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我的人民日報新聞導師林鋼(一)
林鋼(1926 - 2016)
一年前(2016年)的1月30日,我就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期間的新聞學采編專業導師、原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林鋼先生,永遠放下了手中的筆,不再敲打鍵盤,無需再為新聞奔走,而融入歷史了。他的一生度過了90個春秋。
在他離去之後,將導師在這個世界留下的印跡梳理排列起來,清晰其走向,是學生應盡的職責。
天地之間,除父母家人,老師是天下學子心靈中尤為親近、尊敬的人。師生之間沒有血緣,師者以道相傳,傾情授業,點燃薪火照亮後來者的前程、乃至照亮他的人生全程。我在新聞道路上的領路人林鋼先生就是這樣的導師。
他將我領入了深造新聞之路,再送進傳媒隊伍一步步煉歷,看著我在這條道路上跋涉數十年,凡有曲折處皆指點迷津。不僅如此,他身為典範,離休之後將「官帽」拋到一邊,一笑置之,然後熱誠地回歸記者隊伍,堅韌地當了一回專業「汽車記者」,一當就有10餘年,而且當出名堂,佳作頻出,且有精闢之論。在20世紀90年代,他有中國大陸綜合性報社「汽車記者第一人」之稱。
導師在高齡後告訴我,他雖然一生經歷頗豐,卻只有兩個新聞采寫高潮,都放在20世紀了。先是50年代初的一段,那時他主要關注文學;還有一段,就是90年代當「汽車記者」,著眼於中國經濟。他晚年出版新聞作品選集《踏遍青山》,自嘆風塵奔走一生,只有薄薄一本小書,愧對後生。我知道這個慨嘆確實發自導師的內心。
青年林鋼
他精心選編了《踏遍青山》,入選文章主要選自上述兩個時段。可以肯定,如果不是1955-1957年兩起風暴(主要是後者)使他坎坷20多年,以他的才華和勤奮,肯定會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話說回來,他一生的經歷,本身是一部生動的新聞教科書。
90歲的林鋼老師駕鶴西去了。把我知道的他的故事寫下來,看苦難和堅韌怎樣陶冶人生,凝視導師刻印在漫漫新聞路上的足跡,是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於是我寫了將近8,000字的《我的新聞學導師林鋼》,發表在2017年第3期《傳記文學》雜誌上。
文章發表後,又獲得了新的史料,因此對原作加以訂正、補充,可以表述得更加從容和準確。還可以在推送進程中繼續豐富自己的認識,就教於師長學友。
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踏著戰爭烽火一路走來的林鋼
林鋼原名沈士雄,1926年9月出生在當年上海縣一個小鎮上,父母經營一家夫妻小鋪,忙時雇一個工人。這對夫妻生了5個孩子,林鋼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妹妹。家庭的生活壓力不小。後來林鋼看了夏衍導演的電影《林家鋪子》, 就覺得像拍自家故事那樣親切。
林鋼的少年時代是在上海度過的,這是目前所見他最早的照片。
少年沈士雄勤奮好學,喜歡畫畫也拉手風琴。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日軍佔領上海,原先的平靜學習環境被打碎了。
小學畢業後,沈士雄進入中華職業學校學習土木建築,大概有營建屋宇乃至高樓大廈的願望。沒想到一場大病迫使他休學一年,病癒後曾在上海縣農村當過小學教師。1942年,沈士雄考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繪畫,看來有一番將來當畫家的志向了。
在美專學習時,他接觸了一批中共地下黨員,開始閱讀進步書刊。讀到的第一本啟蒙著作是艾思奇的《大眾哲學》,隨後讀了從敵後傳過來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在寒夜裡呵著手抄寫一份送給老師。
沈士雄的思想被激活了,再也不能忍受日軍鐵蹄下的生活,他要衝出去,到敵後根據地拿起槍抗擊侵略者。1945年4月,由進步文學家唐弢介紹,從來沒有出國遠門的沈士雄走秘密通道潛離上海,月底來到皖中新四軍七師根據地投身革命。來到新四軍報到這天,19歲的沈士雄更名沈徐禾。
革命並非都是直上雲天飄逸激昂的高音,兒女情長亦是漫漫長路的揮之不去的伴奏曲。沈徐禾來到新四軍第三天,不可抑制地想家了,而且想得厲害。尤其是想念母親的感情如同洶湧波浪拍擊腦海,回聲四面,以致不思飲食,不能入睡,使他難以支撐。他壯起膽子走到首長跟前說,我想媽媽了,想回家。
晚年的林鋼母親和兒子住在一起
只聽得首長提高聲音厲聲喝道:「這怎麼可以!」
這一聲大喝,把沈徐禾嚇了一跳。他知道回不成上海、回不成家了,於是跑上山坡大哭一場。
沒有想到這一哭之後腦洞開通,不想家了。他隨即到師政治部主辦的報紙《大江報》當助理編輯,開始新聞生涯。受過高中教育的林鋼被當作有「文化」的人才,邊干邊學,在戰爭風雲中成長得很快。
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粟裕統率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後轉戰山東,沈徐禾隨軍北撤,進入《大眾日報》社,在匡亞明領導下工作。1947年夏,沈徐禾參加土改工作隊,當年8月入黨。
解放軍的戰略反攻隨即開始,沈徐禾隨大軍南下,經膠東、渤海、魯西南,穿過太行山,在洛陽渡黃河入豫西,於1948年初來到《中原日報》,兼任新華社中原總分社編輯和記者,總分社領導人是李普。沈徐禾對這位著名戰地記者十分欽佩,後來曾說,他青年時代頭腦中的新聞觀點,都是這位上級灌輸的。
林鋼1950年在武漢。
在李普影響下,沈徐禾下意識地磨鍊新聞寫作。後來,他向我談起自己的新聞寫作:每一次寫稿,哪怕是在戰爭環境中,哪怕寫一個「豆腐塊」,「都懷著像寫一首詩、寫一篇創作作品那樣虔誠的心情,一拿起筆來,耳邊就響起李普的律令:『精練、精練、精練。』」
新華社用電報發稿,電報稿要求行文簡短,書寫清晰,對沈徐禾這樣的青年記者恰是極好的鍛煉。
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攻克武漢,沈徐禾隨軍入城,先在新華社中南總分社,後調《長江日報》當記者,報社負責人是熊復、陳楚等人。從這時起,沈徐禾改用林鋼的筆名,一直用到了他生命的終點。
(未完 待續)
錢江新著《1978 留學改變人生》2017年5月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34萬字,355頁,描繪中國改革開放後留學大潮的第一個波浪:1978年12月26日,第一批52名學者前往美國留學 。他們的故事今天聽來像是傳說。
------------------------------
錢江說當代史∣這裡的歷史有故事
※錢江:悲劇將軍周赤萍紅色前半生 之一 少年鬧革命
※錢江:我的人民日報新聞導師林鋼:禍起蕭牆 之三
TAG:錢江說當代史 |
※華鼎上海:每日新聞資訊
※《科技日報》新槽點:美女記者的新聞姿勢
※日中新聞
※《本溪日報》新聞來啦!
※每日新聞小播報
※人民日報《新聞戰線》原總編胡欣跳樓自殺
※國米新聞日報:要搞波大新聞啊!
※貴州名揚海外,上了法國「新聞聯播」,網友:全國人民發來賀電!
※一日韓流新聞
※越南新聞周報
※一周新聞播報
※奇葩新聞一周報
※【沁州新聞】紅土地
※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新晉中產新聞資訊人群洞察報告
※國際米蘭新聞日報,今天的新聞超級多!
※朝鮮新聞代表團參訪中新社、《中國新聞周刊》
※國際米蘭新聞日報:再見吧,馬里奧!
※國米新聞日報:一切就等蘇寧拍板了!
※每日新聞:張韶涵戀上人皇Sky?
※中國日報社會見東盟駐華使館新聞官員及駐京媒體記者團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