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沒辦法的事,別人也沒有辦法

你沒辦法的事,別人也沒有辦法




我經常會收到很多人關於工作的抱怨: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該幹嘛;


工作沒有成就感,難道一輩子就這樣了嗎;


無數次想辭職,又怕辭了職之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有人還會問我:「我到底要怎樣,才能成為和你一樣的職業生涯規劃師呢?」



我常常會告訴對方:「事實勝於雄辯。人們判斷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是否值得信賴,比文字更重要的是,這個規劃師自己是否從困境中走了出來,是否已經活出了讓人羨慕的狀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路比誰輕鬆,唯獨你經歷過和他們一模一樣的痛苦、迷茫和困惑,但是你走出來了,你的故事本身就是對你最好的詮釋與證明。」



01




我不喜歡我的專業,也不喜歡我的工作。



先把不喜歡的事情做好。



工作一年,困擾我最深的就是,大學的會計專業不是我喜歡的,又不確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就做了對口工作,成為一名會計。



這個志願是母親幫我填的,按照她的說法,這是門技術,學好了不說發財致富,至少可以生存無憂。



剛畢業那會兒,對工作「心不甘情不願」促使我迅速成長,當時抱著最簡單的一個想法:

如果我能把這份工作做好,是否還會像今天這樣迷茫呢?



那時候我的工資很低,也看不到未來。直到有一次我遇見一位比我只大幾個月的領導,她對專業的鑽研與韌勁,深深刺激了我。她的成長環境比我慘多了,但人家就是靠著自己的奮鬥,做到了公司中高管的職位。在她的指導下,我漸漸對這份工作不那麼討厭了,迷茫也不再明顯。




02




職業枯竭期,別人覺得我活得很好,我卻焦慮得每天上班不想起床,下班不想說話。


學習心理學,了解迷茫的根源。



28歲,我做到了財務經理。那時的成績在外人眼裡是認可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母親當時的話都實現了,我完成了上升,達到穩定狀態,收入、生活都很不錯。



可到了三十歲左右,我發現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我每天早上賴在被窩裡不想起床,一睜眼就能知道今天大概要做什麼,上班等下班,下班回家不想說話,賴在沙發里懶得動。



年幼的孩子過來找我玩兒,可我總是因為心情不好而沖他發火,發完火後又特別後悔。



我突然意識到,我遭遇到了傳說中的「職業枯竭」,我的收入和地位光鮮,可感受不到意義。



我開始閱讀大量心理學書籍,參加學習小組,漸漸梳理清楚迷茫的根源。回過頭看當初的選擇:是因為父母覺得這個專業不錯,我就學了這行並做了這行。



原來我並沒有發自內心熱愛工作,十幾年如一日地重複,也只因捨棄不下這份看似旱澇保收的收入。我被這些外部動機主導多年,最終喪失了熱情。



我第一次萌生出轉型的念頭。



32歲,我主動辭去財務經理的職位,轉型做財務培訓師,這是我職業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一次的決定,母親覺得,我一定瘋了。



發現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03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和忘我時刻。



在職業選擇上,我們常常誤解了「喜歡」這件事。就像你喜歡一個人,那是一種感覺,可真正愛一個人,必然要全心全意付出。



職業也是如此。



所有問題不是尋找喜歡的事,而是尋找一件願意投入所有熱愛的事。



想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我是從這幾個線索入手的:





  • 從小到大,你可曾有過巔峰記憶?曾因什麼事受人認可或表揚,甚至矚目?





  • 你可曾有過短暫的忘我時刻?完全投入忘記時間的那種。還記得你當時在做什麼嗎?





  • 如果不考慮錢的因素,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回想過去,寫作與演講是我最擅長的。



寫作方面:上學那會兒,我的作文和周記一度成為語文老師用來激勵其他同學的工具,最後我的作文成為「免檢範文」——只要老師看到是我寫的,根本看也不看,直接拿起來當著全面同學的面朗讀。



演講方面:學生時代,我最喜歡上台演講,另外我還積极參加各種辯論賽。最讓我感到愜意的,就是我在台上滔滔不絕,台下的人聽得如痴如醉。



表達給我帶來快樂。




04




工作很痛苦,我該不該辭職?




你發誓你不是因為這件事太難了才想走嗎?



正猶豫要不要辭職之際,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經驗之談,那就是——

你發誓你不是因為這件事太難了才想走?如果你正在糾結要不要辭職,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思忖良久,越來越堅定一件事,那就是,我想辭職,不是因為我勝任不了這份工作,而是因為這份工作給不了我想要的意義。



辭職後沒多久,我找到一家培訓機構。面試那天,負責人讓我先聽聽其他應聘老師的試講,看到前面幾個應聘的人在台上面紅耳赤磕磕巴巴,我鼓起勇氣告我那位負責人,讓我去講吧,給我五分鐘就好。



五分鐘,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我繪聲繪色把一個會計案例講完之後,我看到的是他們驚詫的目光。後來在場的兩位教學負責人就開始搶我,我一時被巨大的喜悅與幸福包圍了。



那一天我所感受到的認可,遠遠超過了十幾年來做財務獲得的認可。




05




如果轉型了,之前的積累會浪費嗎?




世上沒有白走的路,但前提是,你走的每一步都要算數。




既然干一行,就要做出個樣子來。



何以解憂?唯有死撐。



那些讓你頭疼不已的工作背後,往往有可怕的問題需要你自己去解決。



多少人都想辭職,但為何遲遲不動?



因為他們缺乏辭職的底氣與資本。



他們無時無刻不是活在惶恐當中,雖然現在的工作味同嚼蠟,可一旦放棄了,自己又能做什麼呢?




還是那句話,在

職場中,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迴響,但每一次迴響,必能找到源頭。




自由=能力

-

慾望。



很多人追求的財務自由也好,時間自由也罷,如果慾望過強而能力不夠,放眼望去似乎有千萬條路,但細細想來卻沒有一條路能走得通。




這個時候你需要沉下心來,在本職崗位上多挖掘多鑽研,說不定就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在培訓機構擔任老師的期間,學校讓我們這些實操老師負責學員的就業輔導工作,我身邊的同事們都認為,就業有什麼好輔導的?



可我卻覺得,就業輔導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我打聽到,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職業,叫做職業生涯規劃師,不過要學習的話,需要投入相當的金錢和時間。



我問領導:「如果我去學職業生涯規劃師,學校能報銷我的學費嗎?」



領導搖頭:「就業指導隨便搞搞就好,你幹嘛那麼當真?再者說了,如果所有老師都想你這樣報名考這個玩意兒,學校還不虧死?」



既然不給報銷,那我就自費學習。



我做人做事始終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我要麼一開始就不做這件事,如果做了,就要把這件事做好,否則我砸的是自己的口碑和招牌。



再好的單位,充其量也就是給你搭建了一個平台;而在這個平台上,你能積累怎樣的能力,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看待今天的工作的?



如果你發誓你用盡全力去拼了,你一定會很快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





06




什麼是值得一個人終生投入的事業?




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試著用它來拯救更多的人。



這句話,來自黃有璨老師,寫在他三十歲的當口。



我始終堅信,我在職場中這十四年來走過的路,一定有更大的意義和價值。



我的眼光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幫助有限的培訓班學員了,我還要做一件更大膽的事情,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他們的迷茫與焦慮,在我身上同樣發生過,只是我走出來了,我願意結合思考、分析與總結,以文字為橋樑,鏈接起網路兩端的你和我。



如今我有個最深切的體會,那就是我的精力與時間有限,諮詢以及問答所能幫到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我的文章獲取方法與力量,最終依靠自己走出困境,因為獨立這件事,最痛苦也最關鍵。



這就是我為何從一名培訓師轉型為職業生涯規劃師及職場作家的原動力。



很多人問我:「老師,我不知道適合自己的事業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




「先自己想辦法走出當前的困境,等你有一天真的走出來了,你再回顧下,到底是什麼救了你?再去拿這樣東西,去拯救更多的人。」



——這,就是最合適你不過的事業了。



···




作者 |

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趙曉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請告訴孩子,有些秘密絕對不能保守
傅佩榮:你了解自己的生命結構嗎?
伴侶間,到底該不該看對方手機?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沒有辦法的故事
沒有辦法的辦法
沒辦法,就是人好看
再也沒有辦法喜歡別人,包括你
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
我沒有辦法把自己交給別人
「掐指一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沒辦法,這就是愛情
你這樣妨礙執法造不?!別以為拿你沒辦法
我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
溥儀在偽滿洲國是傀儡?這些事他不同意辦不成,日本人也沒辦法
真拿你沒辦法!
沒辦法 家裡人不同意……
慧律法師: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他不聽經聞法,就沒有辦法了
沒辦法,我就是喜歡呀
女人沒有辦法放下你,才會故意做這幾件事!
為什麼我都是很真誠的對待別人,卻總是沒辦法和別人走心呢?
我沒有在等他,只是沒有辦法喜歡上別人
為什麼現在社會裡很多人相愛卻沒辦法在一起,在一起卻沒辦法相愛
如果你想刪好友,那我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