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邢斌:雜合以治,立治咳混沌湯

邢斌:雜合以治,立治咳混沌湯


「臨床上典型的咳嗽固多,但不典型的、證候相兼的咳嗽也並不少見。治此,需視其咳與痰類型的兼夾之多寡,以及是否具有兼症,和病情輕重久暫,靈活合用上述效方達葯,我把這種雜合以治的方劑稱為治咳混沌湯。」



邢斌:雜合以治,立治咳混沌湯




鄭某,男,54歲。2011年5月5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月余。


病史:有慢性咽炎史。近兩月余,一直咽痛、咽癢,咽喉如有痰黏著而引起咳嗽,痰易咯出,色白;乏力,口膩,口乾;二便、胃納、睡眠正常。舌苔薄白膩,脈弦。


處方:制半夏15g,厚朴9g,茯苓30g,蘇葉9g,桔梗20g,生甘草20g,僵蠶15g,蟬衣15g,玄參30g,木蝴蝶15g,薄荷(後下)3g,党參30g,7劑。


2011年5月16日二診:服藥一劑,咽痛咽癢、咽喉痰黏、咳嗽之症即除。口膩大減,口乾除,精神已振。但大便偏溏,吃冷飲和甜食後會有少量痰。舌苔根部薄白膩,脈弦。


處方:上方改桔梗9g,生甘草9g;加蒼朮6g。7劑。



和某,女,26歲。2011年7月14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周。


病史:初感冒,後咳嗽,已兩周。咳嗽以半夜一二點和早上為劇,有痰,色白,清稀(之前曾有2天是黃痰),易咳。白天咳嗽相對較輕,因咽癢而咳,或是吹了冷風引起。無畏寒,大便、胃口正常。舌淡紅而胖,脈沉細。


處方:生麻黃9g,桂枝9g,白芍9g,甘草9g,細辛9g,乾薑9g,制半夏9g,五味子9g,玄參50g,僵蠶12g,蟬衣12g,桔梗9g,薄荷(後)3g,木蝴蝶12g。7劑。

效果:一劑咳除。



顏某,女,45歲。2009年9月3日初診。


主訴:咳嗽一年余。


病史:近一年多來經常咳嗽,自訴大概與在棋牌室吹空調、聞香煙有關,有時因咽癢而咳嗽,痰少,有時也未必是。平時易感冒,畏寒,大便二三天一解,通暢,納可。近幾天來乏力,舌苔薄白,脈沉。


處方:生黃芪30g,白朮9g,生甘草9g,桔梗9g,玄參30g,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9g,白芍15g,荊防各9g,柴胡9g,百部15g,僵蠶9g,蟬衣9g,仙鶴草30g,7劑。


2009年9月10日二診:咽癢、咳嗽、乏力均減輕,大便兩天1次。舌苔薄白,脈沉。


處方:上方改玄參40g,僵蠶12g,蟬衣12g;加決明子20g,7劑。


2010年4月19日因口苦求診:服上方後咳嗽即除,之後停葯。


倪某,女,58歲。2009年9月5日初診。


主訴:咳嗽三月。


病史:五月底感冒咳嗽,經治咳嗽漸止。六月中旬又復感冒,咽痛發熱,體溫最高達到38.5℃,經治熱退,但咳嗽至今未愈。自訴5?10分鐘即咽癢、劇咳一陣,欲吐痰方休,痰色白而清稀,泡沫狀,伴咽痛。因夜間劇咳不休,嚴重影響睡眠。


胸片未見異常,已服用多種抗生素、止咳化痰藥物無寸效。目前在服頭孢克洛、銀黃含片、金嗓子喉寶、川貝枇杷膏,每晚服阿桔片1片,睡眠方安,但藥效一過仍劇咳不止。大便一天二三次,不成形,納呆,乏力,心情抑鬱,口不幹。


去年六月,膽結石手術後發房顫,已安裝心臟起搏器,素有慢性咽炎史。面色晦暗,舌淡紫,苔薄白膩,有齒印,脈細,左寸略滑。


醫囑:停用一切西藥與中成藥。


處方:玄參90g,僵蠶15g,蟬衣15g,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9g,白芍15g,生甘草9g,桔梗9g,荊芥9g,防風9g,烏梅15g,制半夏9g,桑葉15g,百部15g,麻黃6g,桂枝6g,乾薑6g,細辛6g,五味子9g,前胡9g,白前9g,訶子9g,7劑。


9月13口二診:服藥5劑咳嗽明顯好轉,痰亦大減,咽不痛。心情愉快,面色轉華。舌淡紫,苔薄白膩,有齒印,脈細。處方:上方去代赭石、前胡,改玄參80g,7劑。


患者5天後電話告知,咳嗽已止。


高某,女,34歲。2009年11月16日初診。


主訴:咳嗽一月。


病史:咳嗽初起時痰呈黃綠色,現痰為黃色,如兩瓜子大小、黏、易咯。有時因咽癢而引起咳嗽,有時咽並不癢。咳劇,且頻繁,咳甚則胸痛,有時話多說則咳,有時背一涼就咳,納少,大便正常。舌胖,有齒印,苔薄帶黃色,脈沉細。


處方:柴胡30g,黃芩30g,銀翹各30g,冬瓜子30g,苡仁30g,桃仁9g,蘆根30g,玄參30g,僵蠶9g,蟬衣9g,桔梗9g,生甘草9g,生麻黃9g,桂枝9g,白芍9g,乾薑3g,細辛3g,五味子9g,半夏9g,7劑。


服藥一劑,咳即減輕,服至第三劑,咳嗽基本平復。但第六天又受涼感冒,複診與疏散風熱之品。2010年7月29日因咳嗽一周來診,訴當時服藥後病即除,並盛讚咳嗽方葯之療效。



符某,男,77歲。2007年9月27日初診。


主訴:咳嗽兩月余。


病史:去年冬季咳嗽住院漸愈,今年七月感冒後咳嗽,咽癢,咽痛,早上有痰、黃膿,下午乾咳連連、氣急,甚則呼吸困難,咳時頭暈頭痛。納可,口乾,大便偏干,一天1次(喝腸清茶),面色紅,性急易怒,有高血壓史。兩月來歷經中西藥治療無效。舌偏紅,脈弦。


處方:旋覆花(包煎)9g,代赭石(先煎)30g,青黛(包煎)9g,海蛤殼(先煎)15g,海浮石(先煎)15g,僵蠶9g,蟬衣9g,玄參60g,仙鶴草60g,大黃(後下)6g,黃芩9g,象貝9g,制半夏9g,冬瓜子30g,苡仁30g,蘆根30g,生麻黃3g,7劑。

2007年10月4日二診:早上痰轉白色,下午乾咳次數明顯減少,乾咳前無咽癢咽痛,口乾已除,大便偏干,一天1次,仍要服腸清茶。舌淡紅,脈弦。


處方:上方去象貝,改僵蠶15g,黃芩6g,加當歸30g,7劑。


2007年10月11日三診:上方當歸、青黛未配到。近幾天咽癢咳嗽基本已消失,痰亦消除,精神振作,口不幹,大便仍偏干。舌淡紅,苔薄,脈沉弦。


處方:初診方去黃芩、象貝、半夏、青黛,改僵蠶15g,加當歸30g,天麥冬各15g,7劑。


2007年10月18日四診:咳嗽已除。今年以來左手發麻,有頸椎病史。改方治療頸椎病。


按語:前文已介紹我治療咳嗽的一些經驗。


比如,認為咳嗽辨證的關鍵在咽和痰,也介紹了小青龍湯的運用和降氣治咳的經驗,這裡再對咳嗽的證治作些補充和總結,並介紹不典型咳嗽和證候相兼咳嗽的治療。


一、辨咽、辨痰


典型的咽燥咳嗽,即咽癢則咳,無痰,或有很少的痰,選用自擬玄參利咽湯


典型的燥痰咳嗽,即痰少,很難咯出,以致咳聲連連,把痰咯出方舒,選用清燥救肺湯或玄參潤肺湯

典型的寒痰咳嗽,即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伴畏寒或僅背部畏寒,選用小青龍湯



邢斌:雜合以治,立治咳混沌湯



典型的熱痰咳嗽,即黃膿痰多,一般咽並不癢,選用和解清化方及黛蛤散


和解清化方是上海黃吉賡教授經驗方,由柴胡、黃芩、金銀花、連翹、冬瓜子、桃仁、蘆根、苡仁等組成。其中柴胡、黃芩、銀花、連翹劑量較大,一般都在30g以上,黃老用治支氣管擴張等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很好效果。


我1997年暑假曾跟隨黃老抄方學習,據黃老說他早年在病房最多曾用柴胡、黃芩至各100g。但在抄方期間,沒有見到很嚴重的肺部感染患者。僅見1位輕症支擴患者,用此方確有效驗。在我的臨床實踐中,對熱痰咳嗽多用此方治療,療效頗佳。



邢斌:雜合以治,立治咳混沌湯



典型的濕痰咳嗽,即咽喉不適感(患者也可表述為咽癢),伴口膩,舌苔白膩,選用半夏厚朴湯


以上對咳嗽的常見類型,根據咽與痰的特點進行分類,並指出其有效方葯。

二、其他


下面將對咳嗽或伴隨咳嗽的一些特殊癥狀,以及某些特殊類型,談一些用方用藥的經驗。


咳嗽氣往上沖感,用蘇子、枇杷葉等葯,即繆希雍降氣法。


咽喉以下、胸膈處不舒服,用涼膈散之山梔、黃芩、連翹等葯。


木火刑金者,選用旋覆代褚湯合黛蛤散


劇咳、頑咳,選用芍藥甘草湯緩急,或取江爾遜先生的經驗,參用金沸草散


江老自述,其早年嘗患咳嗽,驗方用遍,均無效果,試用金沸草散後竟獲桴鼓之效,深感詫異,遂試用於臨床。經其本人及弟子,乃至病人傳抄運用,證明此方是一張治療咳嗽的高效方。


江老門人余國俊先生認為金沸草散的關鍵性藥物是金沸草(今人多用旋覆花)、白芍、甘草三味葯。旋覆花肅肺降氣、豁痰蠲飲,病人服後往往有胸膈滯氣下降之感;白芍配甘草,能滋養肺津、舒緩肺氣。


劇咳、頑咳、久咳者,還可伍用鎮咳、斂咳之品,包括姜春華先生的截咳方(百部、南天竹子、天漿殼、馬勃),以及臘梅花、烏梅、訶子等品。


以上五條,可以與「辨咽辨痰」相兼。

以上辨治方法主要針對患者的局部表現為主,患者的全身表現當不明顯。如果患者的全身表現明顯,則應比較、權衡局部與全身表現後,再作出判斷。


三、不典型咳嗽


不典型或者說是非典型的咳嗽類型多見於感冒之後,病程一般不長,咳嗽的程度也不大嚴重,咽不癢,或者稍微有點咽癢,痰量也不太多,則選用止嗽散


四、證候相兼的咳散


最後要說的一些咳嗽,見症複雜多端,既像此,又像彼,但似乎又不是此,也不是彼,所以也可以稱為不典型的咳嗽。其本質是,既是此,又是彼,實際上是證候相兼,此+彼,就對了。


比如,「利咽治咳有效方」一文按語中曾提及,咽燥咳嗽之痰,應為無痰,或有極少的痰,或易咯,或難咯。若難咯,尚宜加入利咽化痰之品,即轉向玄參潤痰湯意。這就是一種證候相兼。這還比較容易理解。


又比如,半夏厚朴湯證,咽喉不適,一方面這種不適也包含著癢的感覺,另一方面,多數患者不可能分辨得那麼清楚,可能他就會說是咽癢。所以,半夏厚朴湯證,常常可以在用此方的基礎上加僵蠶、蟬衣等利咽。


案一的患者,分辨出有咽痛、咽癢及痰黏在喉嚨上的感覺,而且有口膩、舌苔白膩的表現。咽痛屬桔梗湯證、咽癢屬玄參利咽湯證、痰黏在咽喉及口膩苔膩屬半夏厚朴湯證,三個方證相兼,故三方合用。玄參利咽湯本身包含了桔梗湯,但劑量一般不宜大。因患者咽痛較突出,所以桔梗、甘草各用了20g。


還比如,小青龍湯證,也可以有咽癢,一般咽癢不算太嚴重,徑用小青龍湯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咽癢很嚴重,可以酌加僵蠶、蟬衣、玄參等,即參入玄參利咽湯。這也是一種證候相兼。


案二的患者,一人身上有兩種類型的咳嗽:

一為半夜和早上的劇咳,有痰易咳,色白清稀。


二為白天的咽癢而咳。


故用小青龍湯原方加玄參利咽湯原方,因為兩張方子都是高效之方,故一劑即愈。患者自己訴說病情當然不會那麼條理清楚,是醫生仔細詢問,甚至是反覆追問,才把兩種咳嗽類型問得清清楚楚的。


案三的患者,本身體質虛弱,又經常處於空氣污濁而密閉的空調房,內外交困,故久咳年余不愈。患者咳嗽癥狀不典型,相對來說,咽燥的情況多一些,故雜取玄參利咽湯、止嗽散、金沸草散加減,並伍用玉屏風散扶正固本,二診而愈。


案四的患者,脾陽虛弱,寒飲內伏,故較短時間內兩次感冒,皆引起劇烈咳嗽,咳嗽的表現以咽燥、燥痰為主,然僅用玄參利咽湯,不用玄參潤痰湯,是因為本身脾陽不振,不宜過多地用南北沙參、天麥冬、生熟地之類滋潤藥物,而只取兩方皆用為主葯的玄參。配伍小青龍湯散寒化飲,且能振奮脾陽,並參用金沸草散、百部、烏梅、訶子等,用藥雖多,但奏效頗佳。


案五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熱痰咳嗽,又因其有時緣咽癢而咳,有時緣背涼而咳,故以和解清化方為主,合用玄參利咽湯加減方與小青龍湯。其實患者本身體質未必佳,無病時也應當適當調理。


臨床上典型的咳嗽固多,但不典型的、證候相兼的咳嗽也並不少見。治此,需視其咳與痰類型的兼夾之多寡,以及是否具有兼症,和病情輕重久暫,靈活合用上述效方達葯,我把這種雜合以治的方劑稱為治咳混沌湯。也就是說,治咳混沌湯是沒有具體組成的。


或問:為何名「混沌湯」呢?


因為我十多年前讀裘沛然先生的《壺天散墨》,非常喜歡,很受啟發。裘老書中有篇《幸中?藏拙——論兼備與和平的藥方》,其中就談到「混沌湯」。


如孫一奎用混沌湯治一痢疾患者,其人大發寒熱,寒至不憚入灶,熱至不憚下井,痢兼紅白,日夜八十餘行,腹痛噁心,神氣倦甚,取陰葯陽葯一方,用石膏、知母、桂、附、炮姜、人蔘、白朮、滑石、甘草,三劑痊癒。


其方雖名「混沌」,但方義還是容易理解的。就是清代名醫曹仁伯所說的:「病機叢雜……合數方為一方而融貫之。」


裘老本人早年治一痢疾危症,一日痢下數十次,赤白相雜,腹痛,里急後重,病延二旬,中西醫歷治無效,已不能進食,神識昏糊,脈微欲絕,四肢厥冷而痛痢不止,其病已瀕危殆。


處方:党參、黃芪、桂枝、附子、補骨脂、白朮、甘草、黃連、石膏、黃柏、白頭翁、銀花、阿膠、熟地、當歸、大黃、枳實、厚朴、訶子、石榴皮、龜板、鱉甲。


服藥第二天痢止神清,腹痛除,脈轉有力,胃思納谷,兩劑病痊。


裘老說:「如此捷效,實出我初料所及……我自己也很難理解。」


的確,這樣的混沌湯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很難知道這樣的方劑該如何創製,該如何運用,但無疑療效是值得尊重的,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去認識混沌湯。


而我的治咳混沌湯,無疑是屬於孫一奎治案那一類的,還是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的。雖然讀者乍一看可能有些懵懂。


至於案六,—位老年患者,頑固性久咳。可從幾方面分析:


第一,患者性急易怒、咳嗽時頭暈頭痛、面色紅、舌偏紅、脈弦,均為肝火侮肺,木火刑金之證,應用旋覆花、代赭石、黛蛤散以平肝清熱。


第二,黃膿痰、舌偏紅,屬熱痰,故用黛蛤散、黃芩、海浮石、象貝、冬瓜子、苡仁、蘆根等品清熱化痰。


第三,咽癢乾咳,用旋覆花、僵蠶、蟬衣、玄參、仙鶴草等葯清熱利咽。方中旋覆花兼具平肝、化痰、利咽之功效,一舉三得。


大黃直降下行,釜底抽薪,有助於平息肝火,通降肺熱,一箭雙鵰。反佐小劑量麻黃,也能祛風利咽,因有發散作用,與清熱化痰葯同用有推動化痰之力,與大隊平肝清熱之品同用而無副作用。


此案為2007年所治,當時治咳思路還不像現在那麼明朗,用藥法則亦不如現在那樣規範,但顯然也蘊含著證候相兼,雜合以治的思路,所用之方也是各法兼備的復方,姑且也算是一張混沌湯吧。


文摘自《半日臨證半日讀書》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高建忠:辨舌論治慢性鼻竇炎體會(推薦)
林善星:應用半夏乾薑人蔘湯治療虛寒吐逆、腹痛、眩暈、痞滿
高建忠:辨舌論治慢性鼻竇炎體會
壯陽補腎:真武湯治療糖尿病經驗
桑景武運用真式湯治療消渴病經驗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發現中醫|邢斌:獨立思考、自由思想是最重要的
「真傳一刻」第207期:邢斌-方劑辨證是個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