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具有巨大科學考察價值的「絲綢之路」,是老外「發明」的?
給「絲綢之路」命名的那個老外,他的名字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
他用後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寫了一部5卷鴻篇巨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並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註。這一術語後來被廣泛採納。他還最早提出了中國黃土的「風成論」,以及「五台系」和「震旦系」等地層術語。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後,歐亞大陸就迅速增加了貿易往來。一條貫穿亞歐的大道,將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織品,源源不斷地輸向中來和歐洲,成為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重要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而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絲綢之路」更是受到世界的關注。
可事實上,「絲綢之路」這個說法卻不是中國人自己提出的,而是一個來自德國的歪果仁的「發明」,他的名字叫費迪南·馮·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
著華服的李希霍芬和家人。
距今約170年前,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長期閉關鎖國的中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近代史就此發端。1854年,日本也被迫打開國門,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不久,英、俄、荷等國援例而至,也跟日本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
當時的普魯士政府坐不住了。他們於1860年派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外交使團前往東亞,意欲與中國、日本、泰國等建立外交關係,締結商約。這個配備了3艘軍艦的外交使團實際上混雜著帝國賦予的外交和經濟表象之外的各種使命。其中一項,即是效仿英國成例,在中國獲得一塊類似香港的商港和海軍錨地。使團中,27歲的地理學者費迪南·馮·李希霍芬,接受了秘密勘測選址的任務。
李希霍芬於1833年在卡爾斯魯厄出生。自幼就對地質學著迷的他畢業於柏林大學的地質學專業。大學畢業後,他渴望前往他認為極富探索價值的東亞。
1861年3月,普魯士外交使團到達上海。當時正值英法聯軍入侵之後和太平天國運動興盛之時,使團成員活動受到限制。同年9月,歸國途中,李希霍芬等乘坐一艘軍艦先行離去,對中國台灣、菲律賓、蘇門答臘和爪哇進行考察。這一趟東方異國之旅,讓眼界大開的李希霍芬萌發了對中國大陸的強烈興趣。
1862年,作好了充分準備的李希霍芬試圖由南亞迂迴進入中國大陸,可原先承諾資助他的漢堡銀行家突然變卦毀約,他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乘船橫穿太平洋到了北美。
1862年至1868年間,李希霍芬在加利福尼亞從事地理學考察、研究,他對當地採礦業的研究成果,竟帶來兩個意外的驚喜:一是間接導致了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並使他在同行和投資者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二是加利福尼亞的銀行家們慧眼識珠,表示願意資助這個「能猜透西部秘密的普魯士人」,開展一項旨在發現商業機會的對華考察活動。
李希霍芬大喜過望。他很早就意識到中國「具有巨大的科學考察價值」,還認定「對它的考察有望在學術上和現實中獲取廣泛的成就,考察中國任務巨大,但我決定為之奮鬥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年」。
按照約定,由加利福尼亞銀行資助李希霍芬的中國之行。從上海登岸後,上海歐美商會將給他提供旅華4年的經費,條件是:他必須把從考察地區獲取的地理和地質資料,以及物產、人口、交通、風土人情等社會經濟概況,用英文及時向商會作專題報告。
這是一張120年前出版的山東地形圖,是中國第一張標註了在山東修建鐵路線的地圖,膠州灣作為山東的出海
1868年9月,李希霍芬經日本來到中國,開始了他對中國的研究。之前在去往北京總理衙門領取護照時,他遵照朋友的建議,有意將其姓氏的中譯由最初的「栗」改為「李」,以跟清廷重臣李鴻章同姓,希望能藉此增加親和力,抬高自己的身份,降低風險。當時的中國局勢動蕩,外國人被看做稀有人種,有時甚至會受到攻擊,更不用說李希霍芬一句中文也不會講。
1868年至1872年間,李希霍芬對大清帝國18個行省中的13個進行了地理、地質考察,足跡遍布華夏大地。考察途中,他的脖子上總是用繩子掛著一支長長的鉛筆,以方便他隨手以繪畫的形式將自己一路上的見識記錄下來。他一一畫下路過的山脈和平原,並從地質學的角度潛心研究。中國近代地質學創始人翁文灝稱其為「最先明了中國地文之偉大科學家」。
1869年3月底到5月上旬,李希霍芬重點考察了山東。3月13日,他攜比利時管家斯普林蓋特和中國侍從阿峰,從上海坐船到鎮江,然後租船從揚州府到淮安府。25日,在王家營租了兩輛馬車,改行陸路。28日,從郯城縣飲馬庄進入山東省境內。
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同之前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這裡的人們衣著整潔,舉止得體。之前到處都能聽到的『洋鬼子』的叫喊聲此後再也沒有聽到。先前經過的街道狀況都很糟糕,這裡的街道卻維護得甚好。馬路兩邊不僅挖有深溝,而且還種著一排排的樹木,這是在江蘇省所沒有看到的。
3月29日晚8點,李希霍芬一行沿沂河來到沂州府,並在此過夜。之後,他花了13天,對山東省進行了細緻的考察。山東的煤炭資源讓他吃驚,在他看來:「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煤礦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這裡蘊藏的煤礦非常豐富。如果考慮到附近不太遠的膠州灣金家口港,濰縣煤田的價值便會提升。從膠州到濰縣的路很平坦,人們可以在那裡,而不是在芝罘找到一條鐵路的起點。」
那時(1869年),中國第一條營業鐵路——吳淞鐵路還沒有誕生,這裡可見他的眼光之銳。
李希霍芬去過景德鎮,考察完燒瓷的工藝後將景德鎮瓷土命名為高嶺土,這一個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礦藏得以公認,今天全世界哪裡挖出的瓷土都叫高嶺土。他到過四川著名的都江堰,考察之後盛讚中國古代這個最長壽的水利工程,遂將都江堰第一次詳盡介紹給世界,說都江堰澆灌方法之完美,無與倫比;他三涉山西,發現山西地下儲煤豐富,他的結論是以當時世界消耗煤的水平測算,僅山西儲煤可供世界幾千年的消費。
除了知名普魯士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之外,可能無人能像李希霍芬一樣探究過地圖上如此之多的空白地帶。中國的祁連山的德文名甚至採用了他的名字——Richthofen—Gebirge(即李希霍芬山脈)。
有意思的是,李希霍芬雖然是拿著上海歐美商會的銀子出行,但把德意志帝國的統一和強大視為最高理想的他,在向「東家」彙報工作時還是不露聲色地留了一手——隱瞞了一些他認為事關國家利益的重要信息或觀點,比如山東膠州灣的重要戰略地位等。
1873年,李希霍芬回國,先後出任柏林國際地理學會會長、柏林大學校長、波恩大學地質學教授、萊比錫大學地理學教授等。他用後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寫了一部5卷鴻篇巨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並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註。這一術語後來被廣泛採納。他還最早提出了中國黃土的「風成論」,以及「五台系」和「震旦系」等地層術語。
絲路傳說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5月正式啟動,將與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雕塑藝術人物一起,走進中國五座城市的地標建築、創意中心、美術館中,以大師論壇的形式分享藝術最動人的時刻以及背後艱辛的故事,與千萬公眾共同開啟一場生命的文化藝術之旅。
※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2017明天當代雕塑獎發現之旅:重慶站
※液體藝術系統:「異教徒」的男性裸體雕塑很晦澀
TAG:YT藝術雲圖 |
※美國深海考察發現眾多罕見魚類:有的酷似餃子、有的兇猛無比
※民國初年的泰山,百姓很窮,有的還留著辮子,山上有外國人考察
※科學家在南極考察時,有了意外驚喜:發現一個世界前的南極原貌
※美國再現「火瀑布」,規模無比龐大,引科學家前往考察
※我國的「老乾媽」在美國能賣多貴?實地考察一番,辣醬成了奢侈品
※絲綢之路上的「考察」競爭:斯坦因與千佛洞
※全球最難修的隧道,多個發達國家考察後表示不可能,中國一舉拿下
※迪拜最新頂級地產項目考察,還有最新的盧浮宮博物館與寶格麗酒店!
※「瑪雅文明」究竟為何隕落?科學家經過考察後終於有所發現
※《山海經》是真的嗎?美國人考察後大讚:「中國文化太偉大了!」
※科學家在月球表面發現巨大的地下洞穴?讓嫦娥四號去考察吧!
※傅夢孜:對古代絲綢之路源起、演變的再考察
※科學家深海考察: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潛水艇,下潛到一千英尺,發現海底神秘物種
※大數據時代,指數不可或缺!中紡聯相關部門赴大朗毛織價格指數發布中心考察
※眼力大考察!兩個頭的狗,比人大的鴿子,你能看出其中奧秘嗎?
※曝巴西主帥抵達中國,考察恆大國安3大外援,今夏有望踢美洲杯
※許家印赴美:牽手哈佛大學、考察FF,恆大的高科技轉型之路
※深海考察驚現巨型手臂!地球未發現的文明?
※金字塔下疑似存在水井,科學家前往考察竟愣了,真的有地下世界?
※學習考察系列之景寧-「雲中大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