懷和琴曲的內涵相須相隨,是傳統文人社會最清雅高遠的一層。如今,古音和古道難尋。


藝術欣賞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春曉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斫制一張古琴有多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詩意的棲居
中國人的桃花園夢
李隆基御注御書《道德經》拓本
南宋散仙 梁楷
名琴與名曲,紀侯鍾與流水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