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的門道真不少,這些一定要知道
小編導讀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也是臨床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小小的水腫,背後的機理卻並不簡單。
中醫學認為,水腫是溺毒證的一種,而肺失宣降,脾失運化,腎失所主是導致水腫的病理基礎。小編今天為您帶來周富明老師對水腫的診治心得,一起來看吧!
水腫的發病是本虛標實,陽虛是本,濁邪瀦留是標。陽虛以腎陽虛為主,兼以脾陽虛;濁邪指的是水濕、瘀(血)等。脾腎陽虛,陽氣不足,氣不化水,而致水濕、瘀血阻滯體內,脾虛不攝,腎虛不固,則精微物質(如蛋白等)自小便而出。
據此,周富明老師提出「溫陽兼祛邪,善後重溫補」的治則,臨證多以益氣溫陽、利濕化濁為基本思路,選用黃芪五苓散、真武湯、濟生腎氣湯、溫陽化濁方等方劑進行辨證施治,充分體現了「治水必先化氣,化氣必先溫通」的學術思想。
一、風水相搏
主症: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分析:本證型多見於溺毒證復感外邪,風為六淫之首,每夾寒夾熱,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肺失通調,風水相搏,發為水腫。此即《景岳全書·腫脹》篇所言:「凡外感毒風,邪留肌膚,則亦能忽然浮腫。」因於寒,則發熱、肢節酸楚故舌苔薄白,脈浮緊;因於熱,則咽喉腫痛,肺失清肅則咳喘,故舌質紅,脈浮滑數。
治法:宣肺清熱,祛風利水。
方劑: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藥物: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方解:方用麻黃宣散肺氣,發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氣;杏仁、防風、浮萍疏風宣肺;白朮、茯苓健脾化濕,有崇土製水之意;澤瀉、車前子淡滲利水;石膏、桑白皮、黃芩清熱宣肺。
加減:風寒偏盛,去石膏,加紫蘇葉、桂枝、防風祛風散寒;若風熱偏盛,可加連翹、桔梗、板藍根、鮮蘆根,以清熱祛風,解毒利咽;若咳喘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氣定喘;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證論治。
二、濕毒浸淫
主症:眼瞼浮腫,延及全身,頭痛而暈,視物不清,耳鳴耳聾,噁心嘔吐,呼吸帶有溺臭,尿少色赤,肌膚甲錯,甚或皸裂,惡風發熱,舌質紅,舌苔起腐,間有黑點,脈滑數。
分析:溺毒為三焦氣化失司,水濕不運,升清降濁之功能紊亂,易致水濕內蘊,蘊久成濕濁瘀毒,導致人體陰陽失衡,病勢深久,病情複雜,證候多端,去之不易。若至「溺毒入血」,上擾清竅,則頭痛而暈,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等諸恙迭現;濕濁瘀熱毒內蘊,經絡、肌膚為邪毒郁滯,氣血運行不暢,變證叢生而出現肌膚甲錯,甚或皸裂;《黃帝內經》所謂「蓋濕熱膠著,壅積於胃」,是瘀熱在里,故可見惡風發熱;舌質紅,舌苔起腐,間有黑點,脈滑數乃濕毒浸淫之象。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方劑: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物:麻黃、杏仁、連翹、桑白皮、赤小豆、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赤芍、甘草。
方解:麻黃、杏仁、桑白皮、連翹、赤小豆宣上清熱以利水;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清熱解毒以消內蘊之水;加赤芍涼血化瘀;甘草清熱解毒而又調和諸葯。全方合用,共奏宣上利水、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功。
加減:熱毒甚者,當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濕熱盛而肌膚瘙癢者,加苦參、土茯苓以清熱燥濕;風熱盛而周身瘙癢者,酌加白鮮皮、地膚子以祛風清熱;血熱甚而肌膚紅腫者,加牡丹皮、生地黃以清熱涼血;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以清熱通腑;若見尿血者,恐為濕熱之邪下注膀胱,傷及血絡是也,可酌加石韋、大薊、薺菜花以涼血、止血。
三、水濕浸漬
主症: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分析:溺毒證者脾運往往失健,加之或久居濕地、或冒雨涉水、濕衣裹身時間過久,水濕內侵,困遏脾陽,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水無所制,發為水腫。正如《醫宗金鑒·水氣病脈證》曰:「皮水,外無表證,內有水濕。」小便短少不利,胸悶,腹脹,身重睏倦,泄瀉,渴不思飲,苔白膩,脈浮或浮數,為水濕內侵,脾氣受困,脾陽不振,土不制水所致。
治法:健脾化濕,通陽利水。
方劑: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常用藥: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白朮、茯苓、蒼朮、厚朴、豬苓、澤瀉、肉桂。
方解: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為五皮飲,有行氣化濕、利水消腫之功,適用於全身水腫而尿少者;白朮、茯苓健脾化濕、蒼朮、厚朴燥濕健脾;豬苓、澤瀉利尿消腫;肉桂溫陽化氣以行水。全方合用,健脾化氣、通陽利水。
加減:若腫甚而喘,可加麻黃、杏仁、葶藶子宣肺瀉水而平喘;若由脾氣虛弱,氣失舒展,不能運化水濕所致者,宜益氣健脾、行氣化濕,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浮腫甚,大便溏薄,可加黃芪、桂枝益氣通陽,或加補骨脂、附子溫腎助陽。
四、腎陽衰微
主症:水腫反覆消長不已,面浮身腫,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腹大脹滿,舌淡胖苔薄,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分析:因或稟賦不足,或先天稟賦薄弱,以致腎病、溺毒證久,腎氣虧虛,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水泛肌膚,發為水腫、尿少,甚則腹大脹滿;或因勞倦縱慾無節,或因生育過多,產後久病,損傷脾腎,脾腎陽虛,水寒內聚,致怯冷神疲,腰酸等;脾腎陽虛,生化無源,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白;腎陽不足,心火不濟,腎失納氣,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舌淡胖苔薄,脈沉細或沉遲無力乃腎陽衰敗之象。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方劑: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常用藥物:附子、肉桂、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牛膝、車前子、生薑、白芍。
分析:用生地黃、山藥、山茱萸以滋補腎陰;用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兩葯配合,則補水中之火,溫腎中之陽氣;用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生薑溫散水寒之氣;白芍開陰結,利小便;牛膝引葯下行,直趨下焦,強壯腰膝。
加減:若心悸,唇紺,脈虛或結或代,乃水邪上犯,心陽被遏,瘀血內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參、澤蘭,以溫陽化瘀;若先見心悸,氣短神疲,形寒肢冷,自汗,舌紫黯,脈虛數或結或代等心陽虛衰證候,後見水腫諸症,則應以真武湯為主,加人蔘、桂枝、丹參、澤蘭等,以溫補心腎之陽,化瘀利水;若見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脈虛浮而數,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宜重用人蔘、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蠣、龍骨,以防喘脫之變。
五、瘀水互結
主症: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腫或伴血尿,以下肢為主,皮膚瘀斑,腰部刺痛,舌紫黯,苔白,脈沉細澀。
分析: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溺毒病久,氣虛多見,氣虛推動無力,易致氣滯血瘀,瘀血內阻,水氣不化,易致浮腫甚或難化。兩者相互影響,相互為用,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腫。水腫日久,水濕停積,一則久病入絡,氣機不利,血流不暢,成為瘀血,二則臟腑陽氣受損,血失溫運而滯留。反之,瘀血阻肺,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蓄於內,泛濫為腫。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方劑: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常用藥物:當歸、赤芍、川芎、丹參、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澤瀉、車前子。
方解:當歸、赤芍、川芎、丹參養血活血,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活血通絡,桂枝、附子通陽化氣,茯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消腫。
加減:全身腫甚,氣喘煩悶,小便不利,此為血瘀水盛,肺氣上逆,可加葶藶子、川椒目、澤蘭以逐瘀瀉肺;如見腰膝酸軟,神疲乏力,乃為脾腎虧虛之象,可合用濟生腎氣丸以溫補脾腎,利水腫;對陽氣虛者,可配黃芪、附子益氣溫陽以助化瘀行水之功;對於久病水腫者,雖無明顯瘀阻之象,臨床上亦常合用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葯,以加強利尿消腫的效果。
版權聲明
※溫病大家吳鞠通:治溫病急症經驗,乾貨分享!
※看懂了這個,再也不用擔心四季外感了!
※中醫經典必背:方劑歌訣,快速領悟方劑智慧!
※眩暈困人無數,名中醫破解眩暈「迷魂陣」!
TAG:悅讀中醫 |
※為什麼有的茶口感很好?這些門道你不一定知道
※選一扇好門,可不能不知道這些「門道」!
※有錢人都把這些丟路邊,沒想裡面有這門道,要早知道再窮也富裕
※食是天性,但食養背後的門道你卻不一定知道
※女孩子再窮也要帶上一個金戒指,這裡面的門道,一般人真不知道!
※不論是買還是撿,瑪納斯碧玉的這些「門道」你需要知道!
※秋後養多肉,您所不知道的那些「門道」
※護膚的門道你都懂,為何還是搞不定這張臉?
※超市裡買冷凍雞腿也有門道!原來我們一直錯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聽師傅說完我才知道,貼瓷磚這麼多門道,這些知識你要注意
※酒店裡的門道真多!你知道床上的那塊布是幹啥的不?
※早上要不要空腹喝水?這些喝水的門道要了解
※那些整體衣櫃里的門道,你知道哪些?
※整容行業「門道兒」多,這些坑一定要避開!
※學那麼多賺錢門道,不如搞懂這一個定律!
※都認為煮飯容易,可是你真的了解這裡面的門道么?
※清朝后妃為何都要帶一條白色圍脖,背後門道真不少
※門的門道你知多少?這11個關於門的知識點,你不可不知!
※你可能不知道:煮雞蛋也有「門道」,這麼煮出來的最營養!
※喝茶的一些門道,你們都知道嗎?原來喝茶的講究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