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作戰篇)
崎峻軍史
雖然「卡爾」超重型臼炮的名聲要略遜於「多拉」鐵道炮,但它的作戰經歷要比一生只經歷一次實戰的「多拉」豐富得多,作戰效能也更加明顯。從「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卡爾」多次轉戰東西兩線,屢次參與重大作戰行動,布列斯特要塞的牆壘曾在它面前坍塌,塞瓦斯托波爾的炮台曾在它面前顫抖,華沙起義的火焰也曾被它撲滅。實戰表明,「卡爾」基本達到了設計目標,在攻堅作戰中表現良好,不僅具有強大的破壞力,更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震撼效果。
「巴巴羅薩」行動
與「多拉」鐵道炮一樣,「卡爾」超重型臼炮是為攻破馬奇諾防線而量身打造的利器,但是兩者都未能趕上法蘭西之戰,首輛「卡爾」在1940年7月2日下線,那時法國已經舉起投降了。德軍曾計劃將「卡爾」投入攻擊英國直布羅陀要塞的「菲利克斯」行動,但這項計劃因為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拒絕合作而流產。
6門「卡爾」在1940年11月至1942年8月間陸續交付,實戰部隊的組建也於1941年初開始。1941年1月3日,第833重炮兵連在卑爾根組建,成為首個裝備「卡爾」的炮兵部隊。1941年2月,第833重炮兵連擴編為第833重炮兵營,下轄營部連、第1連和第2連。至1941年4月,第833營已經接收了4門「卡爾」,I、II號炮配屬第1連,III、IV號炮配屬第2連。
■ 一個「卡爾」炮兵連的陣容,按照1941年初第833重炮兵營的編組,每個連下轄2門「卡爾」,每門「卡爾」配備2輛彈藥補給車。
1941年4月14日,陸軍總司令部決定將「卡爾」投入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第833營的兩個連分別配屬於不同的作戰方向上:第1連(2門「卡爾」,60發彈藥)配屬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7集團軍;第2連(2門「卡爾」、36發彈藥)配屬中央集團軍群的第4集團軍。
■ 1941年6月,第1連的II號炮「夏娃」在由鐵路運往前線途中的留影。這次運輸行動沒有使用專用的鐵路運輸載具,而是使用下沉式重型鐵路設備運輸車。
在「巴巴羅薩」行動前夜,第833營第1連通過鐵路抵達波蘭東南部的普熱梅希爾,配屬於第4軍,準備參與對利沃夫方向的進攻,支援第295步兵師攻擊對面的莫洛托夫防線。然而,「卡爾」在開戰之初就掉了鏈子,I號炮「亞當」在開進途中遭遇機械故障,未能進入發射陣地,而II號炮「夏娃」雖然抵達前線,也只不過打出4發炮彈而已,因為步兵部隊很快就攻克了預定目標。6月23日,第4軍向上級報告,前線已經不需要「卡爾」參加戰鬥,同時指出這種超級重炮的機械問題。第1連僅僅在前線露了下臉就打道回府了。
只賣正版《泥濘中的老虎·德國陸軍裝甲王牌奧托·卡里烏斯自傳》
¥45
淘寶
購買
《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官方戰史上下》
¥96
淘寶
購買
正版《第三帝國海軍艦炮全集》
¥78
淘寶
購買
布列斯特
相比第1連的尷尬出鏡,第833營第2連的處子秀則成功得多,早在「巴巴羅薩」行動兩個月前,第4集團軍就著手為「卡爾」參戰進行全面準備。根據計劃,第2連的2門「卡爾」和1台龍門吊將在特雷斯波爾火車站卸載,並就地進行組裝,現場將事先豎立起擋板,以遮蔽布格河東岸蘇軍瞭望塔的視線。
第4集團軍為「卡爾」設定的攻擊目標有兩個,即布列斯特要塞和北部堡壘。布列斯特要塞是一座磚石結構的老舊堡壘,雖然德軍懷疑要塞內增建了部分混凝土工事,但總體來說這座堡壘並不需要動用「卡爾」這樣的超重型火炮去對付。實際上,德軍最希望的情況是2輛「卡爾」各發射2發炮彈,以爆炸的巨大威懾力打擊守軍的士氣,而北部堡壘將遭到德軍的全面火力覆蓋。
■ 上兩圖是1941年6月22日至24日,第833營第2連的III號炮「托爾」在攻擊布列斯特要塞時的留影,德軍炮兵在車體的德國灰底色上隨意塗繪了黃色油漆,作為簡單的迷彩偽裝。
第2連的作戰準備過程也是狀況頻發。6月18日傍晚,該連的第一列軍列運載龍門吊、彈藥和彈藥補給車抵達特雷斯波爾火車站,並連夜完成卸載和組裝龍門吊的工作。6月19日,火車站的一段鐵軌發生斷裂,導致一台機車出軌,清理工作持續到19日傍晚。同日,第一門「卡爾」運抵車站並完成卸載,於晚間開始組裝。在裝配期間,龍門吊又出現故障,組裝工作被迫中斷。6月20日清晨,第833營營部的一位軍官乘坐第4集團軍提供的飛機前往龍門吊的生產廠家阿德特公司,並在當晚帶著技術人員和備件飛回前線,修復了龍門吊。同時第二門「卡爾」也在當天夜間抵達,連夜裝配完畢。最終,第2連的「卡爾」在6月21日晚間隱秘進入發射陣地,做好了戰鬥準備。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15分,隨著「巴巴羅薩」行動的揭幕,第2連的2門「卡爾」向布列斯特要塞發出了怒吼,但它們那獨特的轟鳴聲很快就從開戰之初的火炮大合唱中消失了,因為它們全都啞火了。IV號炮「奧丁」僅打出3發炮彈後就發現第4發炮彈卡在炮膛里,進退不能;III號炮「托爾」也在發射第5發炮彈時遭遇了同樣的問題。炮組成員迅速進行了檢查,發現是由於銅質彈帶加工不當引起的。由於炮彈重量大,無法使用通常的退膛工具清除故障,最後使用半履帶牽引車上的機械絞盤將炮彈從炮膛里拉出來,耗時大約一小時。在戰鬥間歇,炮手們對剩餘的炮彈進行了試裝填,發現有3發炮彈無法正常裝填。「奧丁」於22日下午排除了故障,恢復射擊能力,於23日發射了7發炮彈。「托爾」在退出炮彈後因為電擊發裝置失靈仍舊不能開火,直到24日上午才重新投入作戰,並發射了6發炮彈。同日,「奧丁」又發射了11發炮彈,至此2門炮總共射擊了31發炮彈。
■ 上兩圖是1941年6月,第833營第2連的「卡爾」在布列斯特作戰期間補充彈藥的場面。在戰鬥中,該連的2門「卡爾」都發生了卡彈故障,但都及時排除。
第2連連長梅斯曼上尉(Messmann)報告說,「卡爾」的打擊效果非常出色,雖然炮兵觀察員無法對彈著點做出修正,但可以看到炮彈爆炸時產生的煙團差不多有300米寬、170米高。在戰鬥結束後,德軍對炮擊效果進行了調查。儘管要塞已是千瘡百孔,但600毫米炮彈的毀傷效果仍然能夠清晰地辨認出來,至少有2發炮彈鑽入了大型堅固建築的內部,1發炮彈在要塞庭院中間的堅實地面上炸出一個寬15米、深5米的大坑。德軍還在要塞廢墟中發現了2發啞彈,並將其挖出回收。
■ 這幅從德軍炮隊鏡中拍攝的照片顯示了被600毫米混凝土破壞彈擊中的要塞塔樓,炮彈直接給這座建築物開了個大洞!
總體來說,除了暫時的卡彈故障外,「卡爾」的射擊效果非常令人滿意。第833營第2連在1941年7月1日提交的戰鬥報告中寫下了這樣的結論:「可以確定的是,本連發射的炮彈無論是在破壞力上,還是威懾力上,都有相當強烈的效果。現在看來,這次行動是非常有價值的。」第833營營長施密特中校(Schmidt)對「卡爾」的首次實戰表現也給予了好評:「在東線的作戰表明,040設備在設計和彈道學特性上都是合乎規範的。射表內容準確無誤,射擊的效果也不錯。除了對堡壘造成的破壞之外,炮彈還嚴重削弱了要塞守軍的士氣。建築物厚達2米的磚牆在被擊中後碎裂,並向內側坍塌。相較之下,210毫米炮彈擊中這種牆之後基本沒什麼效果。部隊反映,使用040設備是非常值得的。」
■ 布列斯特要塞被德軍攻佔後,希特勒陪同來訪的墨索里尼乘車前往要塞參觀。希特勒還特意調來一門「卡爾」向義大利領袖炫耀一番。
隨著德軍部隊向蘇聯縱深腹地快速推進,「卡爾」在「巴巴羅薩」行動中的戲份也演完了,很快撤回國內。8月6日,第833重炮兵營改編為牽引式炮兵營,裝備8門210毫米M?rser 18重型榴彈炮。4門經歷實戰洗禮的「卡爾」則在7、8月間返廠維修。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時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正在東線觀摩作戰,希特勒下令將1門「卡爾」(可能是I號炮)送回特雷斯波爾重新組裝,向義大利人炫耀一番,本來他還想讓「卡爾」開一炮,但因為火炮存在故障而作罷。
■ 德軍210毫米M?rser 18重型榴彈炮。在布列斯特之戰後,第833重炮兵營換裝了8門該型火炮,在組建新的「卡爾」炮兵連時仍從該營抽調人員。
塞瓦斯托波爾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首次登場亮相後,「卡爾」在後方閑賦了八個月,直到1942年2月才再次受到召喚,即將迎來其服役生涯中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要塞攻堅作戰。1942年2月18日,第833重炮兵營奉命抽調人員組建一個特別連,裝備3門「卡爾」(II、III、IV號炮)。3月4日,該連從卑爾根出發前往東線,歸屬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指揮,準備參加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最後總攻。
■ 1942年4月,由專用鐵路運輸載具運往克里米亞的IV號炮「奧丁」。1942年2月,第833營抽調人員組成一個特別連,攜帶3門「卡爾」參加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南方集團軍群很早就開始為「卡爾」準備合適的發射陣地。三處陣地選定在馬馬沙耶(Mamaschaj)以東地區,每處半埋式陣地都有15米長、10米寬、3米深。工程部門估計,修建這些陣地需要挖掘1500立方米土方,需要大約7000工時。4月18日,工程部隊向上級報告,因為地形原因,目前只能投入80~100人參與挖掘,因為陣地距離前線僅有1~1.5公里,所以只能在晚上施工。目前估計這項工作需要90天來完成,通過縮短輪休時間和再投入一倍的人力,可能將時間縮短為60天。工程作業所需的工具為150支鶴嘴鋤、150支鐵鍬或者鏟子、3台帶衝擊鑽的重型空氣壓縮機、700公斤炸藥、1000隻雷管、500米導火索,還有25輛獨輪車。工程部隊希望能夠調來挖掘機協助施工,這樣可以在14天內完成陣地的構築。
■ 1942年5月,抵達塞瓦斯托波爾前線的2門「卡爾」在集結地進行裝配工作。為防止蘇軍的空中偵察,火炮都用迷彩帆布遮蓋。從圖中可見,彈藥補給車也參與到裝配工作中,使用2.5噸起重機協助吊裝部件。
1942年5月,3門「卡爾」首先通過鐵路整體運輸到辛菲羅波爾(Simferopol),在被拆解後由平板拖車運輸到發射陣地附近再重新組裝起來,然後利用自身動力緩慢行駛3.5公里進入發射陣地。在這一過程中,德國空軍派出飛機在陣地上空飛行,一方面阻止蘇軍的空中偵察,另一方面企圖利用飛機的轟鳴聲掩蓋「卡爾」引擎的特殊噪音。5月20日,第11集團軍報告說,3門「卡爾」已經準備就緒,72枚重型混凝土破壞彈和50枚輕型混凝土破壞彈也已經運抵前線。在即將開始的進攻中,「卡爾」連將由第306高級炮兵指揮部指揮,攻擊塞瓦斯托波爾北部的炮台和堡壘群,重點目標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炮台,它是整座要塞最具威力的防禦設施,配備了2座從舊戰列艦上轉移的雙聯裝305毫米艦炮,裝甲炮塔的厚度為200~300毫米,被視為德軍進攻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之一。
■ 上兩圖是「卡爾」組裝現場的留影,左圖為安裝引擎,右圖為安裝火炮供彈具。
6月2日,德軍開始對塞瓦斯托波爾實施為期五天的空地火力準備,為此集結了近900門大中口徑火炮和數百架轟炸機向要塞投擲鋼鐵和炸藥,在6月2日,「卡爾」僅試射了2發重型彈。6月6日,「卡爾」又向預定目標發射了16發重型彈。6月7日,德軍正式展開地面進攻,為了支援第132步兵師的推進,「卡爾」在當天一口氣發射了54發重型彈,據稱III號炮的一發炮彈在當天凌晨擊中了高爾基炮台的一座炮塔,並將其徹底摧毀。6月8日至13日期間,「卡爾」有把50發輕型彈也全部打光了。至此,戰前儲備的122發600毫米炮彈告罄,其中大部分都落在了高爾基炮台上。
■ 上圖是1942年6月初,隱藏在半埋式陣地中的III號炮「托爾」向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射擊的連續鏡頭,圖中可見一輛彈藥補給車的起重機吊臂。
根據蘇軍戰俘的供述,在炮台被其他炮兵火力和俯衝轟炸機攻擊時,工事內部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即便是最大重量的航彈也只能造成輕微震動。當遭到「卡爾」攻擊時,他們馬上就意識到自己是被某種超重型炮彈給擊中了,士氣受到了極大地削弱。當炮台東北部的裝甲炮塔被直接命中時,炮台的電力系統停止工作,直到德軍攻佔炮台時都未能恢復。一發600毫米炮彈在發生跳彈後落在炮台東南方數百米處,但沒有爆炸,後來被蘇聯專家回收後運往莫斯科。戰後德軍的調查表明,「卡爾」的炮彈幾次直接命中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炮台主體建築,導致大塊混凝土崩落,但沒有產生嚴重影響。相比之下,「卡爾」對39號堡壘的打擊是致命的,多處深埋於地下並有厚重水泥板保護的掩蔽部被徹底摧毀,一面寬約30米的垂直水泥牆被炮彈撕裂後整體坍塌。
■ 上兩圖是德軍在攻佔高爾基炮台後查看被摧毀的305毫米雙聯裝炮塔。據稱一發600毫米炮彈直接命中了一座炮塔。
耗盡彈藥的「卡爾」於6月13日撤出陣地,直到6月底得到29發重型彈和50發輕型彈的補充後才重返前線,於6月30日發射了50發輕型彈,7月1日又發射了25發重型彈,同日德軍宣布完全佔領了塞瓦斯托波爾。這個「卡爾」連於7月19日返回希勒斯列本休整。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期間,「卡爾」總共發射了197發炮彈,給包括高爾基炮台在內的蘇軍堅固工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尤其是打擊了守軍的士氣,再度證明了自己的作戰能力。
華沙之戰
從1942年夏季到1944年夏季,「卡爾」再沒有參與過前線戰鬥,期間「卡爾」部隊經歷了一系列整編。1942年7月7日,第833重炮兵營抽調人員組建了第628重炮兵連,裝備3門「卡爾」。陸軍總司令部於7月22日命令將第628連派往北方集團軍群戰區,準備參加進攻列寧格勒的作戰行動,但由於戰況變化,該連並未參與戰鬥,於同年12月調回後方。德軍還有將「卡爾」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線的想法,但因為鐵路線被切斷而取消行動。1943年5月4日,第628連擴編為第628重炮兵營,裝備4門「卡爾」,並在1943年夏季派出1門「卡爾」前往北方集團軍群戰區,但依然沒有留下作戰記錄。第628營於1943年8月換裝8門210毫米M?rser 18重型榴彈炮。與此同時,新設一個「卡爾設備指揮部」負責管理在後方的「卡爾」,該指揮部後來更名為第628摩托化重炮兵營特殊設備指揮部。
■ 在塞瓦斯托波爾之戰後,「卡爾」足有兩年時間沒有參與戰鬥,但不時成為德國人向盟友展示技術優勢的道具,圖為I號炮「巴爾德爾」在希勒斯列本訓練場向來訪的日本軍官進行演示。
自從塞瓦斯托波爾之戰後,「卡爾」的炮聲已經在戰場上消失了兩年有餘,當它再次響起時卻是在德軍的後方。1944年8月13日,陸軍總參謀部下令緊急組建一個「卡爾」連,前往第9集團軍的防區,協助鎮壓華沙起義。8月14日,第628營特殊設備指揮部抽調人員組建了陸軍第638炮兵連。該連攜帶裝有600毫米火炮的VI號炮「齊烏」於8月17日早上7時抵達華沙西站。次日上午8時25分,運載彈藥的列車也抵達了,第638連迅速做好戰鬥準備,此時德軍已經在華沙西南方建造了三處水泥平台作為「卡爾」的發射陣地,從那裡可以向華沙老城區和市中心開火。
■ 1944年8月在華沙郊外仰起炮口,準備向起義者開火的VI號炮「齊烏」。
■ 德軍在華沙西南郊修建了三座水泥平台作為「卡爾」的發射陣地,圖為其中一處平台的遺迹,箭頭所指就是平台的位置,如今已經被荒草覆蓋。
從8月18日開始,「齊烏」向起義者據守的城區持續射擊,摧毀了大量建築物,但是德軍也注意到現有的混凝土破壞彈並不適宜攻擊華沙城內普遍存在的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引信失靈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炮彈會在穿透若干層樓板後插入建築物底部而不爆炸。8月18日,一發600毫米炮彈擊中了亞德里亞大飯店而沒有爆炸,只造成建築物內兩人死亡,多人受傷。起義者在拆除引信後將啞彈內的炸藥取出用於製作手榴彈。這樣的啞彈後來在華沙城內又陸續發現了8發。
■ VI號炮「齊烏」向華沙市中心開火的場面,其威力巨大的炮彈摧毀了大量的建築物。
■ 「卡爾」使用的混凝土破壞彈在對付磚木混合結構建築時暴露出引信失靈的情況,常有啞彈出現,圖為擊中亞德里亞大飯店而沒有爆炸的600毫米炮彈。
8月20日,「齊烏」的炮彈擊中了華沙當時最高的建築物——高約66米的保誠保險大廈,雖然沒有爆炸,但這一重擊將大廈內部砸了個稀巴爛,並且震歪了鋼結構框架。在此之前,這座大廈已經遭受過1000餘發各種口徑炮彈的持續打擊,神奇的是如此之多的炮彈,包括「卡爾」的炮彈在內,都未能徹底摧毀保誠大廈,它始終屹立不倒,並在戰後被修復,至今仍在使用。雖然存在啞彈頻發的問題,前線部隊依然向陸軍總司令部報告稱,「卡爾」在華沙的作戰表現十分成功。
■ 8月20日,「齊烏」的炮彈擊中了華沙的最高建築保誠保險大廈,雖然沒有爆炸,仍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左圖為當時炮彈命中大廈的可怕場面,右圖為今日修復的保誠保險大廈。
8月14日,希特勒指示立即調遣一門「卡爾」前往巴黎,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毀滅這座「世界之都」。8月24日,陸軍總參謀部下令再整備一門「卡爾」送往巴黎,並在兩天後組建了陸軍第428炮兵連,但在前一天,即8月25日,巴黎城防司令肖爾蒂茨將軍獻城投降了。最後,第428連沒有去巴黎,而是在9月6日攜帶1門「卡爾」前往華沙,於9月7日中午抵達,隨後向仍有起義者抵抗的城區實施炮擊。9月9日,第三門「卡爾」整備就緒,在9月10日運抵華沙,也編入第428連。有資料顯示,第四門「卡爾」也在9月下旬整備完畢,被派往華沙,於9月25日投入作戰。9月22日,已在華沙作戰一月有餘的「齊烏」返回於特博格接受維修。第638連人員於9月28日乘火車前往布達佩斯,他們將在那裡接收完成整備的V號炮「洛基」。10月初,第428連也被調往布達佩斯,但在10月底到11月初陸續撤回後方。
■ 被「卡爾」摧毀的華沙郵政局大樓。在鎮壓華沙起義期間,德軍先後投入4門「卡爾」。
一份1944年9月29日的會議記錄顯示,當時7門「卡爾」中,I、IV號炮配屬於第438連在華沙作戰;V號炮正前往布達佩斯途中,準備交予第638連;II號炮正在於特博格接受大修;III號炮在14天前發生炸膛事故,僅有50%的部件可以利用,並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準備修復;VI號炮正在從華沙返回的途中,預計在20天內完成維修;VII號作為041設備的試驗車正被用於測試,其引擎正在翻修,在1945年4月前無法使用。
西線作戰
1944年11月,第428、638連均接到命令,支援即將在西線發動的攻勢行動「守望萊茵」,也就是後來的阿登戰役或突出部戰役。第428連領取了裝有600毫米炮的II、VI號炮,於12月14日出發,向位於布蘭肯海姆的集結區開進,但不知什麼原因,該連直到12月29日才抵達前線。第638連在後方接收了換裝540毫米炮的IV號炮,從而成為首支裝備041設備的實戰部隊。第638連攜帶全部裝備於12月20日離開駐地,於12月26日抵達位於格雷芬布羅伊希的集結地,此時德軍的攻勢已經陷入停滯。奇怪的是,兩個「卡爾」連在阿登戰役期間的作戰情況沒有留下任何記錄。1945年1月6日,II號炮啟程返回於特博格,途中遭遇空襲,全車多處損壞,需要接受修理。IV號炮也在1月30日撤回於特博格,VI號炮直到1月19日仍在前線,何時撤回不得而知。
■ 被這幅彩繪展現了V號炮「洛基」被改裝為041設備後的狀態。
V號炮在1944年11月24日回到於特博格後,被改裝為041設備,改裝後的行駛測試非常成功,可以重新投入戰鬥。在阿登戰役期間受損的II號炮於1945年2月初被修復,使用了很多從I號炮上拆卸的部件,也恢復了作戰狀態。
1945年3月初,經過整編的第638連原本計劃開赴東線維斯瓦集團軍群的戰區,但在3月9日更改計劃,乘坐特快列車趕往西線,並至11日開赴雷馬根地區,炮擊新近被美軍奪取的魯登道夫橋。3月20日,第638連的「卡爾」向橋樑發射了14發炮彈,但全部偏離目標,反而炸毀了周邊不少房屋。這一任務很可能是由IV號炮完成的。3月11日,第428連也奉命返回西線,被西線總司令部部署在第1集團軍的防區內。
■ 1945年3、4月間,在鐵路運輸途中遭空襲損壞的V號炮,隨後該炮被美軍繳獲。
第628營特別設備指揮部在3月22日報告透露了戰爭末期7輛「卡爾」各自的狀況:「V號(041設備)已於3月10日啟程趕往前線;II號(040設備)也於11日出發;VI號(040設備)因為引擎損壞,目前正在返回於特博格的路上;I號目前仍在於特博格,並將作為040設備達到可以運輸的狀態;IV號目前也在於特博格,維修後將改為041設備,並作為備用車使用。……鑒於VII號(041設備)缺乏部件,III號(040設備)嚴重受損,所以近期兩者都不能投入使用。」
「卡爾」在最後一次出現在德軍官方文件中是在1945年4月11日,第428炮兵連再次進行整編,第638炮兵連被解散,人員補充進第428連。在戰爭的最後階段,第428連除了固守於特博格外沒有其他任務。1945年4月20日,蘇軍進攻部隊席捲了於特博格,第428連和該連的「卡爾」迎來了末日。
驚鴻留痕
7門「卡爾」超重型臼炮的命運和其他德軍超級武器一樣,不是成為盟軍或蘇軍的戰利品,就是被德軍自行毀壞。在1945年3月21日至4月11日之間的某個時刻,II號炮和V號炮在鐵路運輸途中遭遇攻擊受損,德軍對其進行破壞後丟棄,隨後被美軍繳獲,VII號炮也在希勒斯列本落入美軍之手。VI號炮和VI號炮於1945年4月在於特博格被蘇軍繳獲,I號炮和III號炮的結局不詳,很可能也被蘇軍獲得。
■ 1945年4月在於特博格被蘇軍繳獲的IV號炮,一名蘇軍士兵站在炮口旁留影。可以確定蘇軍俘獲了2門「卡爾」,另外2門炮也可能落入蘇軍之手。
今日,僅有一門「卡爾」還存留於世,即被蘇軍繳獲的VI號炮「齊烏」,現珍藏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內,但俄國人在修復該炮時在炮身上錯誤地塗寫了I號炮「亞當」的名字。美國人本來也可以擁有一輛「卡爾」作為阿伯丁武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惜他們自己毀掉了這個機會。至少有2門「卡爾」被運回美國本土接受測試,後來卻被很不負責任地拆掉鍊鋼了。
■ 今日在庫賓卡博物館內展示的「卡爾」,雖然炮身側面寫著「亞當」的名字,實際上這門炮是VI號「齊烏」。
戰後,在波蘭首都華沙陸續發現了「卡爾」的啞彈。擊中亞德里亞大飯店的那枚啞彈一直在原地待到了1965年,現在已經被移到波蘭陸軍博物館內進行展覽。在1948年至1949年間,波蘭陸軍博物館曾將兩枚「卡爾」的啞彈立在大門前作為裝飾,但不久有蘇聯密探告發說「此處有500多公斤炸藥可能被壞分子利用」,於是它們只能被運走引爆。2007年6月8日,在華沙再次發現了一枚「卡爾」的啞彈,它在擊穿木製建筑後深深地穿進了土層中,並一直沉睡在那裡。至於這座城市裡還隱藏著多少「眾神之錘」的遺物,就不得而知了。
■ 現在保存在波蘭陸軍博物館內的600毫米炮彈,其風帽已經丟失。這枚炮彈原本是擊中亞德里亞大飯店的那枚啞彈。
■ 2007年6月8日,在華沙市區再次發現一枚「卡爾」的啞彈,圖為挖掘現場的照片,一名波蘭士兵站在炮彈前,襯托出這個鐵傢伙的碩大。
戰艦精華本《不落的榮耀·英國皇家海軍征戰史》正版現貨
¥39
淘寶
購買
正版《雙塔奇兵 M3格蘭特/李 中型坦克技戰史》
¥48
淘寶
購買
微信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
※碩鼠傳說 圖解二戰德國超重型坦克發展史 連載一
※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技術篇)
※不滅の驅逐艦長:日本海軍驅逐艦指揮官吉川潔海軍少將小傳(下)
※真實版《第一滴血II》:美軍一次失敗的越戰戰俘營救行動
TAG:崎峻軍史 |
※迫擊炮前世:一戰中的臼炮、空氣炮與古代弩炮
※二戰納粹殺器:重量達到124噸的「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把人群轟成斷肢血雨?這部片子慘烈度堪稱波蘭版南京南京
※日軍慘了—俄軍撿起打來的炮彈再打回去 日軍的火炮之王280MM臼炮
※現代版卡爾臼炮?240mm口徑,俄羅斯2S4自行迫擊炮
※比起德國的臼炮和軌道炮,蘇聯的這門原子炮更實際,可惜駕馭不了
※還原 | 鼠爺能壓塌埃菲爾鐵塔 卡爾臼炮其實能指哪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