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講述「中國如何成為中國」的展覽
「帝國時代」與中國身份認同的形成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帝國時代:中國古代秦漢文明」上,人們可從藝術品中看見中國人身份認同形塑的軌跡。
在講述史詩方面,誰也比不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去年春天,它把帕加馬帶到了紐約,在宏大和微妙之間取得了平衡。它還把中世紀的耶路撒冷空運到了這裡,完整地呈現它龐大的多元文化。現在,在「帝國時代:中國古代秦漢文明」(Age of Empires: 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221 B.C.-A.D. 220])展覽中,它以宏大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中國成為中國的過程,如同生活一樣奇特而溫暖。
我們當然熱愛生活,熱愛它的所有細節:連翹枝頭的麻雀;書籍、檯燈和深夜的咖啡;電話里一位朋友的聲音。中國古代人也熱愛生活,想讓它永遠繼續下去。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相信那是有可能的。
他將死亡視為一種恢復力量的小睡,自己會在陵墓中醒來,充滿活力。他的墳墓和塵世的家一樣,只不過更好、更有趣。他把自己的陵墓設計得好像一座地下馬阿拉歌莊園(Mar-a-Lago),擁有無數的亭台、極佳的風水和強大的武裝力量。至於照明,它用的是蠟燭,那是當時能買到的最昂貴的照明工具,保證在他搬進去之後能一直燃燒。他死於公元前210年,那時,陵墓的門最後一次被關上。
Jake Naugh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正做著舞蹈動作的漢代陶制女舞者。
在周一開幕的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場展覽上,黑暗中閃爍著光芒,令人如痴如醉,展出的160件物品來自中國的32家博物館。在過去20年里該博物館對中國古代文物的幾次展覽中,這一次很可能是視覺上最具衝擊力的,也是情感上最可親近的。有一種藝術類型是大都會博物館最擅駕馭的:皇家珠寶。但是這一次,就連這些東西也顯得目的性十足,因為在它所追溯的中國的那個時代,通過藝術推廣帝國和企業品牌的概念還處於實驗階段。
到公元前3世紀,年邁的周朝走完了自己的旅程,諸侯國之間不斷爆發爭奪地盤的戰爭。其中的秦國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第一次統一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武力,但也是通過一種如今的商學院所教授的管理智慧。
秦朝的統治者名為嬴政,他認定,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宣揚團隊精神:讓所有人擁有同樣的公民身份,並保持那樣的身份。為此,他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他下令使用統一的書寫文字,這讓他控制了政治話語權。他開始修建長城,用磚塊和灰漿宣告「我們」和「他們」的對立。
Jake Naugh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秦代陶制雕塑「跪著的射手」。
所有這些的作用是在不同的人群中創造了一種基本的共同身份感,一種秦人的身份感——或者用可能源自「秦」的現代英語的說法,一種中國人的身份感。
這種工商管理碩士的思路奏效了,或者說對嬴政本人奏效了。他成了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給自己封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稱號——秦始皇——並在中國西北部的西安附近修建了一座陵墓,以彰顯自己的顯赫。至於墓里有什麼,只有文字記載(亭台、蠟燭等,它從未被發掘)。但是,它的存在造就了20世紀晚期的一項偉大的藝術歷史發現。1978年,考古學家根據當地農民的指引,發現了陵墓附近埋葬的一支由約7000尊真人大小的陶制士兵組成的軍隊。
其中五個——四個站立,一個跪著——揭開了大都會博物館這場展覽的序幕(以及和他們一起被發掘出來的兩輛被埋藏的戰車的現代複製品)。他們或者他們的同伴被不停地巡迴展出,但依然充滿魅力——結實的身體,個性化的面孔,是用模具造出來的,但又有所變化。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墓地另一部分發現的一個不太常見的人物雕塑,那是一個強壯的宮廷藝人,上身袒露至腰部,肉體的每一個褶皺,肌肉的每一處膨脹都被精細地呈現了出來。
Jake Naugh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飾有公牛和騎士的寶螺盒」細節。它是在一個與滇文化有關的遺址找到的漢代銅製容器。
它的大小和自然主義風格在當時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那麼它的來源是什麼呢?史學家們指出了一個可能的來源: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帶入亞洲(比如到了帕加馬)、而後經商路滲入中國的希臘藝術。不管起源是什麼,這件新雕塑展現了秦人風貌的另一個側面:世界性的品味。但是,儘管它有這麼多創新,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創新,秦的統治十分短暫,只有15年。這位皇帝花了大量時間去旅行,巡視自己的疆土,但也是為了尋找不死仙丹。他的猝死引發了戲劇性的暗殺、自殺和內戰,堪比一出大戲,直到另一個名為漢朝的皇權取代了秦朝,並延續了四個多世紀。
漢代藝術家追隨秦代先人的步伐,但也有所調整。有一段時間,他們保持著對現實主義的興趣,不過似乎將重點從人轉向了自然界。本次展出的漢代雕塑中的最具個性的作品是動物:像神一樣雄偉的馬;栩栩如生的大象,雖然它對中國來說屬於外來物種。甚至連常見的家畜家禽——雞、山羊和豬——也都用移情手法進行描繪;你幾乎能聽見它們在咯咯叫或呼哧呼哧喘氣。
漢朝進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權的帝國統治,對外向全球擴張疆域。這一點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能明顯看出來,物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不斷增長,比如經陸地和海洋從阿富汗、印度、波斯、歐亞大陸的游牧地區和地中海帶來的鑲金首飾、紫水晶項鏈和奢華的紡織品。
Jake Naugh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左起)「武士」,「宮女」和「太監」。這些陶制雕塑都來自漢代。他們的作用是在陰間為皇帝提供服務,武士提供保護,太監和宮女照顧日常生活。
一些最奇特的作品來自中國本身。一件引人注目的精美青銅寶螺容器上鑲滿小巧的人物,很像勃魯蓋爾畫中的喧鬧集市景象,它是滇文化的產物,在如今的雲南省,漢代宮廷記錄將那裡的人稱為「西南蠻人」。
這是帝國主義還是地方偏狹觀念在作祟呢?它們可能是一回事。它們都能激勵人們塑造一個排他的團體身份。漢朝人就是這樣打算的,儘管這並未阻止他們大量借鑒其他文化,包括前代先輩。
和秦代人一樣,漢代人,至少是上層社會的人,把注意力放到了來世上。這場展覽的大部分物品來自墳墓。許多物品是專門用於殯葬的。和世界各地的很多藝術一樣,基本的靈感包括政治和個人兩個方面。藝術宣揚和強化了文化的根基,也就是等級制度。它也回應了人類想要長生不老的心理需求。
Jake Naugh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帝國時代:中國古代秦漢文明」上展出的漢代王妃竇綰的金縷玉衣(局部)。
漢代的精英不惜花費重金,以確保自己能夠存續下去。一個名叫竇綰的漢代王妃的親屬將她的屍體裝進一件連體衣中,它是用2000顆用金絲連起來的玉塊做成的,玉石當時被認為具有防腐作用。本次展覽展出了這件連體衣,我們穿過佐伊·弗洛倫斯(Zoe Florence)戲劇化的展覽裝置作品的通道時,那件連體衣看起來像一個沉睡的外星人,一個耐心等待被喚醒的時空旅行者。然而,周邊展廳里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安置這位旅行者在地球上的生活:刻成玉熊的小暖爐;綉著「延年益壽」字樣的絲質枕頭;一個正做著舞蹈動作的袖子長及踝部的陶制舞者;一個大酒罈子,它2003年出土時裡面還盛放著漢代的酒。甚至還有一幢豪華的高大建築,或者說建築模型,以及可以照亮它的燈具,其中一盞燈像一顆樹,它像春天發芽那樣長出了鴨子和游龍。
這場展覽是由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藝術策展人孫志新(Zhixin Jason Sun)在策展員陸鵬亮的協助下組織的。展覽結束處有一個低矮的關閉的門,它是為墳墓製作的,用石頭刻成,並繪有來自人間和天上的人物畫像。如果你穿過那扇門,你將進入或離開哪一個世界?你是否偏愛其中一個?
答案可能存在於懸掛在展覽出口牆上的一件物品中。它是一個圓形鎏金銅鏡,邊緣刻著的文字寫道:「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裳元吉,有紀綱。」對秦漢人來說,無論你去了哪裡,在此生還是來世,你都在中國。
※博物館日福利 各大中國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大開眼界
※5.18國際博物館日
※能從壁畫中按圖索驥到絕跡建築,這種毅力誰有?!
※太珍貴!這些文物禁止出國
※國際博物館日到來 細數博物館的挑戰與應對
TAG:全球博物館 |
※一場雪後,中國美如畫
※下一個「科技超級大國」——中國發展成果令美國嘆為觀止
※近代一國在中國建立「國中國」,二十多國家承認,成中華最大恥辱
※哇!這就是中國!一位美國網友眼中的「中國奇觀」
※德國這行為讓中國如鯁在喉,中國給出的解決方案讓德國噁心至極
※外國媒體吹捧中國最新驅逐艦,稱其世界第一,中國依舊穩步發展
※除了香港,英國歸還給中國的另一座城市,如今發展得令英國後悔!
※又一大國和中國決裂!公然挑釁要「佔領」南海,中國如何反擊?
※他參與了美國的核武研發,是世界一流核武專家,後成為中國兩彈一星之父
※把中國放在第一位的國家,國民見到中國人感動的流淚
※美國這回打臉了!想對中國這領域技術封鎖,但中國卻造出世界第一
※這兩國和中國隔半個地球,一國國語是中國話,一國靠中國人才獨立
※中國原來是這樣!韓國人表示到了中國才知道韓國low爆了
※中國或成AI領域第一大國 日媒報道中國AI發展三優勢
※六分之一美國人都有智能音箱 中國市場如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的書法
※厲害了,我的國!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中國空軍實力如何?這次美國專家說了實話,中國人該沸騰了
※中國最神奇的村子:一半在中國一半在外國,村民天天出國
※外媒稱:這一幕表明,中國國產航母將很快海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