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最怕的,就是你們太擔心我

我最怕的,就是你們太擔心我




01



朋友圈裡的一條分享,說兒童遊樂場,簡直可以成為檢驗父母,是否過度焦慮擔心的地方。



那些處處跟在孩子後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唯獨不讓孩子自己在遊樂場里暢玩。如果看到孩子間稍有肢體接觸,便趕緊衝過去…。



我們為什麼不敢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為什麼會對孩子如此焦慮和擔心?




我想起一位朋友的故事。



朋友說他大學畢業的時候,什麼也不怕,沒有擔心找不到工作,沒有擔心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



唯獨擔心的,就是怕父母太擔心自己。




朋友從小在北方長大,招聘會上被深圳一家企業錄用。



父母只想讓他在當地找份工作,好說歹說,儘管父母不大情願,但最後也同意了。



然而,臨近要走的那段時間,媽媽卻時不時跟他說,擔心他去了深圳會怎麼樣,擔心他一個人在外面會吃不好;又說南方人很精明,又怕他被人騙,甚至做夢都夢見兒子在喊媽媽…




朋友說,當時被老媽弄得有點不知所措了。



朋友說不知道要怎麼說才好,也和媽媽說了很多次:





自己又不是三歲小孩,懂得照顧自己。


不是出去了就不回來,只是去南方的城市工作而已,節假日都會回來。


而且讀大學的時候,也不是在同一個城市。

再說平時也可以打電話發簡訊,網路視頻什麼的都很方便。



朋友說他當時的感覺是,媽媽在自己嚇自己,然後順便也嚇他。




但是聽得多了,他也會生氣。



而且,這氣生得很憋屈,雖然內心很不爽,但是媽媽是在關心自己呀,我怎麼能夠……




反正,是大寫的不爽。



我們對他人的擔心,表示你還在我心裡,這樣可以讓我們之間產生鏈接,這是愛的表現形式。



但是,過度的擔心,就是病理性的鏈接。



因為這樣的擔心,不但不能產生愛的鏈接,反而會讓雙方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的場景是,父母擔心子女,子女卻一肚子無名火。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

一定程度的擔心如果飽含愛意的話,那麼過度的擔心就等於詛咒。



有位媽媽在網上留言,說女兒差不多滿三歲,打算送去上幼兒園,但總覺得孩子太內向膽小了。




平時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和她講話,女兒幾乎都不會開口回應,別人逗逗她想和她玩,女兒也會躲開,也曾聽到周圍的親戚朋友認為女兒膽小。



因為女兒的性格問題,她現在很焦慮,甚至有時候會逼女兒多和別人打交道,儘管如此,女兒卻越來越膽小。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大接受自己的孩子內向,這可以理解。



因為我們對外向賦予了一定的成功的意味,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外向的孩子更招人喜歡。



但,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些內向的時候,他們會過度擔心和焦慮,甚至會因為孩子的內向而憤怒。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父母把自己的東西,過多的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02




投射,是心理學裡面常用的概念。




它的意思是,你將你自己的情感、衝動或願望,歸結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而孩子接收到了父母投射的內容,並且認同了,就越來越不敢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而越發變成了父母想像中投射過來的樣子。



所以,那位覺得孩子內向的媽媽,越是逼孩子去和別人打交道,孩子反而變得更害怕。




因為媽媽潛意識裡面已經設定了一個孩子的形象,這個孩子就是內向的,就是膽小的,我很擔心她的性格,擔心她未來的發展。



而孩子接收了媽媽的投射,如果要變得更外向的話,就必須先把自己變得更內向,因為只有很內向的樣子,才符合媽媽逼她去改造的前提。




證嚴法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如果從心理學上說,就是父母孩子之間發生了投射性認同。




孩子認同了父母的投射,並且越來越變成父母心裡想像的樣子。



意識上 ,父母會說,我當然想孩子好呀。




但是 潛意識 上面,父母可能會把孩子想得很弱,很糟,很需要幫助。



比如我那位朋友的媽媽,當兒子要去遠方的城市工作的時候,媽媽想像得最多的是,兒子吃不好,被騙,甚至哭著喊媽媽。這是有多慘遭遇的想像。



有個倒霉的心理定律,叫墨菲定律。

說的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比如生活中,你擔心早上不要睡過頭,結果今天鬧鐘不響,你擔心上班不要堵車,結果一路紅燈。



這些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人的「自我驗證」動機。



人都很容易自戀,很容易喜歡上自己的想法,我們總傾向在外界尋找和自我設想一致的信息。




因為這樣可以增強內心的確定性,消除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擔心,不過是把墨菲定律投射到了孩子身上,順帶滿足父母自戀的想法。




03




過度的擔心,嚴重時,父母還可能會對孩子進行過分的保護(控制)。



?? 比如,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為了緩解媽媽的擔心焦慮,所以,你得多穿點。



?? 又比如,遊樂場里,處處跟在孩子後面,各種管著叫著控制著的父母們。



父母都覺得為了孩子好,而孩子是不懂的。




但父母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我們的擔心是否已經給孩子照成了困擾。



即使孩子真的是不懂,過分的保護(控制)又真的能夠讓孩子從中學會照顧自己嗎?



也許,我們過分保護的,過分擔心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曾被禁錮的心靈,而是一直未曾自由的玻璃心。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處於過度擔心的狀態,不妨看看自己的擔心,是在關心孩子,還是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你對孩子的保護,是為了保護他,還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亦或只是為了避免孩子成長的麻煩事。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擔心是否影響了孩子,不妨看看孩子的狀態,問問孩子的感受。




看看是否需要孩子去做些事情,才能安撫自己內心的情緒。




如果是的話,請把自己的投射收回來,請讓孩子做自己。



如果,你的父母正在過度的擔心著你,可以嘗試告訴他們你的感受,他們的擔心讓自己感到焦慮,你理解他們的焦慮,他們可以繼續擔心,但你更想收到的,是他們的祝福。



同時,也記得告訴自己,那不過是父母內心的投射遊戲,他們可以選擇投射,你也可以選擇不認同。




當你不再承接父母焦慮的時候,其實也對他們發出了一種投射,就是孩子真的長大了。




···




作者 | 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聽說你糾結許久,還是選擇了原地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 限定50席位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催婚,你們還是我最好的爸媽
我娶的是你,不是你們一家人,逼我給你媽錢,那就離婚!
范瑋琪,我買粉,我曬娃,但你們就是不能罵我
「媽,是我太小心眼了,能娶到你們的女兒,真是我的榮幸!」
爸爸媽媽,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們就不再愛我了
勸我離婚的是你們,不幫我帶孩子的還是你們,日子好難啊
「喂,爸媽,我還是不是你們的小可愛了!」
我就是傳說中的惡犬,你們怕不怕?
您放心,現在有我在,就不會讓人再欺負你們母女
看到你們都很方,我就放心了
就算不是「親生」的,我也依然愛你們
你們去懂事吧,我就是要做自己
兩歲寶寶的內心世界:不是我們太可怕,是你們太急躁……
爸爸媽媽,你們的不滿未必是我的錯,而是你們的功課
你們知道嗎,我們赤狐也是很溫暖的
這些雪糕是我們最難忘的,不知道你們全部都吃過嗎
我是小氣婊啊,可還是愛你們
孫允珠:不要以為我很快樂,只是我的傷痛你們不懂得
今天我就要嫁給愛情,你們誰攔都不頂事兒
爸爸媽媽,請多點耐心跟理解,我不是你們眼中的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