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婚禮豪擲千金,卻不願意花個零頭在這裡…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作者: 大西洋的一條鹹魚
沒有它,少點什麼;有了它,多點什麼。
「多一個儀式,就能多愛一分?」
「連儀式都沒有,還談什麼愛?」
儀式感,真的有意義嗎?這份儀式感,你是喜歡還是討厭?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名為儀式的東西推著走。
出生一個月,要喝滿月酒;一歲的時候,要有抓周,有周歲酒席;逢年過節,要去祭祖行禮;學手藝,有拜師儀式;畢業了,有升學宴謝師宴;結婚了,有婚禮婚宴;到死去,還有一場轟轟烈烈的葬禮。
可以說我們整個的人生,就是無數儀式的集合。
但時至今日,我們都逐漸厭倦了繁文縟節,那些生活中充滿儀式感的東西,我們真的還需要嗎?
01
說起儀式感最重的活動,除了出生喪葬,那大概就是結婚了。
最近《奇葩說》有一期名為「婚禮真的有必要嗎?」的辯論,裡面對婚禮的吐槽真是深得我心。
臧鴻飛表示,婚禮就是一場大型自嗨廟會。
從小就跟著爹媽吃婚宴的我也覺得,大部分酒店舉行的婚禮儀式讓人真的感覺很不爽。
每次都是相似的流程,司儀每次都說著相似的話,親戚朋友輪流發言既官方又冗長,開飯前唱歌唱《快樂老家》,再玩一些奇奇怪怪的遊戲弄得大家很尷尬。
唉,每次等開席等得我真的很焦心啊。網上一搜,發現很多人都對此很贊同。除了少數真心祝福新人的朋友以外,想必大部分去赴宴的都是為了還份子錢。
本來嘛,結婚就是兩個人的事,最多帶上雙方的家庭。為什麼非要弄得那麼大張旗鼓?
(在這裡幸知忍不住插句話,很多結婚儀式幾乎都是為了雙方父母辦的,少數結婚儀式是為了裝逼當演員用的,可是,願意豪擲千金做一場婚禮,總要用哪怕一個零頭,提升婚姻保鮮時長,到幸知在線找專業情感諮詢師,評估雙方進入婚姻後的注意事項啊,結婚了第一第二第三年,總要做夫妻諮詢來個婚姻體檢啊,千萬別為婚姻埋雷啊)
在我老家的農村地區,每次有人結婚,就是「大辦」。早先一天在家門口擺個檯子,擺上桌子凳子,請村裡專業的「做飯隊」過來。結婚當天,一個十來號人的小樂隊在檯子上吹拉彈唱,然後親戚、親戚的親戚、村裡的熟人、熟人的熟人輪流到婚禮現場吃酒席,因此「做飯隊」就要從早到晚地忙。
排場到了,禮俗也不能免。主持人在台上故意刁難、號召觀眾起鬨新人親吻,大家在底下哄堂大笑,新人在上面尷尬地笑。
好不容易完成了台上的表演,媳婦得接進門了。這時候,公公要把新媳婦背上樓,後面跟著一群大老爺們嘻嘻哈哈地繼續刁難。好像接進門的難度越高,日後夫妻生活就能更幸福一樣。
我記得有一年回老家,碰上一場婚禮。大冬天飄著雨,冷風嗖嗖吹,新娘穿著婚紗套著棉襖站在屋外的台上,等著司儀不停地出點子。當時我心裡想的就三個字「何必呢」。
何必呢?就為了所謂的「喜慶」?就為了看客們的熱鬧心態?這樣的「儀式感」,真的不是自討苦吃嗎?
02
婚喪嫁娶這種人生大事大操大辦,我們多少還能理解。但生活中那些刻意追求儀式感的人,有不有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就拿吃早飯這件事來說,明明就一盒牛奶一袋吐司,但是就這樣把早飯給吃了,總覺得對不住一天的開始,畢竟生活不是租來的,要對自己好一點。
於是掏出昨天買的芒果,認真地切開划上花紋,和一片吐司一起放到白盤子里,再把牛奶倒進玻璃杯四分之三的高度,擺到桌子上,找個角度拍個照P個圖,再傳到朋友圈。
即使拍完照之後,並不是坐下來優雅地拈起一片吐司,也不是用刀將芒果肉削下來舀著吃而是直接上嘴啃。
誰讓他們覺得,重要的不是早飯本身,而是吃早飯前的準備工作呢?那種認真對待生活的莊嚴心情,就如一場凈化心靈的儀式,讓一整天都變得有意義起來。
好像這種天真的「儀式感」,能讓年輕人們從忙碌的工作中獲得一絲安慰,覺得自己雖然辛苦,但是是個懂生活的人。
03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儀式感」代表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那麼在文化愛好上強化儀式感,也不失為一種更高的追求。可惜這樣的儀式感,常常被弄得丟失精神內涵而只剩花里胡哨的皮囊。
現在宣揚傳統文化,各地流行舉辦漢服、誦讀傳統經典等活動。這完全沒有問題,畢竟現在古典精神內核,我們確實了解得不夠。
但問題在於,有很多活動純粹就是為了湊熱鬧,根本沒有用心去考察和學習這些傳統文化的內涵。
比如漢服的穿法很講究,然而有些漢服表演,左右衽不分,忽了「衽」「襟」「領」的意義。漢服需要的是莊重的儀式感,不是作秀。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的孔子大人表示心痛。
還有傳頌經典《論語》《孟子》的讀書交流會,創辦本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就像那些吃個早飯都要發朋友圈的人一樣,讀書交流會開成了逼格提升大會。
明明就只聽過於丹大師的雞湯而沒有真正地讀過《論語》,還要假裝很理解。在會上秀一秀自己的提包、水杯子、精裝限量書,然後沉浸在自以為高等的精神享受中。抽空再拍個交流會場或者自拍,發到朋友圈說,今天來參加經典交流會,好有收穫。
但這樣的人肯定說不出來收穫是啥。如果儀式感等於造作大把好時光,那我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04
儀式感,可能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卻無法擺脫的精神食糧。
它有好的一面。對很多人來說,儀式感代表著一個節點,讓人能在漫漫記憶長河裡,找到與某個人某件事相關的前因後果,讓人們在懷念的時候,能通過儀式感記住裡面的情感。
就像《小王子》里的狐狸說的那樣,「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再就是,儀式感能帶給人們關鍵的心理暗示,比如成人禮。那個時候雖然帶著叛逆情緒,但成人禮能讓18歲的少年們更深地意識到,「我即將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那個人,要比現在的自己更獨立、更自律、更有責任感。」
儀式感的感染力,也會影響精神上的傳承。
虔誠的基督徒在吃飯前會做個簡單的禱告,表達對上帝賜予食物的感激。而在日本人的用餐習慣里,吃飯前會說一聲「我開動了」,吃完後再說一聲「謝謝款待」,表達對自然賜予食物的感激。
像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文化心態。
當然,儀式感太重,就會過猶不及、勞民傷財。有些商家還會利用人們重視儀式感的心理,說是傳承文化,刻意請些人來三拜九叩或者舞文弄墨,其實只是宣傳房地產開發。
儀式感最怕的就是損失精神內核,被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搶了風頭。如果婚姻需要儀式感,那麼就做有美好紀念意義的活動,比如和親近的親人好友一起簡單地吃個飯,比如新人一起旅行,而不是非要花大價錢辦一場娛樂他人的鬧劇。
生活要適度,更不能強求,儀式感也是如此。否則,儀式成為形式,一切就只剩下令人反感的空殼了。
潘幸知
攜手百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2
幸知學院
520 經典課程
《怎樣的親密,才是關係中最好的距離》
授課導師:安潔
授課形式:音頻(可反覆回聽)
價格:原價88元,特惠價19.9元
掃二維碼一鍵下單
支付完畢
進入「幸知親密舒緩屋」
點擊個人中心-已購課程-可反覆收聽
※中國男人,每天腦子裡就是這些……
※老公懷疑我出軌,然後他自己出軌了
※感情再好,有個東西千萬別找男人要
※生女兒的父母,為什麼要更加努力
TAG:潘幸知 |
※這三大星座,願意娶你,願意給你花錢,絕世的好男人
※男人有多愛你,就看他願不願意為你花錢
※「你願意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嗎?」「不,不願意」
※找一個願意為你花錢的男人!
※你是願意買幾塊表,還是願意把錢贊起來買一塊更好的
※如果有個人願意陪你異地戀,千萬不要把他弄丟了
※給你一千塊錢一天,不讓你玩手機,你願不願意?
※願意和你出去玩,收你的禮物,但卻不願意做你女朋友,為什麼?
※如果給你一千萬,讓你一輩子不許接觸異性,你願意嘛?四類人願意
※她或許不漂亮,但我願意給她投一票!
※只有愛你入骨的男人,才願意「這樣」稱呼你,別傻傻不懂!
※願意包容戀人的星座,千萬不要錯過他們!
※假如給你十萬塊,讓你一年之內不吃這幾種食物,你願意嗎?
※男人愛你有多深,就看他願不願意為你做這些事了,假裝不了的!
※好男人,捨得為你花錢,更願意為你掙錢
※因為想要他,所以願意去愛全部,而這個人剛好也願意愛你,再沒有比這個再圓滿的事了
※一個男人賺多少錢真的沒那麼重要,他願不願意給你花錢才重要
※如果每天能夠吃到這樣一碗面,你願不願意胖十斤?
※假如我給你五百萬,讓你的寶寶一輩子都不吃這6種小零食,你願意嗎?
※一個男人是不是真心愛你,看他願不願意為你做這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