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曾派遣船隊出海 打開通往海外貿易道路
從太空俯瞰地球,深邃的天幕上,大面積的海洋把它裝點成一顆藍色的玻璃球。藍色的邊緣,壯麗蜿蜒的海岸線勾勒出七大洲輪廓。而在亞歐大陸的東面,從鴨綠江口到北侖河口,悠長的中國海岸線上明珠般鑲嵌著星羅棋布的港口。過去2000多年裡,從這裡出發,閃耀著東方魅力的絲綢穿越了三大洋,連接希臘、羅馬、埃及、波斯、印度等文明古國,以「此物只應天上有」之美征服了世界。而作為擁有最長海岸線和眾多港灣的省份,廣東先民「善舟楫」,在這條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的「黃金海岸」上,南粵200多個大大小小港口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正史第一次有關
海上絲路的記載
沿著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海岸線驅車,從廣東徐聞縣南山鎮二橋村隔海望去,三座小島的輪廓,在午後的逆光中,依次浮現在我們眼前。「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大漢三墩」。如果不是帶路的徐聞「縣寶」老吳介紹,我們怎麼也不會把它們與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為重要的出海港聯繫在一起。
要問海上絲綢之路從哪出發,徐聞註定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古港。《漢書·地理志》就記載了一次西漢時期、從徐聞出海的遠洋航行。當時正值漢武帝劉徹統治時期。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抗擊匈奴,在河西走廊長期被匈奴控制的情況下,漢武帝十分渴望找到新的通道去往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失敗的張騫回國後,帶來了一個有意思的信息:在大夏國,張騫發現來自四川的絲綢、竹杖和枸醬,已經先於他抵達那裡。打聽得之,它們是從大夏國東南方向的印度輾轉貿易而來。
公元前120年,從南方進貢的一頭大象更是給了漢武帝靈感。據負責運送貢品的官員說,大象是從海外用珍珠交換回來的。
難道南方的海上,還有一條通道可以到達西域?
大約在公元前111年—公元前87年期間,漢武帝派遣屬於黃門(皇帝近侍)的譯長招聘「應募者」組成了官方船隊,「自日南障塞(時屬西漢,今越南峴港)、徐聞、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出海。船隊沿著中南半島,經今天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等地,遠航到黃支國(今印度康契普拉姆),最後抵達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返航。
這次遠航儘管沒有如願到達西域,卻意外地打開了一條通往海外的貿易通道。這便是正史上第一次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記載。
船隊出海攜帶的黃金、雜繒(絲貨),換回了珍珠、綠寶石以及各種奇石異物。此後,黃支國也多次遣使來漢,公元前85年甚至還進獻過犀牛。民間的經商往來也隨之逐漸形成。
1990年,徐聞考古發現的290多座漢墓,出土了「萬歲」瓦當、水晶珠、琉璃珠、琥珀珠等大批文物,印證了徐聞在海上絲綢之路史上的超凡地位。
200個大小港口
演繹千年傳奇
位於廣州黃埔區穗東街廟頭村的南海神廟正門上,「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靜靜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此地古為扶胥港。594年,隋文帝下詔祭四海,在此修建神廟。唐宋時期,中外商船必在此祭拜南海神,祈求出海平安。
儘管《漢書》記載的出海港只有日南、徐聞、合浦三個,但從地理上看,徐聞、合浦的內河行船與陸路交通並不方便,日南與內地更無內河相通,來自中原的絲綢等貨物要直接運抵這裡十分困難。
相反,位於珠江入海口的番禺(今廣州)是當時全國的九大都會之一,《史記·貨殖列傳》稱其「乃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是各類貨物的集散地。從番禺出發,更有越城道、九嶷山道、騎田道、大庾道等多條水路連接長江水系,直通洛陽、長安。因此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啟臣大膽推測,徐聞、合浦當時很可能是番禺的外港。
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介紹,從廣東出土的漢船模型來看,當時的船舶為平底船,穩定係數較差,難以抵抗南海的大風大浪。此外,當時的船舶噸位不大,裝載了貨物後,再儲備船員生活所需的淡水、糧食等必需品就極其有限了。因此番禺出發的商船只能沿海岸行駛,一是減少風浪的襲擊,二是沿路補給,並由日南、徐聞、合浦正式出海。
於是,漢武帝組織的那次遠航也許還有一個「前傳」:使團帶著黃金、絲綢從西安出發,沿水路南下先抵達番禺。當時的番禺富庶繁華,在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從海外交易來的各種奇珍異寶,船員們嘖嘖稱奇。在番禺休憩整頓後,船隊出珠江口再沿海岸線向西南行駛。抵達徐聞、合浦、日南的時候,也許還不是秋冬季節,由於當時航行動力主要靠風,於是船隊又稍稍停靠,一是補給淡水和食物,二是等候利於南下的東北季風吹起才真正出境。
因此,廣州在海上絲綢之路史上「資格最深,歷代相沿,唯一不衰」的傳奇很可能在漢代就已掀開。此後2000多年間,儘管內河航道和海岸線時有變化,港口具體位置時有遷移,但除了南宋末年到元朝的100多年間因被泉州港取代而位居第二,廣州一直穩居海上絲綢之路第一大港的位置。南海神廟千年不滅的香火和「海不揚波」的祈願正是最好的見證。
正是這數千年不斷的積澱,中國南部的廣東漫長海岸線上,曾經形成了大大小小200多處港口。
江海聯運的
獨特地理優勢
實際上,類似番禺和徐聞這樣的「親密關係」,在海上絲綢之路史上比比皆是。比如粵東繁榮於不同時期的諸多港口——唐宋的鳳嶺港、宋元的辟望港、明清的樟林港、清末的汕頭港等,已故的廣東經濟學界老專家杜松年曾著文指出,它們處於廣州和泉州兩個大港之間,繁盛時期也多有重疊,船舶、貨物、人流勢必往來其間。而且多數時期,它們的外港不是汕頭南澳港就是饒平柘林港,彼此關係十分緊密。
而打開廣東地圖可以發現,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有大大小小200多處港口。如粵東的汕尾港、海門港、庵埠港、碣石港等;粵中的黃埔港、蛇口港、崖門港、高欄港、鹽田港、江門港、新會港、蓮花山港等;粵西的徐聞港、海陵山港、陽江港、博賀港、湛江港等等。它們通過航線交織成網,在不同歷史時期,或作為揚帆起航的始發港,或作為裝卸貨物的中轉站,或作為中途休憩的補給點,或作為避風防濤的避難所,與海上絲綢之路或多或少發生著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港口所依的大小港灣往往又內連發達的河流水系,這保證了來自內陸產地的絲綢、茶葉、陶瓷等貨物源源而來,進口的貨物也能順利北上。黃啟臣認為,正是南海的季風氣候和江海聯運的地理位置,使廣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
依託海上絲綢之路,廣東與內地廣袤的經濟腹地和全球化的貿易網路緊緊交織在一起並從中獲利。如史稱「粵東通洋總匯」的澄海樟林港,《澄海縣誌》記載,「每當春秋風信,揚帆捆載而來者,不下千百計。高牙錯處,民物滋豐,握算持籌,居奇囤積,為海隅一大都會。」樟林古港景區管委會主任陳澄波介紹,全盛時期,樟林港所在的澄海關稅收佔到全廣東的1/5。
儘管利潤頗豐,「出海一次,所獲利潤大約相當於一艘船的造價」,但陳澄波說,風浪無情,又有海盜猖獗,多少船只有去無回。這也培養了廣東人向海而生、堅毅無畏、勇於開拓的性格。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從廣東出發,沿絲路前行,中國由此走向了世界。
走在樟林古港保存完好的新興街上,54間貨棧在兩側整齊排列。它們曾經只作貨棧之用,如今或改作民居,或已廢棄,已不復200多年前的繁忙,唯有街中祭奠海神的古廟仍有香客祈願。在汕頭開埠前的明清時期,這裡是粵東第一海運大港,其繁華程度有「天上神仙府,地上樟林街」的美譽。
口述
廣東「發祥地」地位是當仁不讓的
口述人:
易琳,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業務部主任
每到周末,廣州海珠區黃埔古村的遊客絡繹不絕。吸引他們的或許是這裡古香古色的村落建築,或許是濱水怡人的休閑環境,也可能是一碗滿口留香的姜撞奶。但在易琳看來,這裡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黃埔古港的所在地,是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一個重要史證。
易琳2011年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畢業,進入廣州市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黃埔古村的粵海第一關紀念館和黃埔古村人文歷史展覽館是她日常工作的地方。近期,易琳忙著為美國「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230周年作準備。「到時除了會有一個中國皇后號的雕塑在黃埔古港景區落戶,我也在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易琳說,正是這份工作培養出她對海上絲綢之路深厚的感情,「希望通過我們這個平台,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廣東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地位」。
對於廣東很多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來說,這也許是一個共同的心愿。廣東是公認的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但提起海上絲綢之路,其名氣卻不如福建泉州大。易琳解釋,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讓泉州在國際上聲名鵲起;而當時廣東的重要地位大多是見諸史料,僅有南海神廟、懷聖寺等少數邊緣遺迹。因而1991年,僅有泉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不過隨著南海I號、南澳I號等古船發現,廣東在海上絲路上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視。廣州也與泉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漳州、福州、南京一起被納入了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劃。
對於廣州這個以「一口通商」聞名、「2000多年唯一不衰」的港口,也有質疑稱,廣州在很長時期內壟斷對外貿易,主要是由於在統治者心目中,它的地理位置離京城最遠最為安全,是官方政策所致。
但易琳指出,明嘉靖元年廢除泉州、寧波兩地市舶司,僅保留廣州作為朝貢貿易的唯一口岸以前,廣州已經是最為重要的口岸。如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全國一年進口的乳香有354449斤,而廣州一口進口就達到348673斤,佔到進口總數的98%。
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實現「一口通商」以前,1685年—1757年的72年間,歐美各國到中國貿易的商船供油312艘,其中經黃埔港進入廣州的就有279艘,佔到總數的89%。「這說明之所以讓廣州一口通商,不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遠離京城,而是它本來的貿易量就是最大的,所以才會保留它。」易琳說。
易琳說,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港口,如泉州、寧波等,由於戰亂、海禁等因素都有中斷,唯獨廣州2000年不衰,因而說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的地位是當仁不讓的。
物證
八卦航標燈座
位於徐聞縣南山鎮仕尾嶺高崖上,以一塊天然巨石雕琢而成,呈八角形,直徑2米,深約40厘米,八角均飾八卦紋,是典型的漢唐代導航燈座。這裡距離海灣不足10米,是為來往船舶導航的最佳位置。
南海神廟
位於廣州黃埔區廟頭村。隋開皇14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詔祭四海,在廣州外港黃木灣建南海神廟。其後歷代帝王亦派員到廟立碑致祭。唐宋時期,中外商船出入海,必在此祈求航海一帆風順。這是我國四間海神廟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官方廟宇,正門上刻有「海不揚波」四個大字。
西來初地
廣州西關下九路有一塊石碑,上書「西來古岸」,是為紀念印度禪師菩提達摩東渡來華傳教而立。達摩禪師為到中國傳播佛教,歷時3年遠渡重洋,於我國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年間在廣州登陸,當時的下九路附近即是海岸。達摩抵華後,人們在附近建造了西來庵。達摩在西來庵傳教,對禪宗在中國的創立起到重大作用。這一帶也因此被稱為「西來初地」。
哥德堡號
哥德堡號是大航海時代瑞典著名遠洋商船,曾三次遠航廣州。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號從廣州啟程回國,滿載著大約700噸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和藤器。8個月後,哥德堡號航行到離哥德堡港僅900米的位置,卻不幸觸礁沉沒。2005年10月2日,仿造復原的哥德堡號重走海上絲綢之路遠航中國,並於2006年7月18日勝利抵達廣州港。
新興街
新興街是樟林古港全盛時期的貨棧街。乾隆七年(1742年)和五十六年(1791年)批准商民申請,前後共建141間鋪屋,沿著內港兩側排列,共組成八條街,外有六村環繞,故有「八街六社」之稱,後又增建3條街和許多鋪屋,方圓十多公里。新興街就是其中保留完好的一條,今天仍可以看到「安平棧」的棧號留存。該街全長近200米,由54間雙層貨棧組成。一側貨棧緊臨內港,貨物可以從船上直接運到貨棧內。主筆 盧軼
※清朝選秀條件超苛刻,清宮劇里都是騙人的
※18劉備換了十任老闆為何沒人稱他「十姓家奴」
※宋太宗趙廣義究竟有沒有謀殺趙匡胤的嫌疑
※劉伯溫斬龍脈
※中國古代四大丑女 第一大丑女嫫母
TAG:伍佰藝書畫 |
※海南航空開通北京直飛墨西哥新航線 打開探索聖地亞哥的新路
※珠海漁家樂—海鮮的正確打開方式,開漁首發
※打開通往世界的那扇英文窗
※外媒:印海軍獲阿曼港口使用權 將打開通往西亞和東非入口
※韓國綜藝模式海外大火 綜藝出口為韓流打開全新突破口
※北海道小龍蝦泛濫成災 日本吃貨就此打開新世界
※美國盟友火速增兵 敘軍打開綠色通道!此國已成過街老鼠
※中國海軍遼寧艦進入最後的服役期?海軍專家打開天窗說亮話
※海賊王:索隆不再掉線,身世謎團打開,劍豪之路開啟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世界的大門即將為我打開!
※泰晤士河遊船是遊覽倫敦的最佳打開方式
※搭上「蓉歐+」內江打開南向大門
※《西部世界》打開你所嚮往的世界
※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只是一堆破銅爛鐵?俄軍專家打開天窗說亮話
※海爾發布新風自清潔空調:為家打開外循環
※門戶經濟打開陝西發展新空間
※武林外傳:闖蕩江湖路遇騙子怎麼辦?郭芙蓉教你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出口海軍裝備曾遭韓國「算計」,靠潛艇打開高端市場
※中新賽克:虎踞網路「關卡」地勢 打開信息安全藍
※海南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