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工荒,企業招聘固定員工比例升至高點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Yoshiaki Nohara
企業招聘臨時工被認為是消費者需求低迷的原因
「勞動力短缺已經如此嚴重,企業僅靠兼職員工已經無法填補職位空缺」
固定員工比例上升
若干跡象顯示,在幾十年來一直極度緊張的日本勞動力市場,企業長久以來招聘臨時工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兩極分化的日本勞動力市場:固定工作崗位下降趨勢結束
全職固定工作者出現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增長,過去兩年的增速超過了臨時工的增速。
「勞動力短缺已經如此嚴重,企業僅靠兼職員工已經無法填補職位空缺。」
」
東京第一生命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駐東京的高級經濟學家Junko Sakuyama說。
日本目前的失業率為2.8%,處於199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過去10年左右的多數招聘都是臨時工作,通常是兼職工作,也就是非固定工作。
回歸招聘固定員工的做法可能有助於推動疲軟的消費支出出現增長。經濟學家表示,消費者需求疲弱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於數十年來非固定工作崗位的增多。非固定員工占勞動力大軍的三分之一以上。許多人只有兼職工作,整體上平均工資更低,幾乎沒有福利待遇,很少接受專業培訓,也沒有工作的安全感。
現在宣布趨勢逆轉雖然還為時過早,不過日本總務省此前報告稱,2017年3月固定工作崗位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26萬個,與此同時,兼職、臨時和合同工作崗位增加了17萬個。2016年全國共新增51萬個固定工作崗位和36萬個非固定工作崗位。
政府的數據顯示,2016年非固定勞動者在勞動大軍中的比重是37.5%,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Sakuyama說,隨著更多女性成為零售和老人護理等勞動力緊缺行業的固定僱員,這一比例應該會下降。
工資與需求
臨時工的工資漲幅更大(註:數據為全職勞動者數據,包括固定和非固定工作崗位)
這一變化對工資和消費者支出的影響可能有限。招聘更多固定員工的部門通常工資較低,生產率低下,這意味著它們工資上漲空間較小。2017年日本經濟回歸通貨膨脹可能也會限制實際工資增長。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按照可比月度工資計算,固定員工的工資收入大約比非固定員工高53%。
但他們加薪的速度較慢,因為他們所在的工會通常更重視保證工作穩定而不是要求大幅加薪。
勞動力市場的供應與需求:空缺崗位與求職者比例(註:數據為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數據)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Meiji Yasuda Life Insurance)的首席經濟學家Yuichi Kodama說,企業增加固定工作崗位的態度十分勉強,而且不願意大幅提高工資水平,這是因為老齡化的日本經濟增長前景黯淡。「企業告訴我,他們為了保持競爭力而無法大幅提高工資,這意味著需求沒有上升,」他說。「他們不能指望國內需求會強勁增長。」
兼職工作崗位的供求比例仍然遠遠高於固定工作,這意味著僱主仍然希望僱傭兼職員工,但勞動者卻不那麼熱衷於這個選項。
Sakuyama說,儘管固定工作崗位增多是好事,日本面臨的另一挑戰是確保同工同酬,讓固定員工可以更自由地跳槽到增長領域,獲得與資質和技能相符的報酬。
她說:
「當非固定員工的比重變得無關緊要時,才是正確和理想的狀態。」
」
編輯:林一丹、格根坦娜
翻譯:王湛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C919大飛機丨無人駕駛丨對沖基金丨機器人劇本
......
※那些你從未聽過的城市,可能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
※巨頭之爭:優步被訴竊取谷歌機密,未來無人車市場孰者稱雄?
※2016年全美高管收入TOP10,誰打敗了蘋果庫克?
※伊朗大選進行時,選民期待一位怎樣的總統?
※沒有萬里晴空和陽光沙灘,墨爾本靠什麼吸引人們蜂擁而至?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為什麼員工忙,但企業效率低?
※日本老字號企業退出市場數量再創新高
※塑造製造業的未來,91%的工業企業正投資數字化工廠
※為何沒一個日本企業主敢說,加班是員工福報?
※55名在中國企業工作的肯亞員工獲得「傑出員工獎」
※企業受益員工圓夢
※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 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這家企業拿出一億現金給員工發工資,堆疊起來比33層樓還要高
※日本企業為員工建墓地 死後也能享受公司「照顧」
※在家工作效率高離職率低,研究指企業毫無損失
※工業企業前 11 個月利潤增速放緩,表現最好的是石油開採業
※日本大學生就業熱門企業排行榜出爐 商社人氣不減
※IDC:今年大數據和商業分析解決方案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
※日媒:長江存儲等企業來日本挖人,本土企業人才告急
※840萬應屆生創新高,企業大規模縮招,互聯網行業首現需求負增長
※高增長型企業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加速競爭優勢?
※更大規模減稅,正是企業所需
※IBM發布18個新可用區域加碼企業混合雲業務
※德勤報告:今年企業將率先採用AR與機器學習
※降低社保費率有助減輕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