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文/王琴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作者簡介】王琴,1979年生,重慶沙坪壩人,現居四川綿陽,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喜歡寫字、種花、旅遊,希望能在不斷的學習和交流中遇見更好的自己和投緣的你。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公元1084年臘月廿四日這一天,初春的跡象已經萌動,被貶的蘇軾在奔赴河南任汝州團練使的途中,在安徽泗州(今安徽泗縣)做了短暫的停留,與朋友劉倩叔一起遊了當地人稱「淮北第一山」(米芾語)的南山。細雨、斜風、淡煙、疏柳這些早春之景,和美柔順,但也不足為奇;難得在他們游山時以清茶佐餐的那股子風雅與淡爽:「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蓼芽、蒿莖、筍條,這些翡翠般的春蔬裝盤,就著泛著乳白色泡沫的香茶,再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暢聊,這怎不是人間的一場清歡呢?


但是,每每於此時節,我總固執地認為蘇軾在詞中少記了一樣東西,因為填詞要受平仄聲韻字數等所限,不能一一而足。蘇軾是頗有創意的美食家,似乎任何粗蔬野食到了他那裡,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還可美美地進入詩詞文學這樣的殿堂。那麼,冬末春初之際,於在西南四川長大的蘇大學士,又怎麼可能忘了採食一種野菜——魚腥草?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蘇軾不可能忘的,更不可能不知。


魚腥草,別名較多,常見的有折耳根、截兒根、蕺菜、葅(菹)菜,客家又稱狗貼耳(狗點耳),部分四川人又稱為豬鼻拱(豬鼻孔)等。廣佈於整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西藏、陝西、甘肅等地也有,它整株成蔓生之勢,多生於陰濕的環境,故山澗邊、野地里、道路旁、庭樹下、田埂上、溝渠側最為常見。「魚腥草」其名,可見漢書《名醫別錄》。唐人蘇頌的這段話最能清晰說明其習性和由來:「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葅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


不過,據我所知,現在最愛生食魚腥草的可不是「江左人」,而是西南的雲貴川渝。魚腥草通體有一股濃烈的魚腥膻氣,即便用清水泡了一段時間,也不過是氣味變淡,除不掉的。於是,喜食者特別珍愛那天然的異氣,如天賜之寶,越吃越愛吃;不喜者則避而遠之,更遑論下咽。西南一帶,氣候溫暖,多雨潮濕,日食飲多麻辣。自然,用薑末、蒜泥、食醋、白糖、油辣椒等佐之涼拌而成的魚腥草,就不光鮮嫩可口了,那生悶的魚腥氣也被掩蓋了不少。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相比之下,江浙贛皖的「江左人」,口味往往較為清淡,其地魚腥草生長雖多,卻少有人生食,也就不足為奇了。至於魚腥草是嫩白的莖好吃,還是紫背綠面的葉好吃,就純屬個人口味了。川渝的很多火鍋店,喜歡將魚腥草的莖切成比米粒稍大的丁,放在佐料區,供食客自行舀取,它消耗甚快,足見頗有「市場」。葉子呢,從動輒上千的星級酒店,到街頭裡巷招待朋友的時令春蔬,再至平凡百姓自家的日常餐桌,西南到處可見它蔥蘢的身影。涼拌生食和莖梗做調料,已成為魚腥草最簡單最普及的吃法。

其實,魚腥草的吃法做法是很多的,且都不複雜,概括起來,大致有清炒、燉湯、蒸丸、熬粥、泡茶和做糖水。


先說清炒。把魚腥草的莖洗凈後切成小段,當成一種普通的家常食材,按平時自己炒菜的習慣和程序來做就可以了,炒肉絲,炒臘肉,炒豬肝,炒雞蛋,無一不可,十分好做。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燉湯呢,也很「親民」。仍是把魚腥草的莖切段,燉母雞、燉老鴨、燉鯽魚、燉豬骨,隨自個人意。注意不要燉久了,在關火前10—15分鐘放入即可。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里有一集講到,一位四川的母親給嫁到廣東珠海的正在坐月子的女兒用魚腥草煲了一鍋雞湯。對此,有人提出質疑,這樣的魚腥草雞湯,味道清香,還清熱去火,解毒利尿,平時吃是極好的,但是否適宜需要滋養進補的產婦呢?我老家在重慶,問及的長輩和老人們,要麼表示叫諮詢下醫生再吃或者暫時不吃更保險,要麼直接明確說「要不得」,因為魚腥草是涼性的。


所謂魚腥草蒸丸子,顧名思義,就是把魚腥草切細剁碎,與絞了的肉和一起,加鹽加油加料酒等,做成丸子狀,放蒸格上蒸熟就可以啦。


再說魚腥草熬粥,做法也超級簡單:待粥熟時,將切細的魚腥草放入粥中攪勻,加適量白糖,再煮開一會兒即可食。這樣的粥,有肺熱咳嗽的人,濕熱重的人,不妨多吃幾次。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魚腥草泡茶。將晒乾的魚腥草洗凈,切段,再晒乾,想喝時加水煮沸即飲。這茶消癰排膿,夏天用來祛暑降火,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魚腥草做糖水,常見做法是燉雪梨,即鍋里摻水,放梨子塊,魚腥草與之同煮,先大火後文火,憑經驗燉一會兒就可以了。這糖水潤肺消炎又滋補脾胃。


我國食用魚腥草的歷史非常悠久。東漢王充《論衡·福虛篇》里有這樣的記載:「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楚王吃的「寒菹」,歷來被解釋成酸菜,據考證其實就是涼拌魚腥草。如果吃的是一般的酸菜,怎麼可能吃出水蛭(螞蟥)來呢?若是涼拌魚腥草,那就再正常不過了,一來它合魚腥草的生長環境,二者,楚國疆域主要位於長江流域,多魚腥草,多螞蟥,人所共知。


《嘉泰會稽志》有云:「蕺山在府西北六里,越王嘗采蕺於此。」「云:『越王嗜蕺,采於此山。故名。』」蕺,就是蕺菜,也就是魚腥草。我們從中至少可以得出:越地多蕺菜;越王曾采蕺;山因越王采蕺而取名為「蕺」;無獨有偶,越王嗜吃蕺菜,那麼其他人中肯定也還有愛吃的。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說到越王嗜蕺,也許多少有些不得已而為之——在《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第七》中記載,勾踐自從「委屈」自己為吳王夫差嘗了糞便後就得了口臭之病,於是范蠡叫身邊的人都吃岑草,不讓勾踐尷尬。(「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氣。」)岑草就是魚腥草,所以勾踐常吃魚腥草,大概主要就是為了掩蓋口臭。


無論如何,從這些典籍中我們可以斷定,我們的祖先早在兩三千年前就很家常地吃起了魚腥草,從帝王到百姓。魚腥草旺盛茂密地生長於歷史的長河邊。


但是,確有實在吃不來魚腥草的人,怎辦?別急,魚腥草同樣可以奉獻於他——它還有諸多的藥用價值呢!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明代龔廷賢著有《藥性歌括四百味》,說到了魚腥草的主要功效,概括極好:「蕺菜微寒,肺癰宜服,熏洗痔瘡,消腫解毒。」龔廷賢特別提到「熏洗痔瘡」,怎麼做呢?就是把魚腥草熬水,熱氣騰騰的,又熏蒸又擦洗患處。蒼耳子和野地瓜也是採用這種方法治療痔瘡,它們仨可謂異曲同工。另外,民間有用魚腥草煎濃湯加白糖,然後再煮開,飲用其汁水的做法,據說對鼻炎很有效。(更多的藥效及用法請諮詢醫生)


感謝上蒼吧,饋於我們這樣接地氣的植物,難怪漢代的時候就在園圃種植它了。大文學家張衡不是在其名作《南都賦》里說了嘛:「若其園圃,則有蓼、蕺、囊荷······」唉,比蘇軾早近千年的張衡,都吃起了蓼、蕺,那廣聞博志心胸豁達又是美食家的蘇軾,又怎麼會在冬末春初,魚腥草最為嫩美的時節忘記吃呢?


蘇軾在淮北泗州喝香茶吃野菜品味享受了他人生一場清歡,我們又何妨學學他?魚腥草中便可尋,嘻嘻。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本草》植物志之魚腥草:人間清歡,葯食同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三國田疇:功成身退真節操
俠字真實的歷史含義,小心誤人誤己,萬劫不復
三國高人水鏡先生:諸葛亮居然給他跑了龍套
是正?是邪?《明史》評價「性和易,通禪理」的副國級董其昌
聊聊太監: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花草深淺處,人間清歡味
《人間有味,最是清歡》:饞人饞物,口舌之欲當滿足
魏俊朝《人間有味是清歡》、冰心依舊《一桶荷》
詩情花意: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
第一周:人間有味是清歡——讀汪曾祺《四方食事》,見賢思齊聊美食寫作
《人間有味》是清歡
中國茶文化:人間有味是清歡
豐子愷:人間至味是清歡
《至味在人間》:清歡之道
《人間至味是清歡》佟大為、陳喬恩甜蜜互懟吃出感情!
人間有味是清歡,此心安處是吾鄉——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人間至味是清歡,小海鷗貝殼粉為您打造廚房裡的人間煙火
一卷詩書半盞茶,人間至味是清歡
一壺茶香,獨飲清歡
林清玄:「人間至味是清歡」,他在繪畫中感受清歡
豐子愷:人間有味是清歡
陳喬恩都市愛情喜劇:人間至味是清歡
何健平: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至味是清歡》:陳喬恩造型,圖三最有氣場,圖五打動佟大為
白茶,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