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堪稱父親的表率,他的九個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長。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滿門俊秀的背後,是梁家感人至深、令人欽佩的家教家風。


梁啟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一生以變法強國為己任。和別的大家族不同,梁家沒有成文的家規家訓,梁啟超卻用言傳身教,將一生不變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融入了幾代梁氏後人的血脈。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在梁啟超的心中,國家佔有非比尋常的分量。他曾說:「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後方可以用大事。」


戊戌變法失敗不久後的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逃亡到日本的梁啟超寫下了名篇《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即使處於那樣顛沛流離的境地,梁啟超仍在為國家民族的命運擔憂。


而後當袁世凱企圖稱帝時,梁啟超揮毫寫下《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抵制復辟逆流。面對袁世凱的威逼利誘,梁啟超不為所動,堅持將此文發表,並繞道香港赴廣西發動護國運動。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退出政壇後的梁啟超,晚年一直在天津寓所安心著書立說,潛心思考中國社會的走向。在這期間,他的家國情懷並未磨滅,而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傳給自己的孩子們。1898年到1928年間,梁啟超共給子女們寫了400餘封家書。這些家書,是梁啟超家國情懷的最好見證。


1919年12月2日致思順書:「總要在社會上常常儘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

1927年2月16日給孩子們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


透過濃重的筆墨,梁啟超把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人民強烈的責任感,灌注到子女的精神世界裡。他所希望子女成為的,絕對不是那種舊式家庭的孝子賢孫,而是一個肯於奉獻社會的「新民」。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長。1927年5月26日,梁啟超在給孩子們的家書中寫道:「畢業後回來替祖國服務,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責任。」梁啟超的九個子女,有七個曾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學貫中西,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完全有條件進入西方主流社會,享受優厚的物質待遇。但是,他們無一人留居國外,都是學成後即刻回國,與祖國共憂患。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都曾在美國學習建築。歸國後,美國不少大學和科研機構想聘請夫婦二人去美國工作,卻被斷然拒絕了,他們的回答是:「我們的祖國正在危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哪怕是暫時的。」在交通不便、兵荒馬亂的年代,梁林夫婦十幾年間,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實地考察測繪了大量中國古建築,留下了大批珍貴資料,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中國建築史》,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理論的奠基之作。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1949年9月24日,剛剛獲得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博士學位的梁思禮,從舊金山港乘船回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在一次採訪中,梁思禮曾這樣表達父親對他的影響:「我父親傳給我,或者我的基因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個字『愛國』。我父親生前希望他子女裡面有人搞科學技術,後來我幹了科學技術。我們應該有志氣,要使中國強大起來,我們是干『兩彈』的,就是為了國家的強盛。」

「九子皆才俊」卻並無成文家規 梁啟超是如何做到的?



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是大師們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在中華文明的價值譜系中,家國情懷始終是一抹最亮眼的底色。


節選自|《中國家規》,中國方正出版社授權發布,版權歸出版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梁實秋:沉默是境界 廢話要少說
國際博物館日:一個博物館愛好者的個性參觀指南
如何才能謀得福分 做到無悔?
讀好五類書 做個高境界的人
欲知讀書真滋味 豈能「囫圇吞棗」?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