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李德仁:測繪人生路 創新無止境

李德仁:測繪人生路 創新無止境

·知識分子典型

「當今高科技飛速發展,人生就是不停歇的創新過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說。

今年78歲的李德仁在全球測繪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多年來,他對測繪事業矢志不渝,永不停歇地創新:發明「李德仁方法」,解決測量學上的百年難題,創造性取得一項項測繪新成果,引領中國測繪學科穩立「世界三強,亞洲第一」……

1985年2月,留學德國兩年多的李德仁學成回國。當時有幾家德國的研究機構想留他,均被他婉拒。

「學到本事就要給國家做貢獻,這是我們那時最真實的想法。」李德仁說。

在德國求學期間,李德仁用一年時間完成的博士論文,解決了誤差可區分性這一世界測量學上的百年難題。今天,世界各國的測繪工作者都要用他的理論來校正自己的航測平差系統。

在國外已嶄露頭角的李德仁回國以後,繼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創造性成果。30多年來,在以李德仁為首的科研團隊努力下,中國測繪科學得以與美、德並駕齊驅,位居世界三強。

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是李德仁和他的團隊幾十年科學研究的目標。

為了把我國「太空之眼」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擦」得更亮,李德仁在衛星精度和質量上下功夫。在元器件受限的情況下,用高精度地面定標場,用精細的演算法提高數據質量。到2015年5月,他們一共做了20多顆中國高解析度衛星和兩顆測繪衛星的數據處理,解析度從5米、3米、2米、1米一直做到0.5米,這一連串數據直觀地記錄了中國衛星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整個過程。

2008年「5·12」汶川地震,李德仁領銜的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最新技術,為正確指揮處理唐家山堰塞湖險情提供了解析度最高的數據;北京奧運會,李德仁帶領專家團隊從奧運會申辦、場館建設到成功舉辦,全方位提供專業的「貼身服務」和幫助科學查處違章建築,至少為國家節省16億元……

李德仁把遍布世界各地、各有建樹的學生看作自己最大的成果。目前已有150名博士生從李德仁門下畢業,幾乎個個成績斐然。

「李老師就像一塊磁鐵,將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曾經跟隨李德仁研製開發國產GIS(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吉奧之星」的博士生朱欣焰教授說。

「把一件事情老老實實做深做透是測繪人的基本風格。」李德仁要求學生一定要坐得住冷板凳,要鑽深鑽細,加大實驗的工作量。不在研究的深度上下功夫,就很難產生被國際認可的成果。

「瞄準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真正實現測繪學科在智慧地球時代的大集成、大融合和大智慧。」這是李德仁的新追求。

據新華社武漢5月17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彩虹人生」職校學子全國分享團成立
學前行動計劃如何播灑普惠陽光
留心收集學生的思想火花
高校科輔人員還需制度來呵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油畫中國風,創新無止境:李自強、朱曉飛、李建生作品
畫家李力知:執著探索藝術創新之路,苦心營造新穎水墨天地
健康與科學傳播永無止境|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創新遊戲體驗!《求生:英雄峽谷》榮耀首測直擊
創新教育驅動立德樹人
畫家王永畫余絮語:大千世界無窮盡,藝術創新無止境
大膽創新、積墨造境,龔賢繪《山水圖》
潘文志:源自醫生的創新
世界盃預測:阿根廷生死戰 奈及利亞欲創新歷史
中國鐵路:科技創新之路、交通強國之路、民族復興之路
王圓:創新文化自信的傳播之路
曹聰:中國科技創新的人才挑戰
羅韶穎:創新者的窘境、解答和基因
鄭洪坤:做前沿生物研究的創新「推手」
中興的創新回歸之路-林敏觀察室
精準創新聯動融合,泛生子赴約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
吉利新博瑞如何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科技與創新之路?
江西景德鎮市長:保護陶瓷文脈 推動創新發展
周雲傑:海爾顛覆式創新是中國創造之魂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打破創新者窘境的生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