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舉」,到底招納多少名將?
歷史上對於曹操的評價有很多種,褒貶不一,今天我們也不去爭辯到底哪種評價更為中肯。但是有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他愛才思賢、任人唯賢唯才,甚至秒殺當代官場很多的人才選拔任用制度。當年為了完成自己統一中國的偉業,在定製了周密的征伐計劃之後,曹操深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廣納賢才為自己的大業衝鋒陷陣。
為了廣納天下英才,曹操先後下達了三次著名的招賢令,《三國志》記載,公元210年春,曹操下達了第一招賢令,名曰《求賢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公元214年下達了第二道招賢令,名曰《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 庸可廢乎?」意思就是哪怕過去有不堪的地方,只要有才,就應該舉薦。第三道招賢令下達在公元217年,即《舉賢勿拘品行令》,「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哪怕是過去行為不端,甚至是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帶兵的本領的,都要舉薦,千萬不要遺漏了。由此可見,曹操對人才的極度渴求。
那麼好了,接下來我們就該關心下,曹操如此「唯才是舉」,那他到底收納了多少英才呢,我們大可簡單的列舉一下,先說三國猛將之一的于禁,漢獻帝初年,于禁隨東漢末年濟北相鮑信鎮守兗州,兗州牧被刺以後,鮑信擁護曹操成為新一任兗州牧,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于禁就歸屬了曹操,他的人生從此就像開了掛似的,輔助曹操過關斬將,大放異彩。細說起來,將軍王朗可以算是于禁的伯樂了,《三國志》記載:「王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簡而言之,如果不是王朗舉薦,于禁這一身的本領,怕是要被埋沒了。
還有張遼,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之一,名列曹魏「五子良將」,那麼張遼又是如何成為曹操的部下的呢,其實說來也簡單,當年張遼曾經隸屬呂布部下,下邳之戰,呂布戰敗,曹操將呂布殺死,但是卻將張遼收入自己麾下,就是因為曹操欣賞張遼的勇猛,果不其然,曹操向來慧眼識英雄,張遼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樣際遇的,還有張郃,此人最初是韓馥部下,但韓馥敗在了袁紹手下,張郃也順勢歸順了袁紹,接下來的官渡之戰中,張郃的作戰計劃不被袁紹採納,最終導致攻打曹操失敗,這個時候張郃看清了事實,袁紹並非明主,索性就此向曹操投降。事實證明,跟對了領導,才能發光發熱,在曹操手下,張郃的本領才能充分的展現,南征北戰中,他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
徐晃,作為曹操部下舉足輕重的猛將,最初只是在郡里做小吏,之後被捲入韓暹和董承的爭鬥,為求自保為自己選了條明路,就是投降曹操,曹操賞識徐晃一身帶兵打仗的本領,對其委以重任,徐晃不辱使命,最終被封為裨將軍。武將臧霸大抵也是這一番境遇最終得遇明主歸順了曹操。
事實上,因為曹操的唯才是舉而主動歸順的大將,不勝枚舉,除了上述的幾位,其他像是李典、李通、文聘,臧霸等,也都是深得曹操重用的降將,總而言之,曹操能夠打下大片江山,真真是離不開這些身懷硬本領的將士們,換言之,正是曹操善於發現人才,敢於重用,才能有後來的曹魏王國。(文/孫小燕)
※同樣自己的父親被蜀漢名將斬首,這兩個武將的做法,完全不同
※劉備為什麼要殺劉封?1500多年後,豐臣秀吉也干過同樣的事情
※三國名將的子孫後裔,孫權後代生意暢銷全球,劉備的仍在賣草鞋
※三國名將的子孫後裔,孫權後代出了一個總統,劉備的仍在賣草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什麼選擇讓姜維作為接班人?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