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昨天(5月18日)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高效清潔,儲量巨大的新能源。據央視報道,「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們所爭奪的「能量塊」那般牛。舉個例子: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的話,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


這種新型能源,不僅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高出十倍,污染也小得多。所以有網友戲稱可然冰為」終結者「。這當然是個讓人們為之歡欣鼓舞的好消息。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往事並不如煙。領先對手一年就可能使局勢改觀,所以對於燃料的探索、發現以及改革,世界各國和我們一樣,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可燃冰


1916年5月31日16點40分左右,英國戰列巡洋艦隊司令官貝蒂中將接到其前鋒、第二輕巡洋艦分隊司令官古迪納夫准將發出的緊急報告。從「雄獅」號的艦橋上,可以望見天際線上德國公海艦隊密密麻麻的桅杆,整整2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皇家海軍第一次得以如此完整地打量自己的對手。


誘出德國公海艦隊予以殲滅,是全體英國海軍將士所夢寐以求的,他們為此不分晝夜進行針對性訓練,但是當時貝蒂艦隊已經受到了相當的損失,即使貝蒂將軍具有非常鮮明的見敵必戰的鬥志,身處這般敵眾我寡的危局之下,他能夠做的也只有命令艦隊全速向北退卻,以便將德國艦隊引誘到大艦隊的伏擊圈內。


然而,由於通訊上發生了若干問題,剛剛趕到戰場的由伊文·托馬斯少將指揮的第五戰列艦分艦隊,直到八分鐘後才掉頭。這個分艦隊擁有4艘新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堪稱皇家海軍的精華。當它們轉舵向北之際,雨點般的炮彈已經落在了四周,這區區四艘軍艦起到了掩護貝蒂的戰列巡洋艦撤離的作用,而它們所面對的則是幾乎所有的德國艦隊。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擁有25節航速,裝備著8門15英寸(381毫米)口徑的主炮,在這樣險惡的戰況下,它們發揮強有力的火力從容應對,卓越的防禦能力又承受住了德國艦隊的集中進攻。石油燃料賦予其特有的高速機動能力,使它們與檣櫓如雲的德艦周旋了20分鐘左右,不但逐漸擺脫了其致命的火網,而且還給追擊而來的德艦以沉重打擊。可以說,整個日德蘭海戰中,這四艘平均價值超過300萬英鎊的高速戰列艦,是發揮得最為出色的艦艇。到了30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們依然寶刀不老,不論在寒風凜冽的挪威峽灣,還是在烈日當頭的地中海域,都披掛上陣,戰功卓著,創造了不凡的戰績。


提到這些戰列艦,不得不提一個人的名字,那便是溫斯頓·丘吉爾。他年僅37歲就出任海軍大臣之職,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下決心將石油作為未來皇家海軍的主要燃料。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1910年,剛剛上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右為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停泊在港口


石油燃料嶄露頭角


蒸汽機發明以後,其燃料主要是煤炭。歐洲各國國內都產有優質的煤炭,尤其是英國的南威爾士所產的加的夫煤,雜質含量極低,具有卓越的燃燒值,作為遠洋航船的燃料是享有盛譽的。


1859年8月27日,美國人埃德溫·德雷克首次採用機械裝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成功地進行了石油的商業開採,揭開了近代石油工業的序幕。在此後的大約三十年內,石油的主要用途不過是燃燈用的煤油。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有一些艦船開始採用將重油散布在煤炭上以增加火力的方法。


與傳統燃料煤炭相比,石油的優點是不可比擬的。燃油鍋爐可以產生更大的效率,大大提高艦艇的航速以及加速性能;與同等重量的煤相比,艦隊活動半徑還能增加40%;而效果更為顯著的是,艦隊的燃料補給將會大大地便捷起來。對於燃煤軍艦而言,將煤炭從運煤船或者陸上搭載到軍艦上是一件非常辛勞的作業,此外,要將煤炭投入鍋爐必須依靠人力,這不僅僅是一項繁重的勞動,而且若要將煤炭均勻地散布在爐膛之上,還需要非常熟練的技能。最後,鍋爐還需要每隔三小時到四小時熄火將爐灰從鍋爐的燃燒室中進行掃除,這不但是一項非常累人的重活,而且還會對作戰行動帶來諸多的掣肘甚至是災禍。


如果將燃料改變為重油,這樣只要將管道從儲油罐上與艦艇相連,便可以輕鬆地進行燃料補給,而且通過閥門的調節,還能非常靈活地進行燃料調節。在同樣輸出功率下,可以減少若干鍋爐的數量,還能夠讓海軍官兵減輕加煤作業的繁重勞動,將人力更多地投入到作戰任務上去。


因此,軍艦燃料從煤到油的轉換,對於艦上官兵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喜訊。英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費舍爾勛爵便是一個被稱為「石油狂」的推進派,他在1901年就寫道:「石油燃料將使海軍戰略發生一場根本的革命。它將是一個喚醒英國的事件!」他在1904年就任第一海務大臣之後,便開始著手將艦艇燃料從煤向石油轉換。


首先,尊嚴級戰列艦的「瑪耳斯」號從1904年8月到1905年3月進行了改裝,在原有八台燃煤鍋爐中的兩台上加裝重油燃燒裝置,並在船底載入四百噸重油,成了最早搭載油煤混燒鍋爐的主力艦。而後,該級九艘艦中,便有七艘艦實行了進一步改裝,在其四台鍋爐上加裝重油燃燒裝置。與此同時,新造的英王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也採用了油煤混燒的方式,並在以後的戰列艦上加以推廣。此外,開始對驅逐艦這種小型艦艇完全採用重油燃料,著名的部族級便是先驅。


最年輕的海軍大臣丘吉爾登場

儘管石油燃料對於海軍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各個海軍還是瞻前顧後。關鍵問題還是石油供應與煤炭不同,主要的海軍強國都擁有自己的煤田,而石油的產地當時僅限於美國、俄國等地區。


石油供給對英國非常嚴峻,英倫三島並不生產石油,北海大油田的發現還要等待半個世紀之久。當時英國只有在殖民地緬甸出產石油。羅特希爾特財團麾下的英國資本已經開始在巴庫的油田進行採掘,原油由鐵路橫跨高加索山脈到達黑海的巴統港,船運經過土耳其海峽、地中海,到達亞得里亞海畔的里雅斯特煉油廠進行精鍊,而後在運回英國本土。可見對於英國而言,石油的供應路線還是非常複雜的,更何況在十九世紀末期俄國還是英國的一大假想敵,這樣的石油供應自然是遠遠不夠並且不安定的。


因此,如果將艦艇的燃料從煤改為油,無疑就是放棄國產優質煤的強大優勢,而將海軍建立在石油資源必須從海外輸入的脆弱基礎之上。更何況當時的英國海軍中還有與煤炭供應商千絲萬縷的利益瓜葛,費舍爾勛爵在其任期之內未能打破這一僵局。在他1910年卸任的翌年,年僅37歲的溫斯頓·丘吉爾成為英國最為年輕的海軍大臣。丘吉爾確信要擔任海軍大臣後便立即派人去請費舍爾。這位71歲的老人急忙放棄在盧塞恩湖畔的假期,匆匆回國與丘吉爾在賴蓋特小隱修院一起度過了3天。當費舍爾得知丘吉爾的想法後,「立刻進入了熱情爆髮狀態」。他一旦開口,便幾乎滔滔不絕,他們之間最為熱切的話題莫過於艦艇的設計,其中包括了艦艇採用的燃料問題。這以後,兩位個性鮮明又富有實幹精神的海軍改革家,成了忘年交,經常通過書信交流,其關係幾乎宛如父子。



「可燃冰」究竟有多牛?揭秘世界燃料大變革:「領先」非常重要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的15英寸的大炮炮筒可容納一名軍人


向無窮無盡的困難宣戰


當丘吉爾擔任海軍大臣之時,英國海軍已經建造或正在建造完全用油的驅逐艦56艘,潛艇74艘;其他的艦隻也幾乎都採用將一定比例的油向燃煤爐噴射的方式增加燃燒值。完全將艦艇的燃料從煤炭轉換為石油,作出抉擇是非常艱難的。首先,必須在本土新建足以使英國在戰時能夠立即使用數月的儲油設施;必須在各個海軍港附近建造不易受攻擊的龐大油罐設備;還必須建造油船隊,在和平或戰爭時期將石油經過海上從遙遠的油田運回國。


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投資,而英國的財政制度,不允許海軍部介入資金或得到「一次了結」的經費,每個便士必須一年一年地向議會爭得,這一來,原本已經受到嚴重質疑的海軍預算勢必又將突飛猛進。更何況世界石油供應在由外國控制的大石油托拉斯手中,其中還摻雜著難以確定的市場和壟斷因素。


丘吉爾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為賭注,毅然決定「向無窮無盡的困難宣戰」。上任後不久,他組織了皇家石油供應委員會,任命費舍爾勛爵擔任委員長,專門討論石油問題的解決。

丘吉爾採取的策略是:「一旦吞下駱駝,小昆蟲自然非常容易吞下去」。這個駱駝便是1912年規劃建造的戰列艦。對於這種戰列艦,丘吉爾在尚未上任之時,就向費舍爾諮詢過,希望將其主炮的口徑從13.5英寸(343毫米)擴大為15英寸。這種大炮的採用,丘吉爾也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因為如果等到製成大炮完成論證再建造軍艦,那麼將白白等待一年時間。丘吉爾在費舍爾勛爵的支持之下,下決心「除了戰爭時期,和平時期也必須冒風險,現在設計中的勇氣可能在以後贏得一場戰爭。」


15英寸的大炮被證明性能極佳,它能將871公斤重的炮彈射到32000米開外,並在任何射程下都達到極為精確的程度,而且不論怎樣頻繁地使用都不會縮短它的壽命。10門13.5英寸大炮一次投放的炮彈量大約為6.35噸,而15英寸大炮8門的投射量就可以達到約6.97噸。於是,第五座炮塔的位置被節省出來,艦上可以安放更多的動力設施。


就在這個最為出色的平台上,丘吉爾再度決斷,完全採用燃油鍋爐,這樣使得輸出功率達到5萬馬力,艦艇的航速也可以從前一級戰列艦的21.25節猛增為25節。這種不論在火力、防禦以及動力方面都達到了最佳平衡的戰列艦就是篇首所提及的,在日德蘭海戰中,發揮了強大威力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連艦隊的核心戰列艦都克服了燃料轉換,其他小型艦艇不在話下。1912年到1914年,三個耗資巨大的造艦計劃使皇家海軍的實力上升了一大步,這些新艦除個別外全都使用了石油。當然,所需的資金也是巨大的,與以往每艘建造費用為225萬英鎊的戰列艦相比,伊麗莎白級快速戰列艦建造費超過了300萬英鎊。而建立石油儲備加上它的油罐和油輪需要費用也將達到1000萬以上。到1913年底,新一年的預算支出首先必須呈交財政部,後呈交內閣,至此財政開支的困難達到了頂峰。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丘吉爾獲得了一個天賜良機,不但解決了石油的供應問題,而且還獲得了相當豐厚的資金收入,使得海軍燃料的轉化工作完美落實。


冒險的獎賞就是優勢本身


在海軍艦艇實現了燃料轉換以後,如何確保石油供應便成了當務之急。皇家石油供應委員會提出的目標是「平時可以用廉價的,而戰時則必須絕對能夠保障獲得安定而切實的供應」。委員會在1913年初開始進行探討,同年7月丘吉爾對議會進行了兩點保證:首先,煤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作為艦艇的基本燃料,但是要逐步被石油取代;其次,英國海軍保證獲得可以提供安定燃油供應的油田。議會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尤其是和煤炭產業相關的議員們就英國海軍將依存於海外石油而對丘吉爾發起了猛烈的質疑,更加膨脹的海軍預算,自然也成了攻擊對象。


丘吉爾將目標轉向了波斯。早在1901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英國人達西曾經與波斯卡扎爾王朝的國王穆扎法爾丁簽約:除了與俄國接壤的北方五省之外,伊朗境內大部分石油、天然氣、瀝青等的獲取、勘探、開發、精鍊運輸以及銷售權,授予達西,為期60年。達西則支付給波斯王兩萬英鎊現金和兩萬英鎊股份,每年支付伊朗政府16%的純利。達西進行了大量的勘探,但是直到1908年才發現了石油。在此期間達西的資金髮生短缺,到了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成立並開始油田採掘時,達西在公司中的地位已經不再顯赫。


對英波石油公司控股97%的是伯麥石油公司,該公司曾經在緬甸進行從事石油開採,此時也資金不足,面臨被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吞併的險境。丘吉爾不失時機地抓住了這個機遇,他派遣前海軍情報局局長埃德蒙·斯萊德海軍少將率領一個專家委員會去波斯灣實地考察油田,同時向內閣提交了一個有關「向皇家海軍提供燃料油」的關鍵性備忘錄,要求訂立長期合同以確保穩定價格下的充足供應。其中一條指導原則是保持獨立的多種石油來源,從而挫敗全球石油壟斷的形成。


在進行了差不多一年的準備後,丘吉爾在1914年6月17日向下院提出了《英波石油公司籌資法案》。根據這個法案,英國政府將向英波石油公司投資220萬英鎊,以獲得該公司51%的股權。此外,英國政府還將派出兩名董事進董事會,對涉及海軍部燃料合同的問題和一些重大政治問題握有否決權,但商業活動不在此列。為了保密起見,另外起草了一項合同,規定在20年內向海軍部提供燃料油,合同的條件頗具吸引力。除此之外,皇家海軍還將從公司的利潤中獲取回扣。這項議案最終以254票對18票的壓倒多數通過。這樣,英波公司獲得了急需的資金和皇家海軍這個可靠的買家。英國海軍不但解決了燃料供應問題,而且政府成為英波石油公司的股東後,財政資助合法化,經費問題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這項議案通過僅11天後,薩拉熱窩的槍聲將世界拖入了戰爭的深淵。

與英國海軍相比,德國海軍直到開戰也未能完成燃料的轉換,當時德國計劃建造同樣搭載8門15英寸主炮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依然採用11台燃煤鍋爐與3台燃油鍋爐,其航速只有21節,比伊麗莎白女王級慢整整4節。英國海軍依靠石油燃料這個優勢,更加嚴密地確保了戰時的制海權,牢牢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北海這個牢籠之中,並且依靠海上封鎖困死了德意志帝國。


英國海軍對於從煤到油的燃料革命已經完成了整整一百年,在一百年後,新一場燃料革命的足音是否會在二十一世紀響起?近年來,特斯拉充電樁這個新名詞時常會出現在媒體之上,這項先進的充電技術對當今的燃料能否帶來顛覆性改變?會對軍事技術帶來什麼影響?目前正在美國建造的全新驅逐艦「朱姆沃特」號已經在2013年的10月28日下水,這艘驅逐艦的推進系統採用的是整合性電力推進技術。目前我們普遍採用的石油燃料是否又將被更新的能源所替代,是否又會出現那些把握住時代節奏的巨人推動這一新的燃料革命呢?我們翹首以待。


庸庸碌碌之輩是無法想像那種拿政治生命作為賭注進行改革的氣魄的,正是由於丘吉爾這位年輕的海軍大臣頂著風,跨越了崎嶇的障礙,英國海軍才得以在戰前贏得更大的優勢。這一個世紀前的佳話直至今日依然會給我們帶來啟迪。我們不妨借用丘吉爾回憶起他作出那次決斷時留下的話語,作為這篇小文的結語:


「冒險的獎賞就是優勢本身,領先對手一年就可能使局勢改觀,那麼前進吧!」


文 | 章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10年搞了16次,鄰國的地下核試驗可能會對中國造成什麼影響?
善妒性凶,弒殺幼帝,呂后和呂氏家族卻懼怕他,最終滅了呂氏滿門
活捉張靈甫,這個縱隊起了決定性作用,老牌主力敢打敢拼
為什麼在少林寺連「掃地僧」都那麼厲害?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濃眉大眼的大眾點評怎麼也「叛變革命」了?
小程序,大變革,還有什麼你不知道的?
為什麼要變革?因為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要擁抱變革,先強調什麼不變
中國為何造不出先進步槍?真是狀況令人無比焦慮,只等一重大變革
萊利再表態:熱火沒有非賣品,需要變革型球員,網友:又來坑韋德
大變革!雷軍不再掩飾自己的物流「野心」,終於宣戰了
中國為何造不出先進步槍? 真是狀況令人無比焦慮, 只等一重大變革
三星研發出「堅不可摧」的智能手機屏幕!旗艦圈要有大變革
火箭教練組大變革!德帥豪言可奪冠,但新賽季火箭拿什麼捲土重來
滴滴你真的需要變革,員工都那麼沒底線嗎?
「失敗國家」土耳其需要怎樣的變革?
破除冷漠的社會,需要一次觀念上的變革……
LOL:那些被變革重做的英雄,哪一個最厲害?劍姬難度最大!
剛剛!阿里又幹了一件大事,這個「老大難」領域或迎來大變革!
重磅:幾位大佬集體發聲,難道樓市又將發生重大變革?
因為有「妳」,世界更顯變革動力
明代一條鞭法,為何說它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賦稅變革之一?
論社交變革的重要性:看《球球大作戰》如何讓玩家從「孤單」中走出來?
這才是未來的設計趨勢,「空間重組」帶來顛覆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