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樂器+一首歌+一支舞,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今天颳起「印尼風」
撰稿:文遠
視頻:向光
5月18日,來自北京印尼萬隆校友會群星昂格隆樂隊的老歸僑們演奏印尼傳統樂器昂格隆。(視頻來自華輿,手機拍攝)
5月18日,來自印尼的老歸僑李奎堂(右)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字畫。(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輿 王駿/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傳播中外文化,品味多彩世界」主題活動,邀請了印尼歸僑、僑眷們展演印尼的傳統歌舞和民族樂器,捕輿者也去湊了熱鬧,在博物館感受了一把熱帶風情。
5月18日,來自北京印尼萬隆校友會群星昂格隆樂隊的老歸僑們用印尼傳統樂器昂格隆演奏。
丨一件樂器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主題活動中,開場節目是昂格隆樂器演奏。昂格隆是印尼的國樂器,構造簡單,由三個竹筒,四根竹子組成,被印尼人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印尼歸僑們身著印尼傳統服裝紗裙登場,左手提樂器的上角,右手左右搖動,演繹了《甜蜜蜜》《萬隆頌》《鸚鵡》等曲目。音樂的音色很動聽,沒得挑,但對於樂器的演奏,在捕輿者看來,要流暢地奏出樂曲其實非常考驗演奏者的默契。
「一個人搖好不行,得六個人搖好,有一個人搖不好也不行。」北京印尼萬隆校友會群星昂格隆樂隊隊長李奎堂對捕輿者說,每個昂格隆代表一個音高,演奏時每人執一件,按樂曲旋律的需要,各人搖動自己所執昂格隆的音高發音,連成旋律。
奏出完整的旋律需要每個人配合,而這種團結合作的方式是李奎堂所看重的。通過排練和演出,歸國華僑以及僑眷可以經常溝通,讓大家更有凝聚力。
5月18日,來自印尼的歸僑、僑眷教授北京觀眾使用印尼樂器「昂格隆」。
演出結束後,李奎堂邀請三位觀眾上台「玩耍」了一把昂格隆。郭瀟瀟是受邀者之一,在她看來昂格隆搖動起來很靈活,竹子一提、一搖,就能發出很美的聲音,挺神奇的。
5月18日,印尼歸僑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演唱印尼民族歌曲。
丨一首歌
「印度尼西亞,我的故鄉,是我最熱愛的美麗國家,是我生長也是永遠崇敬的可愛地方。」在樂器演奏結束後,印尼歸國西城區僑友合唱團演唱了《椰島之歌》。
印尼語版《椰島之風》的歌詞捕輿者雖然沒聽懂,但根據抒情的曲調還是能在心中勾畫出印尼椰樹成林,水繞山巒的風景。
「從小對印尼有一種感情,感恩這塊土地養育了我21年。」合唱團成員丘益鳴出生在印尼,今年已經80歲了,每當唱起《椰島之歌》,他總能想起印尼的山山水水。
《椰島之風》是僑友合唱團經常演唱的歌曲,在丘益鳴等印尼歸國華僑的記憶中,這首歌在印尼傳唱度很高。在他曾經就讀的印尼華文中學,《椰島之風》常在音樂課上被唱起。
5月18日,來自印尼的歸僑、僑眷表演印尼舞蹈。
丨一支舞
樂器演奏過了,歌也唱了,館方請上了北京印尼聯誼會選送的印尼舞蹈《歡樂的集市》。
舞蹈表演者之一、印尼歸國華僑黃秀芬向捕輿者介紹,在印尼,每月都有集市,集市上有賣水果的、賣飯的。早上,老朋友在集市上相見,會跳起舞蹈。她就根據這一場景編排了這支舞蹈。
舞蹈的配樂也源於印尼。當年歸國時,黃秀芬從印尼帶回一盤磁帶,之後在北京的一家音樂製作工作室,對《歡樂的集市》的配樂做了處理。
「集市上的節奏是慢的,加快音樂節奏,這樣更快樂。」音樂製作人根據黃秀芬舞蹈的節奏,調整了音樂的節奏。無論是舞蹈還是配樂,這樣的中國本土化嘗試深深吸引了現場觀眾。
參加主題活動的演員大多為七八十歲的印尼老華僑,古稀耄耋之年,歸國五六十年的他們,還在合心合力地為中國與印尼的交流到各地演出。他們在一場又一場的演出中既回想起在印尼的18歲,又期待著中國與印尼兩國關係的發展。
※這22部曾在戛納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你看過幾部?
※逛逛這個星球上的奇葩博物館才是正經事
※義大利國籍法要改?我們和 4 位在意「華二代」聊了聊他們對「入籍」的看法
※關於留學,新東方剛剛發布的「白皮書」呈現出這幾大趨勢
※打算回國創業的海外華僑華人看過來!第16家「僑夢苑」在寧波掛牌啦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