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清規玄妙》 中的 服飾威儀

《清規玄妙》 中的 服飾威儀

以前宮觀掛單,沒有身份證,也沒有教職人員證書可查。所以難免有人想假扮道士,混跡玄門的。所以祖師制定了嚴格的規矩,俾門人遵守。這些規矩,也曾了區分 是否有師承,是否是正規道士的參考。


凡全真所戴之巾有九式:一曰唐巾;二曰沖和;三曰浩然;四曰逍遙;五曰紫陽;六曰一字;七曰綸巾;八曰九陽。所謂唐巾者,惟唐朝呂純陽祖師之派裔可戴。其或老者,戴沖和;少者戴逍遙;或冷時用幅巾,雪夜用浩然;平常當用紫陽一字;各從其宜。上等有道之士,受初真戒者,方可戴綸巾,偃月冠。中極戒者三教巾、三台冠。天仙戒者沖虛巾,五嶽冠。


道教九巾,閔爺在《道教儀範》中有說,也是援引《清規玄妙》中的這段文字,只是錯把綸巾附會成了渾元巾。

《清規玄妙》 中的 服飾威儀



圖:林正英先生扮演的道士。


巾皆用原色布緞所置。蓋玄為天,頭圓象天,天一生水,水色屬玄,玄幾於道,以玄色頂於首,尊道也。凡戴九陽等巾,用異色綢綾所置,斯乃九流外教,火居門徒,定非真修之士。

對於九巾的顏色,祖師也有嚴格規定,就是以黑色為主。如果用其他顏色做頭巾的,多非真修之士。


有等逢頭丫髻,或清風綉頭箬冠;或身穿白衲衣,與夫混玄三皇,千針書本,二仙懶衲等衣;或腰系九股絛,呂公絛,一氣絛,或手提風火棕拂,或手擎五明降鬼扇;或跌足;或多耳麻鞋;或草鞋棕履。此中真偽難辨,須察其威儀、規矩、學問修持;叩其蹤跡法派,經典功課之事,少或不全,其來必假。


還有扎丫髻的,穿百衲衣的,系呂公絛的,拿五明扇的,赤腳遊方的等等,這些就真假難辨了。需要仔細盤問,來者的三代法眷,經典功課。如果來人說不清楚,就很有可能是假的了。


外貌既或不全,內修焉能通曉。如若俗衣小帽,盤辮素珠,乃愚昧小人,齋公之類,更恐內有異端邪「=」教,亟應察究嚴防。


外貌尚且不能遵守祖師制度,內修則可想而知。如果有穿俗衣(清代的俗衣就是馬褂,現在我們稱之為唐裝的),盤辮子的。這些都是愚昧小人,齋公之類,更需要提防有異端混入,應該特別注意。

註: 紅色字體為清代祖師碧雲子著《清規玄妙》原文,由閔一得祖師訂正。這段資料,先會長閔爺在《道教儀範》中也有引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崇玄館 的精彩文章:

廣東劉曼文誦《三生解冤經》
台州徐長華誦《玉樞經》靈驗
立壇出馬者的故事
居家信士奉道須知
蚌埠善信誦《玉樞經》感應

TAG:道教崇玄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玩古圖》中的傳統服飾
徐顯卿「衣冠傳」——《徐顯卿宦跡圖》中的明代服飾
中國傳統服飾發展史之清代服飾
與清宮劇不同的皇后服飾——圖說歷史最為繁複、最特別的清代宮廷服飾中
中國服飾專欄|博古與清玩
喬治·梅森《中國服飾與民俗》
「南宋 · 番騎獵歸圖」中的傳統服飾
中國傳統服飾 裳
古典油畫中精美的服飾細節藝術
「元 朝 · 五王醉歸圖」中的傳統服飾
「華服典章——中國水族服飾文化展」
《長安十二時辰》中唐代軍戎服飾穿對了嗎?細說唐朝軍戎服飾
劉利華攝影作品賞析·《骷髏服飾》
唐詩里的大唐漢服——服飾篇
清皇族服飾
中國傳統服飾 頸飾
《延禧攻略》服飾、妝容、造型、色彩搭配說明書,請簽收
品味漢服之美:中國歷代女性服飾鑒賞——彰顯中華深厚的文化底蘊
今日書籍推薦《細說中國服飾》
清朝服飾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