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5月6日蔣俊在收藏市場淘到的寶貝。


5月6日上午9點剛過,文殊坊收藏市場內某茶館門口,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糧票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川糧會」)會長蔣俊早早就把茶泡上了。「這是我剛才在市場收來的。」他掏出幾本泛黃的小冊子攤在桌上。今年是蔣俊收藏糧票的第42個年頭,從1974年至今,他幾乎每天都與糧票為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63000多張的龐大收藏量,讓不少票友都稱他為「糧票大王」。


票證時代的記憶:從「計劃經濟」到「敞開肚皮」

「新中國的糧票比我大1歲,我是1956年出生的,糧票是1955年開始使用的。」蔣俊說,「你看我們現在喝的茶,擱在計劃經濟時期,沒有票是喝不上的。」他端起桌上的茶杯示意,80、90後對「票證時代」的理解大都一片模糊,但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知道,糧票意味著能吃上飯。


糧票的「權威」一直延續到1990年前後,「再往後就有人拿錢買東西了。」蔣俊說,收藏界公認的糧票歷史為38年,1993年10月,西藏作為最後一個停止使用糧票的省份,標誌著票證時代的結束。1993年以後,人們開始敞開肚皮吃飯,再也不用受糧票的限制。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罕見錯票,票面的1666年實際是1966年。


18歲入伍接送兵:無意間開啟糧票收藏


「我最早開始注意到糧票,還是在部隊時。」蔣俊說。1974年,18歲的他應徵入伍,由於字寫得好,3個月新兵訓練結束,領導讓他做了通訊員。


「我們部隊在格爾木,我的任務中有一項是去外地接兵送兵。」蔣俊說,由於部隊用的是全國糧票,每次從外地回來,口袋裡必然會多出不少各地的地方糧票。「全國糧票兌換地方糧票容易,地方糧票要想兌換全國糧票,比如說在山東,就要經過寫申請、開證明……等一系列手續。」不僅繁瑣,部隊遠在青海,證明更是不好開。「所以一般剩的糧票都會換成乾糧帶走,實在只有一兩、二兩也就算了。」就是這一兩二兩的零碎小票,到年底時一看,竟有滿滿一抽屜。


1974年春節期間,格爾木室外氣溫跌至零下30℃,蔣俊的寢室內卻是一片暖意洋洋。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方寸之間的糧票記錄著一年來他走過的路。票面的花花綠綠,加上各地標誌性建築、風景,蔣俊每看一張都沉迷其中。從家鄉重慶到青海省格爾木,異鄉高原單調的生活因為有糧票的陪伴顯得有滋有味。


1979年12月,蔣俊從部隊轉業後被分配到湖北江漢油田管理局,收藏多年的糧票也被他一併帶到了江漢。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煙票。


18年《集糧貯趣》:一個人的糧票收藏史


蔣俊說,他收藏糧票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交換為主。1982年,江漢油田發布了石油系統第一套糧票,1991年10月,江漢油田宣布停用糧票時,單位食堂的糧票成捆擱置,「我就以低價買下搬回家去。」蔣俊把買來的糧票寄給外地票友,外地票友再寄回各地糧票,他收藏的糧票數量開始大幅上升。


1991年6月,為方便跟各地票友交流,蔣俊以手刻油印的方式創辦了第一份民間糧票刊物《集糧貯趣》。不管是內容還是配圖全由蔣俊一人操手。《集糧貯趣》很受糧友們歡迎,「總有外地糧友寫信找我要。」


從1991年起到2003年,蔣俊收藏糧票的方式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該有的我都有了,交換已經不能夠吸引我。」然而,資金的欠缺讓蔣俊深感為難,便想出了「以票養票」的主意。「「我把手上多餘的糧票整理成目錄,在《集糧貯趣》上賣。」「生意」愈漸紅火起來,《集糧貯趣》也越印越多,到2000年時,每期能印近千份。


2003年以後,蔣俊對糧票的要求越來越高,收藏糧票的方法也逐漸多樣化。直至2009年,在網上發布信息逐漸代替了費時費力的手刻油印,《集糧貯趣》也在經歷了186期後停刊。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洋」糧票。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票證時代」最早的糧票。


42年63000多張:600元糧票如今價值10萬


今年是蔣俊收藏糧票的第42個年頭,從1974年到2017年,63000多張糧票讓他在糧票收藏界站穩了腳跟。


1996年,蔣俊的文革系列糧票首次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當時的館長說博物館願意出200萬買。」他表示,因為當時年輕,自己也想繼續收藏下去,於是拒絕了。除文革系列糧票外,蔣俊收藏的軍用糧票、明清糧票收穫了同樣的矚目,同行估價均在在百萬以上。


相較於百萬叫價,「官方認證」更讓蔣俊開心。「他收藏的糧票中有的還是國家二級文物呢!」川糧會副秘書長李安友說。據他介紹,一張印有「毛主席萬歲」的山東省孤品糧票,在1998年時就被評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這張糧票還有故事呢。」蔣俊回憶說。1995年4月,第三屆糧票交流大會在武漢開幕,作為資深愛好者,蔣俊自然不會錯過。一上午時間,3000多塊錢就花得精光。待到要走時,蔣俊聽說有人600塊賣一張票。「600塊錢在那個年代可是大數目。」受好奇心的牽引,蔣俊跟著人群找到了賣票人。「我以前沒見過這樣的票,是1966年的。」蔣俊一步向前奪過糧票,再不鬆手。「別說是600,當時身上連60都沒有。」蔣俊一通講價,賣票者分毫不讓,他只得認輸。「我在交流會上找人做了保證,從武漢到江漢來回走了4個多小時,借了600塊錢買了那張票。」


「事實證明我當時是對的,現在這張票單張價值10萬左右。」蔣俊說。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價值,一方面因為全國罕見,再有就是糧票只是設計稿樣,並沒有大量印刷投入使用,能保存下來相當不易。

四川「糧票大王」收藏63000多張糧票 價值百萬也不賣



1957軍票樣票,蘇聯印製。


2013年回川:每周六去收藏市場成習慣


1999年,蔣俊應邀參加「川糧會」成立大會,文革糧票被邀請參展,蔣俊與家鄉糧友的聯繫密切起來。2013年3月退休,蔣俊回到了成都,並在同年12月被選為第四屆川糧會會長。


除了收藏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糧票,明清糧票也是蔣俊用力的重點。1998年,他曾以800元的價格從廣西藤縣一位農民手中收穫一張洪武元年(1368年)時期的官田租據。「據考證,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即位之年的票,這是我收藏的糧票中最古老的。」蔣俊說。除此之外,雍正、乾隆年間的糧單、租據他也有收藏。「不同於近現代的糧票是有飯吃的象徵,古代『糧票』實際是交租的憑證,兩者的作用不同。」蔣俊介紹說。


從2013年年底回川至今,蔣俊每周六都會參加川糧會在文殊坊收藏市場的聚會。「最近我正在策劃一場糧票上『糧食作物欣賞』的展出,協會成員都在幫我,預計4個月之後會與糧友見面。」他表示,非常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到時觀展。崔小靜華西社區報記者董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日媒:訪日遊客消費助推日本服務收支改善
板塊運動會使日本沉沒嗎?
日本福井縣舉辦恐龍版「選拔總選舉」 「霸王龍」高人氣拔得頭籌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日本應加入亞投行
特朗普為F35打廣告稱在日本上空飛行未被發現

TAG:手機人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爺為給孫子買房,拿畫冊鑒寶,稱30斤糧票換的,專家回復8字
十種糧票饑荒年間你留下來是多麼正確的選擇
糧票改變我們父輩人的生活 改革開放40年後我們是如何買買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