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諸痹針灸經典處方分享(一):祛風散寒方,溫經散寒方

諸痹針灸經典處方分享(一):祛風散寒方,溫經散寒方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中醫骨科筆記」內容分享總目錄:每日更新,歡迎關注後收藏!

新的古籍記載中的各類痹症針灸處方又來了,歡迎持續關注閱讀收藏!

祛風散寒方《備急千金要方》

【處方】飛揚、湧泉、頷厭、後頂

飛揚穴位於小腿後外側,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直上七寸,當腓骨後緣處;或於承山斜下外開約1寸處取穴。另說「外踝上九寸」,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飛揚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湧泉穴

頷厭穴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四分與下四分交點處。布有耳顳神經顳支和顳淺動、靜脈頂支。

頷厭穴

後頂穴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左右枕動、靜脈分支。

【功用】祛風散寒、通經止痛

【主治】頸項疼、歷節汗出

【操作】先平刺後頂。0.5~1寸,再針頷咽穴,平刺。0.5~1寸,最後針飛揚1.5寸,湧泉1寸。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方義】飛揚,飛,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也。揚,指穴內物質揚而上行也。飛揚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吸熱上行,為足太陽經之絡穴,可以清熱安神,舒筋活絡;湧泉為唯一一個人體足底的經穴,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頷厭為手少陽足陽明之會,推動足陽明氣血的傳遞,主治頭痛,眩暈,目外眥痛,齒痛,耳鳴,驚痛等;後頂穴在頭頂,當百會穴之後,故得名,可祛風、明目;飛揚、湧泉穴在地部,頷厭、後頂居於天部,上下取穴,天部可祛散風寒,地部可疏通經絡,諸穴合用,可以上下同治,對頸項疼並歷節汗出的病症療效確切。

溫經散寒方《續名醫類案》

【處方】肩髃、曲池、支溝

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及腋神經和旋肱後動、靜脈。

肩髃穴

曲池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並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通過。

曲池穴

支溝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之前臂骨間背側神經、正中神經之骨間掌側神經,以及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前臂骨間掌側動脈。

支溝穴

【功用】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痛痹證

【操作】用灸法,每穴各灸3~7壯。

【方義】肩髃穴是手陽明、陽蹺脈之交會穴,具通經活絡,疏散風熱作用,曲池穴為常用的特定穴之一,具有清熱合營,通經活絡的作用,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是手陽明經經脈之氣所入之處,具有清熱和營,降逆活絡的作用;支溝是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行之經穴,能通暢三焦氣機,消導瘀滯,祛濁生新,肩髃位於臂部,擅長疏通經絡,曲池為陽明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故曲池可以益氣養血,長於疏散風寒邪氣,支溝通腑消滯,使邪有路可出;三穴相配,法用灸法,既可溫通經脈、疏散風寒,又可瀉實消導,有攻有導,祛邪可出,瀉中有補,共奏通絡止痛,治療痛痹之作用。公益微課友情提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牡丹花越冬防寒方法,北方的花友用起來!
最強寒潮降雪發威,寒潮之下採用正確的保暖禦寒方法,非常重要!
南方學生宿舍奇葩「禦寒方式」,看到畫面,網友:無法言說的痛
幾種女生禦寒方式了解一下?張雪迎接地氣,徐夢潔夠時尚!
平昌冬奧會,主辦方這個防寒方式讓人看懵,美國展現黑科技防寒
古代5個防寒方法,打通經脈活氣血
一千年前,中國流行一種奇特的禦寒方式,需要大量花椒
同時患有宮寒的多囊卵巢患者注意事項和驅寒方法
六經辯證,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十大常用傷寒方劑
「傷寒誤治」實為「雜病」,談傷寒方在雜病中的應用
寒氣!十病九寒!女人最怕的就是它!去寒方法點進來
冬季多肉植物防寒方法與注意事項
小白園藝:碰碰香冬天怕寒冷怎麼辦?碰碰香冬天養殖防寒方法大放送!
中國古代四種常用禦寒方式,皇宮多採用最後一種技術來建造暖閣!
墨西哥動物園大猩猩不會用毛毯咋辦,向全世界求助動物禦寒方案
女性一定要懂得的驅寒方法,你知道多少?
浩然正氣迎寒冬? 《天道》揭秘先秦禦寒方式
1000年前,中國流行一種奇特的禦寒方式,需要大量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