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捏脊特殊療法 捏脊療法手法和療法禁忌

中醫捏脊特殊療法 捏脊療法手法和療法禁忌

捏積療法是中醫兒科應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內病外治的特殊療法。所以又稱為「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其特點是:內病外治,葯少力專,操作簡便,實用性強。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它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捏脊療法的功能作用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

  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布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

  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

  1)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對準食指的第二指關節橈側,虎口向前,雙手食指緊貼皮膚並向前推動,將皮膚推起,然後雙手拇食二指把皮膚捏起來。

  2)用拇指的橈側頂起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挾住皮膚並捏起,同時稍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捏脊完成後,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較緊張,這時再用手掌從上自下,沿著脊椎向兩邊分推;最後再沿著孩子的腋下輕輕向下抹5遍,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這樣,整個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按摩後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在捏脊的過程中都會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會不配合,會哭鬧,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後一定要給孩子喝溫開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預防感冒,三是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小兒捏積的具體手法為:

  患兒伏卧在床,脫去上衣,露出整個背部,應力求卧平卧正。捏脊時自尾骨的凹陷處(也就是長強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頸部,一般是從下往上捏。

  剛開始給孩子捏的時候每次不要超過5遍,手法要輕;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在手上加點力,增加次數,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過10遍。

  

  在做捏脊療法時應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①捏積療法適用於一歲以上的小兒。為防止由於哭鬧而引起嘔吐,捏積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時候進行;如果是在飯後捏積,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

  ②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而且體質偏寒、舌苔常常發白、經常拉肚子的孩子不適合捏積。

  ③捏積療法以6天為一個療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據病情的輕重及療效反應,適當延長至10天。

  ④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的小兒以及背部外傷、感染或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破損,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兒,不適宜做捏積療法。

  ⑤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

  ⑥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藥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⑦對於老年性便秘、厭食,捏積療法也都很有效,不過,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變形、駝背或者皮膚比較乾燥,在捏拿的時要注意保護皮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整脊療法手法視頻
「康復吧」中醫特色療法——火針療法
三大醫學體系:對抗療法 自然療法 順勢療法
中醫外治療法之灸法
痴獃頭針療法
抑鬱症的自我療法陽光療法
拔罐療法——藥罐法
強迫症的禪法心理療法
抑鬱症的中醫療法
改善多囊的方法: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
中醫刮痧療法,治療脂肪肝
拔罐療法——留罐法
血液病的中醫療法
人類最古老的醫療方法——放血療法
治療胃疼綠色療法
中醫傳統療法——艾灸
出血的中醫療法
乙肝治療與螞蟻療法
中醫的〝順情療法
白血病治療方法中哪些療法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