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於湖北的襄陽,竟然講的是河南話?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里,
楊過與小龍女的絕世戀情感人至深,
不過故事的另一條線——
郭靖黃蓉夫婦死守襄陽數十年,
抵抗蒙古大軍,
最後於城破之際雙雙殉難,
這段故事同樣令人唏噓。
小說雖有不少虛構成分,
但不可否認的是,
襄陽這個地方,
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位於一個盆地的十字路口,
加上漢江穿城而過,
拿下這塊寶地,
縱橫四海,所向披靡。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
歷代統治者對如何安置襄陽十分頭疼,
試過單獨置縣,
元代被划到河南,
直到明代,
襄陽才被劃為湖北所有。
從襄陽併入湖北的那一刻起,
這座城就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直到今天,
還有襄陽網友說:
到底我們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這是襄陽人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個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城市,
割裂了文化的連續性,
而併入一個南方省份,
令生活於此的人們感到迷茫,
這種錯位不是偶然。
有學者指出,
這是「分省而治」策略最典型的一個體現。
湖北佔據襄陽,
河南掌控南陽,
這兩個省任意一個想要獨立,
都無法把整個南陽盆地完全掌控住,
更沒辦法關上所有的門。
我國從唐代開始,
以天然山川作為行政區劃的邊界。
這樣做的好處是,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
高山大川是文化傳播的天然屏障,
處於同一個區域內的人們,
通常擁有相似的文化背景,
容易產生地域認同感。
這樣的劃分,
雖然有利於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
但對中央集權制而言,
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病,
於是統治者在行政區划上有意破壞這種局面。
比如陝西漢中,
它位於秦嶺以南,
從地理文化上看,
自然是劃給四川更方便,
但因為四川外部交通條件惡劣,
內部資源豐富,很容易獨立。
統治者必然要掌握漢中,
相當於是留了一個進攻的前哨站。
中華大地上每兩個相鄰省份之間,
幾乎都有這樣的「錯位之城」,
它們大多出於
統治者政治軍事的考量。
歷史上的閩越國,
也就是越王勾踐的後代
在今閩粵沿海建立的國家,
秦漢為了削弱閩越的勢力,
將閩越拆分,
潮州一帶劃給南越,
即現在的廣東和廣西。
此後的2000年里,
潮州被數次割來割去,
中央覺得閩粵誰勢力過大,
就把潮州割給弱的一方。
知道了這段歷史,
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潮州與廣東其他地區
有著如此明顯的差異,
卻與福建在文化上更接近。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由於國共兩黨的紛爭,
婺源兩度從安徽併入江西。
第一次是在1934年,
蔣介石出於軍事需要,
把婺源劃歸江西省管轄。
這引起了婺源人的強烈不滿,
他們說,
作為儒學大家朱熹的祖籍地,
婺源對徽州的意義猶如曲阜之于山東。
他們發起了「回皖運動」,
有一些口號相當決絕:
由於民眾的強烈抗議,
1947年,婺源終於劃回安徽。
只是到了1949年解放,
為了軍事管理的方便,
婺源再度被強制劃入江西。
如今的婺源,
不少粉牆黛瓦仍舊是徽味十足,
可見婺源人對於傳統徽州文化的固守。
婺源人當年的割裂之痛,
或許已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撫平,
哪一個「錯位之城」,
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後,
逐漸與他者融合共生?
當然這個過程中,
不可避免的,
少數派的文化傳統會遭受歧視。
在地圖炮橫行的網路上,
你也許時不時會看到,
潮汕人最煩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會說粵語,
關中人說漢中人不夠大氣。
而反過來,
同一個省份里出生的孩子們,
絕大多數最終會走進差不多的大學,
彼此了解認知,消除誤解,
等到他們的下一代,
這種歧視也許會逐漸消失。
只是,
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將受到影響。
也許中國能夠成為
擁有數千年統一傳統的大國,
正與這種區域制衡制度息息相關。
我們首先是中國人,
其次才是湖北人、安徽人、福建人……
你的城市是不是「錯位之城」?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錯位之城」?
快來留言跟我們分享吧!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安度中年危機的最佳地點:別慌,人生才剛剛開始。
※為什麼,他們能把人生過成一個大寫的「爽」 ?
※日本丨為什麼日本人老愛看兩個胖子打架?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