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洲際導彈的研發,是一個國家「國之利器」的超大型工程。無數的科研工作者為其工作,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不過很多人都有著這樣一個信念:就是自己的祖國,必須有這樣的武器,這樣,才不怕別人的欺負,才能站起來。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衛國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已經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德國法西斯侵略的陰影尚未退卻,更為可怕的敵人:美國就出現在了眼前。藉助著遠程轟炸機和原子彈,美國人在一段時間內朝俄國人肆意揮舞著核大棒。每一個俄國人都感到,一旦爆發和美國人的戰爭,俄國人就彷彿手無寸鐵一般。必須馬上搞出的自己的核武器,搞出自己的遠程打擊力量。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SS7洲際導彈

比起轟炸機,俄國人更加寄希望於導彈。利用從德國俘獲的導彈技術,和蘇俄自己長期以來火箭技術的積累,俄國人決定大幹一番。


從1945年戰爭一結束,蘇聯自己的導彈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從模仿V2導彈開始,最終走上自己的發展之路。到50年代初,起碼有30萬人在導彈工業體系內進行奮力工作,而他們的最終目標則是打造一款可以攻擊美國的,射程上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從設計師,到技術員,到普通的工人和軍人,他們都清楚,俄國的命運就寄托在這項工程上了。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設計師揚格利

由科羅廖夫和揚格利兩人領銜的兩個設計局在洲際導彈的競賽中進行了激烈爭奪。到了50年代末,揚格利設計的第一代洲際導彈——西方稱其為SS7,俄國編號則為R16已經成熟。而科羅廖夫設計的R7——西方稱其為SS6,則因為很多技術原因沒能繼續發展下去。在1959年完成了最後的設計審核後,SS7導彈在1960年被製造了出來,並準備進行第一次試射。


平心而論,當時美蘇兩國的第一代洲際導彈,只有象徵意義,沒有實戰意義。因為其採用的液體燃料的加註時間過長,必須在室外的空曠地區進行為期兩天的燃料加註和發射準備工作,並在高聳的發射架上進行發射——就和今天發射宇宙火箭差不多。在戰爭爆發後,除非能先發制人,搶先一步就把所有導彈打出去,不然,這樣的導彈只能毀滅。



1萬公里射程 150全重的核導彈 加滿燃料需兩天 只造30枚



蘇聯冷戰早期的洲際導彈

不過,光是洲際打擊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可怕的戰略威懾了。SS7的射程超過了1萬公里,發射全重150噸,可以搭載百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俄國人一共生產了30枚SS7導彈。


但在1960年10月24日進行的試射中,SS7導彈卻在發射架發生了意外,在發射準備階段竟然發生了提前點火的悲劇,隨之發生了難以挽回的大爆炸。在場的上百名技術人員和軍人,包括親臨現場指導的戰略火箭軍司令涅傑林元帥在內被烈焰吞噬。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祖國導彈的發展歷史上書寫了慘烈的一章。但任何事業,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年,SS7導彈試射成功,俄國人一舉奪回了在戰略打擊力量上的優勢。時至今日,俄羅斯的洲際導彈力量仍然是令美國感到害怕的力量。幾十年前這些人的犧牲,並沒有被浪費,而是為後人換來了保衛祖國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全力援助該國200架戰機 40萬枝步槍 如今被丟入鍊鋼爐
俄羅斯稱中國國土防空世界最強 但卻有一個空白 可利用此打突襲
捷克機槍火力兇猛?日軍繳獲2000挺搶著用 只配發給優秀士兵
俄軍一個月連放5大殺招 美軍不再言語 普京一句話值得國人記住

TAG:軍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2019年1-7月全國燃料油產量為1332.2萬噸 同比增長8.4%
2018年12月中國5-7號燃料油進口量為151.1萬噸 同比增長13.6%
2019年4月中國5-7號燃料油進口量為169萬噸 同比增長12.1%
2019年7月中國5-7號燃料油進口量為66.4萬噸 同比下降51.4%
導彈燃料工廠爆炸 600人被一掃而空 20億元設備5分鐘內化為灰燼
導彈燃料威力大,5分鐘爆炸燒毀20億美元,600人未能倖免
2020年市場缺口900萬噸 龍力生物加碼燃料乙醇生產
NASA核燃料危機或結束,新科技鈈238增產8倍年產400克
全球頭號導彈加註燃料,可攜帶2000萬噸級氫彈,釋放明確信號
豐田新建氫燃料電池工廠,2020年實現汽車銷量超30000輛
導彈燃料工廠發生爆炸 5分鐘內20億設備付之一炬 600人無一倖免
爆炸力驚人!射程高達320公里,一瞬間炸死9000人,燃料居然是酒精
5年全球銷售僅6475輛,燃料電池車還有希望嗎?
NASA深空核燃料危機可能結束,新科技:鈈-238年產量400克增產8倍
世界最大運輸機,航程超15000公里,加滿燃料要花一天半的時間
燃料泄漏卻堅持發射,140噸導彈瞬間爆炸,160名專家喪命
核潛艇燃料棒意外爆炸 3000℃高溫襲來 瞬間蒸發25人 多人受污染
氫燃料汽車出行更加環保,充氫15分鐘,就能續航1000公里!
豐田新款氫燃料車來臨,時速175公里,無需充電,僅售26萬
「驗血人」龔景城,15年化驗火箭燃料2000餘樣次無一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