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油價難以預測?
問題每講一遍,總會有所不同。那些長久以來困惑經濟學家們的問題總是存在無數個謎底。保羅?克魯格曼曾經悲觀地說,「經濟學中關鍵的難題從不會得到重新解決,它們只會慢慢消失。」世界能源價格及其走勢恐怕是這些「關鍵的難題」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
當今世界,「能源已經成為政治和經濟力量的通貨,是國家之間力量等級體系的決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質進步的一個新的籌碼。獲得能源成為21世紀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能源對於今日中國意義重大,能源安全已然成為「國之大事」,甚至可謂「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李侃如和戴維森(Kenneth Lieberthal&William Davidson)指出,「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國內經濟政策問題,已經成為關係中國國家安全的高政治性問題。」能源不僅是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
石油是能源的核心。保羅?羅伯茨曾形象地描述道:「石油或許是能源太空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是20世紀政治和經濟學的輝煌、傑出的塑造者,並佔有世界能源市場約40%的份額。」美國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小約瑟夫?奈則將石油稱之為「權力的源泉」。
探索國際油價波動的規律正是本書的主要目的,其意義在於以下方面。
第一,石油作為全球核心能源,既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也是國際政治中的「權力源泉」。由於資源的可耗竭性,石油成為世界主要大國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金凱德(Kincaid,1983)指出,歷史上大多數時期的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赤貧之中和稀缺的邊緣,因此毫不奇怪,資源稀缺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問題。因此,石油價格的波動是供給和需求雙方以及金融市場各種因素綜合波動的反應,也是產油國和消費國兩大國家集團國家權力消長的反應。因此,油價波動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的變遷。價格波動是石油問題的「綱」,綱舉則目張。只有弄清國際油價的波動機制,深刻把握國際油價的波動規律,才能實現國家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內,以合理的成本可持續地獲得經濟增長必須的能源供應,並能有效地採取預警措施,最大限度地平滑石油價格波動周期與我國產業經營周期不協調而給實體經濟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同時,採取相應的政策,處理好與主要產油國和消費國的關係,保障國家石油安全。
第二,國際油價波動機制經歷了十分複雜的演變過程,但目前尚無一個比較完善的分析框架可以幫助研究者和決策者相對容易地把握油價波動的規律,這使得解釋和預測油價波動趨勢極其困難。國際油價波動是否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本身就存在很大爭議。現有的文獻要麼很簡單,缺乏邏輯;要麼很複雜,很難說清楚問題。義大利經濟學家阿爾伯托?克勞認為,沒有一種理論模式能經得起事實的檢驗,儘管理論經濟學者們似乎並未意識到或者擔心這一點,石油資源在地緣政治上的分布使我們不能相信決定石油市場供需平衡的條件或知道石油貿易商作出相應選擇的因素是純粹的市場機制或理性的經濟參數,經濟模型或理論在未來將不能夠像過去那樣為我們提供如此大量的幫助。
我在之前的研究過程中也發現,關於石油價格的問題幾乎每年都驚人的相似,而關於問題出現原因的解釋卻每年都不相同,大部分國際機構對油價的預測都與實際走勢相差甚遠。可能也正是鑒於這種情況,美國著名的智囊機構蘭德公司乾脆就放棄對油價作任何預測。
我深深感到,用經濟學對未來油價作出預測的可信度是不太高的,即便是最權威的經濟學家、經濟機構使用最精巧的經濟模型。物理學家海森堡曾在其《物理學與哲學》一書中將觀察者和被觀察對象之間的互動描繪成「測不準」(原理)。實際上,社會生活領域同樣存在著「測不準原理」,即觀察者對觀察對象有著自然的影響。而經濟學家們所使用的模型,也不過是觀察者剔除其他因素而給出最主要變數的關係罷了。而我們知道,所謂主要的變數,無非是由觀察者選定,至於其是否真的「主要」,實在很難說。也許在觀察者看來最「次要」的因素,卻是最主要的決定變數,而這一點恰恰被我們忽視了。比如,197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混沌學開創人之一E.N.洛倫茲在美國科學發展學會第139次會議上發表的題為《蝴蝶效應》的論文指出,「巴西叢林一隻蝴蝶偶然扇動翅膀,可能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捲風。」
還有一種現象就更為奇特。這就是被哲學家卡爾?波普在其《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稱之為「俄狄浦斯效應」的現象。簡而言之,就是預期可能會自我實現。比如,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投機集團下屬的研究機構發布的預測報告。當油價上漲到60美元的時候,他們馬上入市做多並發布報告宣稱油價還要再漲。在更多的人對此信以為真的時候,價格馬上被推高。這個時候,俄狄浦斯效應發生了,預期真的自我實現了。當他們認為價格已經不可維持的時候,他們就會提前拋售手中的資產。對油價的預測之所以被人們需要並不在於其準確與否,而僅僅在於人們需要一個預測。這個預測最好是由「精確」的數字組成,由權威的機構發布,或者由權威的經濟學家說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預測的「可信度」。凱恩斯曾經說,他寧願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很顯然,確定性乃是人類認識領域中星星點點的幾個小島,而不確定性則是島嶼周圍的汪洋大海。我們認識紛繁複雜的經濟生活,能夠做到模糊的正確已經相當不錯了。
對於預測這件事情,我的博士導師張宇燕教授經常講的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防部的專家在預測天氣時發現,一個星期之後的天氣是沒有辦法預測的。這些專家聯名給美國國防部寫了一封信,說他們無法預測天氣。國防部一位將軍給他們回信指出,你們說的完全正確,但是我現在需要十天之後某某戰區的氣象預報。這說明儘管氣候不可預測,但是預測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預測,就意味著你是完全行進在黑夜裡,如果你預測了,至少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有一些準備。
預測油價的情況與預測天氣差不多。儘管預測可能不夠準確,但現實生產、生活中,我們需要這個不準確的預測。而現在科學技術和經濟模型在現實需求的引導下,在預測精度上確實也出現了很大的進步。比如,我們現在已經很相信電視里每天發布的氣象預報,儘管偶爾會有些預測不準的情況。
第三,在金融全球化和石油金融化的背景下,石油期貨市場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主要經濟體,特別是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和相關經濟政策的影響。傳統的供求框架無法解釋當今的石油市場及其價格波動。美國是如何通過貨幣、金融政策影響油價波動?其邏輯關係如何?又將會產生什麼後果?鑒於石油的資源屬性逐漸讓位於其金融屬性,而目前業界和研究界對這一新變化還知之甚少,對於如何應對這一新趨勢還顯得底氣不足,我們將著力研究石油的金融屬性及其對油價波動的影響。
從國際石油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2003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經歷了自1861年以來最長的一次上漲周期,油價從2003年的25~30美元暴漲至2008年七月份每桶接近150美元,在五年內上漲了五六倍之多。但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給石油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2008年7月中旬以後,國際油價步入下跌通道。2008年9月16日,石油價格跌破100美元,到12月31日收盤時,紐約市場的WTI現貨價格為39.25美元。僅從2008年來看,上半年國際油價從100美元暴漲至147美元,升幅近50%;下半年則從147美元跌至40美元以下,跌幅達到70%,是歷史上最短時間內最大的跌幅。
驅動油價這樣大起大落的因素眾多。世界上有一部分人認為是供需的基本面因素推動油價漲跌,而另一部分人則將油價的大起大落歸罪於投機炒作。這一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作為學者,我們認為,需要跳出這些無謂的爭論,透過現象看本質,重新審視石油的基本屬性——一種自然資源、一種被大規模生產與大規模消費的商品、一種金融資本的投資對象,從石油貿易方式和定價機制入手探討油價大起大落的原因,對石油價格的波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從而分析基本面因素和投機行為在油價劇烈波動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由此對未來國際石油市場和油價走勢作出判斷。
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簡明、清晰、邏輯較嚴密並且經得起歷史數據檢驗的分析框架。運用這個框架,我們可以根據對未來形勢的若干可能情景來推斷國際油價的不同波動趨勢及其概率,為國家或者公司的能源決策提供參考。
書名:石油的邏輯——國際油價波動機制與中國能源安全
作者:管清友,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8.00
※做好兩個「6」,你家男孩紙666
※解讀談判中拒絕的潛台詞
※有一個吃貨男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插入價值「熱得快」
※何處還鄉:風中的稻殼
TAG:書問科普 |
※提前預測颱風為什麼如此困難?
※預測為什麼要收費
※人的運勢真能算出來嗎?八字預測可以測什麼?
※地震可以預測嗎?
※什麼是降價利器?以價換量效果如何?抗癌藥集采與談判品種預測
※易經為什麼能夠預測?
※為什麼看風水,算命理,預測不算空卦?
※六爻可以用來預測什麼事
※預測命運的真諦究竟是什麼?
※「油價神燈」的預言:主流預測都錯了,原油將跌回45美元
※八字預測命理就是能預測出什麼來
※春節檔,為什麼我們都預測錯了?
※一幅圖搞清楚,《易經》為什麼能預測?
※我們能預測地震嗎?
※預測價格與內容
※驚人!局長說了什麼話讓預測機器人無法預測?
※命理諮詢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命理預測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心理測試:3匹狼,哪一匹最兇猛?測你預測危機的能力有多強!
※骨齡為什麼能預測身高?
※人類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