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馬化騰都「看不準」的共享充電寶,會是資本的一廂情願嗎?
共享充電寶或許只是資本看重的又一隻獵物
就在王思聰怒懟陳歐,表示不看好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同時,共享充電寶在四天時間裡又拿到了7.5億人民幣融資。
共享充電寶的熱度在這個春夏之交融化了資本寒冬,各路資本瘋狂湧入。朱嘯虎、王剛聯手投資小電科技,IDG入局街電科技,SIG、紅點創投、九合創投投資了來電科技,其2000 萬美元的投資額創下行業最大單筆融資紀錄;之後,聚美優品斥資3億投資街電,陳歐任董事長,騰訊、阿里系也迎頭趕上,加入這場資本狂歡,而就在一個月,馬化騰還表示:「共享充電寶到底靠譜不靠譜,很多人都看不準。」
「看不準」的不止是馬化騰,清科資本合伙人丁康也對共享充電寶行業一頭霧水,基於穩健的投資策略,清科沒有選擇跟風。在丁康看來,企業是否有良好的財務狀況,能否實現長期盈利,才是投資決策的核心。目前共享充電寶正處於起步階段,一切尚未明朗,判斷這究竟是個好生意還是又一個互聯網泡沫,還為時過早。
同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一樣,充電寶一旦搭上「共享」二字,便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共享充電寶到底是不是偽需求?能不能實現盈利?未來電池技術的進步會不會取代充電寶?這些都是讓投資人「看不準」的問題。
我們需要共享充電寶嗎?
「(共享充電寶的)需求是存在的,但實際的頻次可能是一個問題」,丁康說。因為智能手機耗電快,大多數手機用戶養成了睡前充電的習慣。如果預期到第二天使用手機時間較長,一般會隨身帶一台充電寶。
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5000家移動電源廠商,2016年售出近5億台充電寶,而同年全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65億部。也就是說,充電寶幾乎人手一台。
但共享充電寶行業賭的就是用戶的「惰性」,用戶到底會不會為了減少0.3千克的重量花錢還是個未知數。
在丁康看來,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網路租車類似,都屬於「單純的分時租賃」。但相比汽車和單車來說,充電寶租售比較大,按目前市場上普遍定價來算,充電每小時1元,市面上流行的10000毫安小米充電寶只賣79元一台,而使用共享充電寶則需要支付100元押金。
另外,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隱藏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共享充電寶一般分布在機場、火車站等大型公共場所,或飯店、咖啡館等小場景中,其特色之一是可移動,如果在一個站點取到充電寶,還需到下一個地點歸還,這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時間成本。
共享充電寶是偽需求的論調不斷發酵,但來電科技CMO任牧認為,這只是評論家們在紙上談兵,「所有的習慣都是被養成的」,任牧說。而事實似乎也在印證著任牧的判斷,艾媒諮詢2017年Q1共享充電寶行業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用戶選擇在有共享充電寶的時候不願意再帶充電寶。
今年五月初,來電科技和微鵝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推廣最新的WI-PO無線充電技術,更加便利的充電模式將推廣到咖啡店、餐飲店等小場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你習慣這種便捷之後,出門還會再帶充電寶嗎?」
共享充電寶成敗的關鍵是什麼?
現代人手機中的秘密越來越多,共享充電寶走紅之後,其安全性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有相關技術工程師實驗證明,只要將充電寶中植入一個價值200多元的微型晶元,之後連接這台充電寶的手機就將被黑客操控,手機中的個人信息,微信、支付寶中的存款都可能遭到竊取。
一般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只是普通充電寶的數量集合。僅從充電寶本身來講,確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不過,一旦牽涉到「共享」和「安全」,其技術門檻就會大幅增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在於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相關的有快充技術和無線充電技術;另一方面,如何保障用戶的隱私,如何識別出不法分子改裝過的充電寶也是一大技術難題。
但在任牧看來,正是這些技術壁壘決定了哪家企業能走到最後。在共享充電寶領域,技術專利的爭奪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地步,來電科技因專利問題相繼起訴了雲充吧和陳歐投資的街電科技。
來電科技CEO袁炳松曾向媒體表示,「來電科技的專利達32項,掃碼借電的一整套商業邏輯都屬專利保護範圍,後進的廠商只要做吸納式掃碼借電,就不可能繞開我們的專利。」
但在科技發展的歷程中,釜底抽薪式的創新已經有過太多。當年紅極一時的柯達膠捲之所以沒落,並非因為他們製作膠捲的技術不夠先進,而是因為大家開始用數碼相機拍照了。
共享充電寶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一旦手機電池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整個充電寶行業都將遭到致命打擊。但任牧覺得這個問題完全是在杞人憂天,蘋果手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電池儲量的提升,但至今也只增加了500毫安,普通用戶很難感覺到。
任牧估計,從電池技術出現突破性進展,再到大規模商業應用至少需要一二十年,「但一個公司的發展速度會遠遠快過尖端技術」。
資本為何如此青睞共享充電寶?
UBER和airbnb珠玉在前,「共享」概念在中國一經落地就以極快的速度崛起,而滴滴出行的成功也堅定了資本方砸錢的決心,進一步帶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2億元,比2015年上漲103%,市場規模實現翻番,其中房屋住宿、醫療分享、交通出行等重點領域增長率均超過100%。
丁康認為,在近幾年資本市場上缺乏優質投資標的的大環境下,資本對於共享經濟的追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或是收割成功,或是正在快速生長中,從某種程度上講,共享經濟像是一個泄洪口,吸收了無處發泄的資本力量。
另外,這個泄洪口還滿足了互聯網經濟下半場的主要需求,即在線上流量枯竭的情況下,通過滿足用戶日常需求的形式獲取線下流量。用戶的每次掃碼動作,都會為企業增加昂貴的線上資源。而資本正是看重了共享企業的這一獨特優勢,希望通過資本的力量砸下另一隻獨角獸。
在資本的加持下,共享經濟企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起各種補貼大戰,前期資本瘋狂投入,砸死對手,壟斷市場,資本再從中收割,獲取利潤。「部分投資機構也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進行投資」,丁康說。這一整套「互聯網思維」已經被資本運用地爐火純青,共享充電寶或許只是資本看重的又一隻獵物。
而共享充電寶行業又與目前飽受詬病的共享單車有所不同,有一種聲音認為,共享充電寶行業補貼大戰的概率較小,因為「道路資源是沒有排他性的,而共享充電寶的場景通常具有排他性」,充電寶不可能像單車一樣在城市中毫無顧忌地鋪量。
不過事實證明,即便是不具備排他性的道路現在也已經不堪重負,一些人們道路成了共享單車企業廝殺的前沿陣地,大量單車擠佔了道路資源,這種所謂的共享已經偏離了最初的目標,即盤活存量,減少浪費。
在共享充電寶行業,補貼大戰可能以另一種形式打響。人們在使用共享充電寶時,相比價格上的優惠,更看重的是方便。這就需要共享充電寶企業在渠道方面下功夫。一些共享充電寶企業為了攻城略地,已經開始在咖啡館、餐館等場景交付「入場費」。
任牧也坦言補貼大戰有可能會打響,但他也深知,這場廝殺會造成整個行業的畸形發展,「補貼可能是搶佔市場和教育用戶的一種方式,但絕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任牧說。
他透露了來電科技目前的盈利狀況:每一單租借費用3.29元,用戶平均每次使用充電寶,公司獲得6.5元收益。這些數字似乎可以證明共享充電寶是個能盈利的「好生意」,但當資本大量入侵,補貼大戰開始打響的時候,這種優質的財務模型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來不及了,快上車 | 安慕希濃醇美食專列正式啟程 雙城記濃情相約
※「一帶一路」給吃瓜群眾帶來了什麼?
※歡樂頌火熱回歸: 小包總才是行走的暖男教科書
※他罵胡適是太監、陳獨秀是蠢才,往樓下撒尿,帶兒子上妓院,一句話噎死日本人,名副其實民國第一狂人
※這些車型夠拽,刷爆世界紀錄
TAG:中國新聞周刊 |
※B超看不準,這些才是最準的男寶癥狀,在對比以後就知一二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錯誤:諸葛亮看出魏延反骨,為何看不準馬謖?
※泰迪犯錯,主人開飯,懲罰它只准看不準吃,小眼神委屈了!
※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都看不準男人?
※李盈瑩減肥記!和郎導同桌吃飯,隊友生日蛋糕只准看不準吃
※冬季野釣魚口輕,看不準漂訊怎麼辦?
※總是看不準人,容易遇渣男的4大生肖女?
※甘肅農民的「石磙子」,被美國人當成寶放進博物館,只准看不準碰
※苗木林見百年黃荊舍利老樁,園主:只許看不準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