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雲、古天樂、張晉、林家棟四大男神首聚頭,是否值得一看?
文:陳輪、劉恩柱
5月的片單廝殺激烈,主流的有《銀河護衛隊2》,懷舊的有《加勒比海盜5》,腐女們還有gay·里奇的《亞瑟王》,還有眼下的印度勵志片《摔跤吧爸爸》憑口碑逆襲,成為許多人的觀影首選。
但若要問五月最期待的港片,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是這一個答案
——《毒。誡》
《毒。誡》港版海報,比內地版的三個假髮套舒服多了
劉青雲、古天樂、林家棟、張晉,四大男神首次聚頭,這陣容幾乎集合了各類型影迷的需要!
然而劉國昌卻像是一個剛剛學會炒菜的廚子,手裡拿著整盤新鮮的高貴食材,卻油鹽醬醋亂添一通,讓你根本吃不出這菜究竟是做了什麼,再好的食材也吃不出味道。
一個廚子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想要什麼味道,一個導演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想表達什麼內核。
反映到《毒。誡》,最可怕的是已經爛到挑不出哪裡不好,而是看完整部100分鐘的電影,腦袋裡都只有四個大字
——不知所謂。
最初知道這部電影時名字簡單粗暴的就叫《陳華傳》,原定劉青雲加王菲主演。後來因為王菲的辭演後而延期開機,拍攝完成後改成《神行太保2016》,這個名字也是挺奇怪的,最後上映前又改成了《毒。誡》。
《毒誡》是以陳慎芝為首的慈雲寺十三太保事迹為故事原型,劉青雲所飾演陳華的形象就是源於陳慎芝,林家棟和張晉則是其手下喇叭和貓仔。
雖說是十三太保,但電影只抽出其中三個人物作為主要角色,而其他十個人除了開頭稍微出現一下就沒有交代過去向。
在看國內版海報時候,你會覺得主角們的造型真是土到掉渣,這些個假髮套到底是幹嘛用的?
然後看了電影你就發現那些對白更是牛(sha)逼到天上了!實在想不出讓女朋友出兩次街就賺回來錢的男人,是如何釀就在之後二十年默默等候的如此深沉的愛。
而當你發覺電影里那些對白實在牛(sha)逼,再往下看,你會發現電影的剪輯更是犀利,犀利到你瞪著雙眼,全神貫注,也搞不懂這時間線究竟是根據什麼安排的,也不知道劉青雲、林家棟、張晉是如何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的。
《毒。誡》中劉青雲飾演黑幫大佬茅躉華
整部電影可以說是犧牲所有人物來襯托劉青雲一人,如果你想看張晉的動作戲份,秀秀肌肉,沒有,只有被打的戲份。
而新晉金像影帝林家棟的角色更慘,張晉好歹也有一條他偷偷喜歡江一燕的隱晦感情線,而林家棟的角色如同劉青雲身邊的「丫鬟」,劉青雲吸毒他就吸毒,變好就跟著變好,台詞都沒幾句,戲份更像客串,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
古天樂飾演的哈雷也算是個悲劇角色,一輩子都要和毒品扯上關係,從「掃毒」到吸毒,相比其他角色都落了個好下場,連他弟弟都在劉青雲幫助下改邪歸正,而古天樂最終還是因黑幫仇殺而死。
古天樂和劉青雲在其中的友誼關係建立也是十分荒唐,劉青雲冒險開私家毒品檔,還冠冕堂皇的說「為了便宜街坊」,但卻沒有買毒品給古天樂弟弟。然後古天樂又不知道怎麼樣知道他弟弟這件壞事於是對劉青雲心存感激,心存感激的同時還是把劉青雲打了個半死才放他走。連兄弟情都如此無趣,沒有看點只有笑點。
古天樂在《毒。誡》飾演哈雷
其實導演劉國昌真的不是一個新人。
1989年,他便憑藉《童黨》收下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而劉青雲第一次舉起金像影帝獎盃的《我要成名》,導演一欄同樣寫著劉國昌的名字。
儘管對於市民劉來說,向來都是好作品不得獎,得獎的都麻麻地。但至少可以證明,兩人之間曾經有過愉快的合作過程,而不只是缺錢才飢不擇食的選擇。
《童黨》1988
劉國昌的選材向來具備較重的現實意義,《童黨》和《我要成名》如此,《毒。誡》更是直接選擇了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陳慎芝,綽號茅躉華的故事。
香港慈雲山,劉國雄(中)綽號「搞事雄」,曾與綁架李嘉誠兒子的張子強結拜兄弟,入獄18年,去年底出獄,現在希望陳慎芝(左)與李兆基(右)多介紹商界人士給他認識
圖 /方迎忠
茅躉華和兄弟們如何吸毒、販毒、戒毒、向善的過程,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並重。
現實中的陳慎芝除了「茅躉華」還有另外一個稱號,「江湖拆彈專家」,所以後半段著力描寫劉青雲如何為警察解決江湖紛爭。
但問題又來了,你出獄前是個得罪社團做私家檔的小古惑仔,戒毒改過自新也頂多算是個有為青年而已,憑什麼黑白兩道都要給你面子。即便現實中的原型有這種能力,但毫無鋪墊難以要觀眾感受到電影的衝突力度。
《慈雲寺十三太保》1995年
而相比起1995年的《慈雲山十三太保》,這一次請到故事原型陳慎芝親自出任監製,同樣是導演野心的一種表現。
但是人的慾望似乎總是比心氣多一分,心氣又往往比能力多一分。
電影中,將汽油放進紙船里來一招「火燒公廁」,便是陳慎芝面對搶生意所想出的報復行為;而茅躉華在為父親守靈時,突然毒癮發作,在葬禮上吸毒被親友看到,如此戲劇性的場景同樣源自真實。
同樣也包含貓仔的離世,在1995年,《慈雲山十三太保》上映時,貓仔都還在世,但如今《毒。誡》上映時,他卻已在2014年離世,成為陳慎芝心中的一大遺憾。
只不過這些本身頗具意義的片段,最終沒能拼成一部統一的佳作。
也許是陳慎芝和劉國昌對這些故事太過動情,反倒失去了客觀地判斷,自己收穫感動,卻將觀眾拋在了九霄雲外,在每一個煽情的段落里,只換回莫名與冷笑。
整部電影最讓我感慨的,也是最大的看點,是伊揚明,陳觀泰,林國斌,吳孟達這一眾熟悉但今天不常見的港片面孔,這讓我更懷念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了。
但這一眾面孔加上劉古林張四人搗鼓出來的電影卻還是停留90年代的水平,這是可悲的。
可以說,《毒。誡》是一部「貪多嚼不爛」的標準範本,觀影后,也許你會記得劉青雲蝸居中扎針的觸目,也許你會記得古天樂以為永遠不會看到的大結局,也許你會記得三兄弟踢球的暢快,亦或是記得張晉最後病床上的煎熬……
但卻終究說不清這部電影核心的那一種味道,就像看完電影后,你恐怕還是想不通茅躉華究竟為什麼會戒毒呢?
當每次《迷城》,《毒誡》這種港片上映時,總會有不少聲音再次提到「港片已死」,我是十分不贊同這個觀點的。每年好萊塢都有那麼幾部有特效沒劇情的爆米花大片,怎麼沒人說好萊塢已死呢?
我之所以對《毒誡》痛心疾首,是因為希望鞭策香港影人的製作,讓他們進步,而非繼續停留在過往的繁榮,這才是我們這些影迷所希望的。
有 一 種 電 影 叫 香 港
※以前的他酷愛駕車兜風,曾經有多輛知名品牌的車
※20歲時入獄兩年,25歲主演金庸劇走紅,現今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慈善人
※污賊軍:古天樂7年前差點娶了她
TAG:古天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