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解讀傅瑩朝核長文:問題的根子在美國

解讀傅瑩朝核長文:問題的根子在美國


5月17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發表署名內森·加代爾的文章《新的緊迫現實主義使與北朝鮮的談判更加成為可能》。該文基於對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首席專家傅瑩5月初在布魯金斯學會所髮長文《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的解讀,對朝核談判前景作出展望。


內森在文章中說,儘管朝鮮最近又進行了一次遠程導彈試驗,並可能是近期全球性網路攻擊的幕後黑手,東北亞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激化的緊張局勢仍似有緩和。這似乎是由於朝鮮、韓國、美國和中國等相關各方都意識到了一種空前緊迫的現實主義認識,而這種現實主義很可能使各方看法趨同,最終促使地區危險局勢恢復穩定。


內森說,中國非同尋常的舉措使這種新的現實主義更加凸顯。傅瑩女士作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專家之一,自2003年開始參與處理涉朝事務。最近,她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上發表了對朝核問題的歷史回顧文章。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最大的智庫之一,在華盛頓的外交政策圈擁有廣泛影響。

內森在文章中指出,傅瑩的長文通過清晰列出幾個不現實的前景選項,極具說服力地闡述了為何與平壤重啟談判是最可行的路徑。內森說,很多西方人認為中國應加大對朝壓力以解決朝核問題,但基於對朝鮮政權的認知,傅瑩認為解決爭端恐怕不能完全取決於中方向朝施加更大壓力,而在於美國能否向平壤提供承認和安全保證,唯有這樣的政策調整方有可能降低平壤擴大軍備的胃口。


內森認為,傅瑩的根本觀點是,恰恰是在進行更嚴厲的制裁和軍事威脅的同時關閉了對話,朝鮮不斷強化了其核武計劃。她還提到,寄希望於朝政權短期內崩潰並不現實。



解讀傅瑩朝核長文:問題的根子在美國


接著,內森援引了傅瑩在布魯金斯長文里的觀點:美國有部分人士將解決朝核問題的希望寄托在中國通過加強制裁使朝鮮屈服上,換句話說,希望直接將朝核問題外包給中國——這不可行。中國不是半島敵對矛盾的一方,不是導致朝鮮安全困境的原因。內森在文中提到,看起來朝鮮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來源於對外部壓力和干預的恐懼,例如美國及其盟國在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的政權更迭,而制裁往往是此種政權更迭的前奏。為避免相似的命運,在常規武器自衛能力上的巨大差距面前,朝鮮鋌而走險選擇發展核導武器。


內森寫道,中國認為朝鮮的核能力威脅整個地區穩定,同時認為無論中國施加什麼樣的經濟壓力,都解決不了朝鮮的安全關切。傅瑩強調,美國繼續無視半島安全困境實質的鴕鳥態度是無益的。


內森說,美國近期聲稱的「所有選擇都在檯面」,這顯然包括了軍事行動,而傅瑩認為軍事行動不具現實意義。韓國和盟友美國,以及朝鮮都在朝韓邊境大規模部署了常規軍力,一旦在人口密集的朝鮮半島爆發軍事衝突,定會導致大量無辜的平民喪生。局勢有失控的危險。


內森分析,正因為上述原因,傅瑩認為解決朝核問題的唯一現實方法是努力實現與朝對話,達到「帕累托最優」。它不能保證實現每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會以最小的損失保證各方最基本的利益,而各方都要有所妥協。


內森援引傅瑩文章的有關表述說,朝核問題的現狀已經遠遠脫離了2003年六方會談啟動時的基點,然而,歷史經驗表明,只要能談,就能使局勢走向穩定,就有希望達成解決辦法。

內森在文中承認,確實,言語能夠奏效,我們看到很多不願局勢繼續升溫的人已經站到傅瑩文章所體現的中方觀點一邊。特朗普總統已經表達了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意願。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於上周大選結束後也表示如果情況合適,會訪問朝鮮。韓國聯合通訊社上周末的一篇報道援引了一名朝鮮外交官的話:「如果條件達成,我們會對話」。



解讀傅瑩朝核長文:問題的根子在美國



韓國新總統文在寅


更有甚者,美國高層官員彷彿向朝鮮釋放信號,暗示其已注意到了解了傅瑩文章所羅列出的朝鮮安全關切。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利·哈里斯表示軍事施壓的目的是讓金正恩「找回理智,而不是膝蓋下跪」。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也公開表示「我們的目標並不是顛覆(朝)政權」。

內森寫道,傅瑩在布魯金斯發表的文章中重申了中國的「雙暫停」方案:第一步,朝暫停核與導彈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傅瑩認為這一方案有助於把各方拉回到談判桌前。繼而可以採取「雙軌思路」: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建立和平機制,兩者可以並行。傅瑩主張只有秉著「同步走、相向而行」的原則回應、照顧各方關切,才能帶來朝鮮半島的持久和平穩定。


內森在文章中稱,到目前為止,美國和韓國——儘管是韓國前政府——都拒絕了「雙暫停」建議。但是,即便中方的建議不能精準推進,其提供的「同步走、相向而行」框架仍須是解決問題的起始點,而它看上去是達到傅瑩女士所主張的「帕累托最優選擇」的唯一符合邏輯的路徑。


內森說,在上月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的海湖莊園會晤中,雙方均重申了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也同意就這一問題保持密切的溝通和協調。中美領導人聚焦有關討論的事實給人們帶來希望感。


內森認為,正如人們常說的,探尋危機的解決出路能夠創造新的機會,在新的緊迫現實主義架構內尋求解決朝核問題同樣孕育著新事務,那就是一個面向整個東北亞的包容性的安全框架,中國和美國在其中可以成為不可或缺的夥伴,而非不可迴避的敵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安倍給習近平的親筆信寫了啥?
羅馬大師賽上,裁判遮陽傘被吹成「喇叭花」意外走紅
韓總統特使抵京:攜文在寅親筆信,要談薩德
特朗普真攤上事了 美國會眾議員要求彈劾他:涉嫌妨礙司法公正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