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人類大腦是帶電的!


想像一下,你看見霞光、聽見獅吼、聞見茉莉花香、用手指撫摸戀人的額頭,這些動作要想在大腦產生「知覺」,必須先轉變成電信號,然後電光火花沿著長長的神經纖維,一路傳遞到神經中樞。


黑暗森林一般密布的神經纖維上,電火花此起彼伏,整個大腦皮層就像充滿閃電的天空。支持你現在想像的,就是其中一束閃電。如果你「看見」了這一切,感覺到了愉悅,那你大腦海馬體的灰白質區域,也會冉冉升起一簇電火花,然後轉瞬即逝。


最早發現腦電活動的,是英國利物浦皇家醫院一個叫Caton的年輕人。那是1875年,大清光緒元年,他在黑猩猩和和狗的大腦上都記錄到了「電火花運動」。小夥子很興奮,寫了一篇名為《腦灰質電現象之研究》的論文,但可惜沒人理睬他。


直到半個多世紀後,1929年,德國人Berger才真正記錄到人類的腦電波,並製作了第一張人腦腦電圖。從此,幾乎所有的文獻都只提Berger,而沒人想到Caton,科研界有時就是這麼殘酷。

這時科學家發現,原來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就是一種非常弱的生物電,可以把它理解成大腦的電器性震動,這些震動的頻率主要在每秒1-30次之間。


腦電波此起彼伏,非常非常多,科學家心想把你們分成幾個大類吧,這項工作很容易。於是,根據每秒震動次數的高低,成年人腦電波被分成了5大類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有意思的是,腦電波的種類隨著人的身體狀態和生理年齡變化不一


比如,δ波(1-4 Hz)對應深度睡眠狀態,嬰兒或醉酒的成年人的大腦中也有這種波。θ波(4-7 Hz)則對應放空冥想狀態,青少年以及受挫折或抑鬱的成年人大腦中,主要是這種波。α波(8-12 Hz)對應平靜放鬆的狀態,是正常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β波(12-25 Hz)則對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狀態;γ波(>15 Hz)則對應一些病理狀態。


一個很奇怪的發現是,人在死亡後腦電波仍會繼續存在一小段時間。之前研究者認為這個時間大致在一分鐘左右,主要是類似深度睡眠時的δ波,但今年加拿大的醫生髮現一名患者,在宣布死亡並撤去生命維持系統後,腦電波仍存在了10分鐘38秒!


採集腦電波很簡單,在頭皮上放一個金屬電極,可以再加一個放大器,也可以把微電極植入到顱骨內部,目前市面上的商用採集器已經做得很小巧且美觀。


但問題是信息雜訊太嚴重了!


人類大腦有大約860億個神經元,可想而知它們活動時對外發射的腦電波該有多嘈雜。而且,腦電波引起的電壓變化是微伏數量級的,非常容易受干擾,特別是入門級的商用感應器,頭髮長了不行,粉底塗厚了也不行,手機不小心從旁邊晃一下也不行……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所以,在一些偏臨床科研和醫療方面,科學家更傾向於用核磁共振來代替腦電波,或者二者結合起來,對大腦進行觀察和研究,比如監控睡眠,診斷癲癇、腦中風、腦炎或腦瘤等等。


但在其他方面,腦電波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比如,通信專家早已嘗試把腦電波用在生物識別上,北京郵電大學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這個。


而人工智慧專家則最關心兩方面的應用:


如果把腦電波的複雜波形轉換成數字,是不是就可以解讀、傳輸其中的信息呢?讀心術與思想傳輸不就成真了?


最起碼,可以用轉換來的數字信號,去控制一些電子設備吧?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第一個方面的應用很難,主要是腦電波很難「破解」,假如它真存在某種演算法的話。


所以,目前對腦電波的解碼,基本上類似於一種匹配法


2010年,美國猶他大學的團隊往實驗者顱骨下植入了16個微小電極,然後讓他重複閱讀10個單詞,分別把對應的腦電波記下來,然後找出每個單詞對應的腦電波。等匹配工作完成後,研究人員面對某個單一信號,就可以猜出來實驗者想的是什麼單詞了,準確率在76-90%之間,但當同時面對10個腦信號時,準確率一下驟降到了28%左右。


2013年,華盛頓大學的團隊還成功在兩個志願者之間,傳輸了一些簡單的腦電波信號,二人共同完成了一款單人射擊遊戲。


文娛方面,2011年,日本Neurowear公司開發上市了一款基於腦電波的可穿戴產品,叫Necomimi,通過感應器掃描腦電波,它可把信息傳遞到終端,最後貓耳朵便會在佩戴者精力集中時豎起來,在放鬆時耷拉下來。2015年,優衣庫推出了一項名為UMood的黑科技。消費者坐在正對大屏幕的椅子上,戴上設備,便可在儀器的幫助下找到自己最喜歡的T-shirt。


同一年,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決定成立一個神秘的硬體研發部門,專註研究不需要植入電極的人腦-電腦交互技術,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當你思考某事時,如果你願意,你的朋友就能立即知道你的想法,同你產生心靈感應,這才是終極的溝通技術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第二個方面,即意念控制上的應用相對簡單,實驗室和VR/AR市場上的產品都非常多。


2007年,美國羅德島布朗大學的團隊,給高位截癱的患者大腦內植入了一塊電子晶元。經過刻苦訓練後,患者的思想可以破解成數字信號,後者可向設備發出指令。最終,患者可輕鬆用意念收發郵件、玩遊戲、給電視機換台等等。

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的醫生,給一名28歲癱瘓5年的男子設計了一頂可捕捉腦電波的帽子,計算機程序把他的腦電波破解、分離出控制腿部活動的部分,然後再把信號發送出去,讓相應儀器刺激腿部肌肉,這樣他就能「行走」了!


電影《奇異博士》中有類似的情節,一名藍領癱瘓後,純靠意念重新恢復了正常行動能力,甚至可以打籃球,1vs1鬥牛。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我國某大學腦機協同信息處理實驗里,佩戴腦電帽的實驗員,可以憑「意念」指揮桌子上的機器人,使其做出向左、向右、轉頭、走路和抓取等動作。


其他還有腦意念球,腦控直升飛機等等,原理都很初級:人的大腦對信號處理器來說,就是一個可以發出上下左右旋轉跳躍的遊戲手柄,一切「意念操控」都是建立在這幾個簡單操作的組合之上的。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總之,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還是相當酷的。在《X戰警》中的X教授,他有以下幾項超能力:


無需肢體接觸就能讀取別人的思想,即「讀心術」;在一定半徑範圍內,在人腦中製造幻想,即「思想傳輸」;藉助腦波強化機,控制任何大腦,即「攝心術」。


腦電波的應用一旦成熟,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目前腦科學家和人工智慧專家,已經把X教授的前兩項超能力變成了真事!雖然效果上差了許多,但意義重大。


想像一下未來吧:


朋友在盧浮宮旅行,忽然看到一幅楓林白露的油畫,激動之餘好想與你分享一下她的感受。只要你願意,你就能接受一下對方的思想,噢,原來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甚至,有一天人類的記憶和思想可以像文字一樣儲存起來,未來人們便能感受到原來過去的世界,竟如此精彩!


參考文獻:


1, Hubbard BP et al., Evidence for a Common Mechanism of SIRT1 Regulation by Allosteric Activators,Science, 2013.


2, Daniel W. Belsky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in young adults, PNAS, 20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伽利略的星空 的精彩文章:

十大壯觀的天文景觀!
一個質量與地球相近的新行星
遠古文明竟全指向獵戶座!
NASA拒絕特朗普要求,不敢未經試驗就發射載人火箭登月
這些光知識,你都知道嗎?

TAG:伽利略的星空 |

您可能感興趣

區塊鏈或許會成為我們的未來,具體應用了解一下?
區塊鏈最可能的應用場景在哪裡?目前面臨怎樣的問題?又有怎樣可能的解決方法?
弩為什麼在戰場上應用的多?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
這些VR+應用刷屏了, 或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摺疊屏只出現在手機上?這家公司對柔性屏幕的應用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
安卓的神器應用,這一個就夠了
什麼是移相變壓器?為什麼要用?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如何?
這是一項難度極大的人工智慧應用,在這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
微軟這個應用,能將你的手寫字體變成個人專屬字體在電腦上使用
拼多多做了什麼?讓它成為了中國增長最快的電商應用?
幾千張圖片拼成一張照片!這樣炫酷的效果只要一款應用就能實現
速成應用怎麼樣?速成應用靠譜嗎?速成應用小程序開發工具
宜家弄了個AR應用程序,能把包裝紙盒變成玩具
真沒想到拖鞋成精了!第一個實際應用的自動駕駛技術竟然是這個!
將人識別成狗:容易被騙成 AI 應用的一個巨大隱患
有哪些行業會應用到區塊鏈技術,並顛覆人們之前的認知?
專家:供應鏈發展與應用讓世界變成一個平台
高顏值習慣養成應用,讓你離更好的自己更進一步!
谷歌應用那麼好,能不翻牆使用嗎?
幾千張圖片拼成一張照片:這樣炫酷的效果只要一款應用就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