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元志剛:仰望星空 逐夢天文

元志剛:仰望星空 逐夢天文

元志剛:仰望星空 逐夢天文



元志剛展示他新做的天文望遠鏡。


5月17日,在運城市區一棟居民樓三樓的陽台上,63歲的退休工人元志剛架起1.2米長的天文望遠鏡,從防盜柵欄的縫隙中向遠處望。天氣晴朗,能見度非常高,正是調試望遠鏡的好時候。


元志剛是一個普通工人,卻是個資深的天文發燒友,早在30年前,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架天文望遠鏡,那個時候,他想發現個新彗星,為中國在國際天文界上爭光。如今,他做好了第二架,但想法卻變了——「我研究時空隧道。」元志剛說。

「化鐵工」的星空夢


退休之前,元志剛是運城市拖拉機廠的一名「化鐵工」,工作是將生鐵化成鐵水。


低頭化鐵水,抬頭望星空,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是如何融合到元志剛身上呢?


元志剛是臨猗縣北景村人。他上高中時,村裡來了位姓李的四川籍老師,李老師對天文知識很精通。元志剛和李老師投緣,他一有空,就到李老師辦公室聽他講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李老師當時訂閱的雜誌,上面有許多天文望遠鏡方面的知識,他每期都向老師借閱。


後來,元志剛到山西省機械工業學校就讀,學的是鑄造專業,業餘時間沒有丟開學習天文知識。


畢業後,元志剛被分配到了運城市拖拉機廠工作,工作就是「化鐵」。在此之前,他曾經在北京的一位同學家中,看到過自己夢寐以求的天文望遠鏡。


「那望遠鏡是買下的,當時就值兩三千塊錢,我上班後的工資一個月29.5元,根本買不起。」元志剛說。


沒有錢,但有一架天文望遠鏡的夢時刻抓著他,怎麼辦?


「買不起,我就做一個!」他說。


元志剛開始琢磨,鑄造專業培養出的動手能力此時發揮了作用。

純手工打造天文望遠鏡


1987年,元志剛動手製造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最重要的是鏡片,但當時根本沒有賣天文望遠鏡鏡片的。他找到一家眼鏡店,央求眼鏡店的老闆,給他從光學儀器廠買了兩片直徑80毫米的光學玻璃,這是他當時能買到的最大尺寸。


買回來後,首要任務就是把玻璃磨成自己需要的形狀和尺寸。


在兩片玻璃之間加上研磨粉,開始磨起來,順時針幾下,逆時針幾下,所有的操作幾乎都來自於他自學的內容,兩片光滑的玻璃,硬是要磨出弧度,難度堪比「鐵杵磨針」。


光是磨玻璃,元志剛花費了8個月的時間。直到一天,他對著太陽,看到陽光透過玻璃聚成一點刺目的光斑,他覺得算是成功了。


鏡片做好了,元志剛又用工廠的邊角廢料製作出鏡筒,他自己焊了支架,還用木條做成了可伸縮的三腳架,就這樣,一架直徑80毫米的天文望遠鏡在他手上誕生了,只是很初級。


元志剛的望遠鏡看著簡易,但功能卻已經能基本滿足他的要求。元志剛用這個望遠鏡看月亮、看星星。那個時候,天文愛好者流行發現彗星,很長一段時間內,和國內的天文愛好者一樣,元志剛一門心思想發現一個新的彗星。


「當時全世界每年能發現五六個新彗星,我們國家卻沒有發現一個,我就想為國家爭個光。」元志剛說。


新彗星沒有輪到元志剛發現,但是,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浩瀚宇宙,這個習慣卻自此和元志剛緊緊相隨。

退休金不多折騰勁兒不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原本紅紅火火的運城拖拉機廠因為不適應市場,倒閉了。迫於生計,元志剛不得不離開運城,外出打工,追逐星空的夢想不得不暫時讓位於一日三餐,本來每天看星星,成了難得實現一次的精神享受。


他說:「天天在外面跑,時間很緊,但天文信息,我一直關注著。」


2010年退休後,他又和老伴一起到外地幫女兒看孩子,直到今年農曆正月,老伴繼續留下陪女兒,他一個人回到運城,發現自己有了大把的空餘時間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元志剛打算再做一架天文望遠鏡。


和30年前相比,這次製造望遠鏡相對簡單多了,有了網路,所有的零部件買起來很方便。


鏡片有現成的,不需要再手工去磨了;鏡筒可以用一種管子來代替,價格甚至比以前還便宜……在網上挑了很長時間,最終,元志剛選定的是156毫米的鏡片,又找了根外徑159毫米、管皮厚3毫米的管子做鏡筒。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管子在快遞過程中受到了一點點擠壓,肉眼幾乎都看不出來,但鏡片就是放不進去。元志剛跑遍了市區各個修理店,沒有一家會修,後來還是他自己琢磨了一段時間,在管口擰上螺絲進行微調,才把問題解決了。


鏡頭做好後,他又從網上買回了目鏡、調焦座等部件,進行了組裝。


望遠鏡共有1.2米長、十來公斤重,不方便攜帶,而元志剛這次的目標就是可以帶著望遠鏡四處轉悠,哪裡合適就在哪裡看星星。

他從街上買了兩塊木板自己做了個支架,支架做好,為了便於移動,他又到自行車修理鋪找材料製作了一個小推車,把望遠鏡架在上面。就這樣,一個可以移動的天文望遠鏡做成了,這一次,在新科技助力下,他僅僅用了三個月。


7000元的製作成本,對於每月2500元退休金的元志剛來講,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他說:「我現在也沒有其他花銷,這樣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尋找時空隧道培養天文愛好者


相比於30年前去發現彗星,現在的元志剛把注意力更多集中於尋找時空奧秘。


「宇宙中應該有類似於時空隧道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還沒有掌握而已。我想用望遠鏡到太空中找找,說不定能發現什麼。」元志剛說。


當然,截至目前,他什麼也沒有發現。


讓元志剛自豪的是,通過觀測天象,他練出了預報天氣的技能,預報得還非常准。他依據判斷陰晴的準確率甚至超過了公開發布的天氣預報,讓周圍人非常佩服。


如今的元志剛獨自在運城居住,望遠鏡幾乎就是他生活的中心。每天傍晚,天氣好的話,他就將望遠鏡拆成三部分,分三趟從三樓搬到樓下,然後再組裝到一起,像推小車子一樣推著前往3公里以外的航天公園觀測天象。


航天公園是為紀念運城籍宇航員景海鵬飛天成功而建立的主題公園。元志剛覺得這裡非常合適。


經常看星星的元志剛,成了公園裡的一景,他身邊逐漸聚攏了一批天文愛好者,為了便於交流,他組建了「天文愛好者」微信群,不定期發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識,當然還有一些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今,元志剛為群主的「天文愛好者」微信群已建了5個。元志剛出了名,時不時受到邀請,到學校義務給學生講解天文知識,在他的影響下,有些學校的科學活動隊還組裝天文器材。

如今,元志剛又著手做一個直徑超過400毫米的天文望遠鏡,再設計一套輕便軌道儀。


「口徑越大,聚光率越強,解析度越高,就能觀測得更準確。」元志剛說,「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和認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參與者。」


本報記者胡增春通訊員陳永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