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今日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又云:「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此時麥子籽粒已經漸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小滿,是一個最具中國文化智慧的節氣。


四季有時,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美學和生活智慧所在。如果留心觀察,會發現很多節氣是相對應的,比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而小滿卻沒有對應的大滿,小滿之後是芒種。


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講中庸之道,忌諱太滿、大滿,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物極必反,圓滿和極致並不是一種吉祥和吉利的狀態。所以「小滿」之中,蘊含著以天道指引人道的大智慧。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無論道德修養還是世間功業,皆堪稱中國幾千年典範的曾國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小滿」,他稱之為「花未全開月未圓」。連他的書房,都取名為「求缺齋」。曾國藩寫給弟弟的家書中說: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以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於此。


《菜根譚》中也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一種含苞待放的人生狀態,滿滿的從容和美好。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小滿的人生修行,是「一半」


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講究,是飯吃七分飽、茶倒七分滿、話說七分完。這就是一種小滿的智慧,求的是「剛剛好」。否則便是過猶不及,弄巧成拙。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北宋名臣蔡襄有一首《十三日吉祥院探花》的詩說:


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無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憐。


花全開,就開始凋謝;月全圓,就開始殘缺。人生也是如此,到達巔峰之後,接著就是走下坡路了。花未全開月未圓,觀賞的人仍有期待和憧憬,這樣的人生猶如在山腰,仰可攬巔峰雄奇,俯能拾山麓靈秀。


禪宗極為推崇「花未全開月未圓」的人生境界,一些哲學家也有相似的看法,尼采就曾說: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站在山腳,從半高處看,這個世界真美好。

許多人想往高處攀登,但高處太窄,容納不了那麼多人。高處也太冷,會讓人高處不勝寒。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在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


這裡的「半」字,可以說用得精妙。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總會留下無盡的遺憾,萬事只求「半稱心」,少一些盲目多一點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對人生。


清代李密庵的《半半歌》,也認為花未全開境界最好:「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他把「一半」提升為一種人生哲學:「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悠閑,半里乾坤寬展。」李密庵說的是處世的態度和生活的藝術,處世不太低調,也不要過於張揚,生活不求裘馬揚揚,也不必布衣蔬食。


當代作家林語堂也喜歡這種人生「半」的境界,他在文中寫道:理想人物,應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懶惰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於窮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於富到完全不做工……


林語堂「半」的境界,其實是一種生活藝術。半也不是什麼事都五五對開,它說的是對事情要一分為二,在壞中看到好,否中見泰,從而使自己的心境超然物外,閑適恬淡。


這種境界也並非反對人生要去積極進取,而是要我們對得失淡然處之,給自己留有轉圜的餘地。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對生活不一定要爭個你高我低,勾心鬥角,最終傷的還是自己崢嶸的頭角。人生如登山,工作當如杜甫所寫的那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心態上則不一定要像林則徐所說的「山登絕頂我為峰」,高峰之上,旁邊就是峭壁懸崖。


還是擁有一種山腰心態好,既擺脫在山麓的壓抑卑微,又一直處於一種上升狀態,收放自如。


這就像李密庵《半半歌》最後所說: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小滿的人生境界,是「留白」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即便是不懂畫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


西洋畫,滿;中國畫,空。一張畫紙,畫得滿滿當當不留一點空白,是西洋油彩畫;一張畫紙,寥寥數筆丹青於白宣之上,是中國畫。


美學大師宗白華說: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在於水墨留白。中國話的最高境界,在於話音留三分。


有些話,想說五句,其實只需兩句對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題不再有過多關係,只是滿足你的傾訴欲,聽多了對方反而會膩。


越是話多之人,往往摯友不多。一則話多總易誤傷旁人,二則心講得太明白,別人就減少了與你交心的興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會講有分量的話。一個敢於少講話的人,必定是對自己話中傳達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顯你的臉龐。妝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氣質。著墨少一點,否則它會搶了要害之處的風頭。人生需要留白。


那些人生的留白,讓你看起來更為豐富。一個會布局的人,永遠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人生,留白才可以走的更遠。


我們的生活節奏在變得越來越快,不敢停下腳步。拼搏固然無錯,但節奏掌握不好,往往得不償失。周邊不乏年紀不大,卻被查出不治之症的人,只能哀嘆。其實,結局早已寫好,年輕時拿命換錢的人,往往年老時拿錢換命,還不見得能換回來。

現在的日子很快,如同按了快進鍵,不知不覺又是一天。沒錯,你拼搏的姿態很美,但別忘了回家卸下防備。控制住走著走著就快了的腳步,你才不會耽於行路本身。


激流勇進的刺激過後,是漸緩的水中蕩漾。什麼都不做時,不要有負罪感,要意識到給自己留一點空白,對生命有多麼重要。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在京劇中,也常用到留白的藝術,所謂三兩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即是如此。


又像古人的作詩之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留白。留白是一種處事的智慧,是一種淡定的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古人說: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凡才留不盡之意則神滿。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人生的任務一個接一個,好像永遠停不了,重重壓力與責任之下的我們總在忙於奔跑。疲憊的心靈需要一段留白給心靈放假,以保持一份清凈和淡定,不迷失自己,才能遊刃有餘、退去浮躁。這正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的道理。


人與人的相處也需要留白,無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每個人都可以並且應該擁有自己的秘密。再親密的關係,也必須給別人留下空間,不要試圖走入對方太過私密的領地。適當地留白,是對彼此的信任,擁有留白的關係才會輕鬆和愜意。

林語堂曾說:「看到秋天的雲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川端康成曾經嘆息:「這世界太擁塞了。」


人生應該如這樣一幅畫卷:既有濃墨重彩,也有所留白。這樣,大概才是完滿。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小滿之後,是芒種。這又告訴我們:小滿之後,要持續耕種,才能不斷有小滿的收穫。小滿足矣,芒種輔之,人生才能既從容安然、不急不緩,又節節上升、氣度不凡。


人生最好的狀態,莫過於此。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撰整理


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曾國藩:最好人生是「小滿」,花未全開月未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最萌孔子「阿丘」,祝你幸福滿滿
健康是一種責任!牢記256歲老中醫的一句話
女人的極致是優雅,男人的極致是坦蕩

TAG:京博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唐浩明:曾國藩的人生大智慧——花未全開月未圓
花未全開,月未圓: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座右銘
曾國藩:聖人不是天生的,年輕的我,看到漂亮女人也會「亂想」!
曾國藩戒色大半生,五十歲納妾被罵「假聖人」,不過是萬不得已
曾國藩:告訴自己,成功的人生都是從每天清晨開始
曾國藩:人到中年,有兩個忌諱,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曾國藩:前半生「不怕」,後半生「不悔」曾國藩家訓第60集
曾國藩:人到中年,每日常做三件事,必能一生好運,富貴雙全
曾國藩: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做好這三點,助你重回人生巔峰
曾國藩:成功人生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曾國藩:做人想要成功,需得做到3點,未來人生路將會越走越順
曾國藩留給後人的八句話,為你開啟智慧人生
曾國藩: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曾國藩第46集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曾國藩怎樣將30歲變成自己人生的分水嶺?
人生在世,誰不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曾國藩第15集
最好的貴人,是努力的自己曾國藩第14集
曾國藩幺女「滿小姐」,下嫁知縣之子,卻成為姐妹中最有福氣之人
曾國藩:人生想要過得好,需得避開三個字,就會贏得一個全新未來
曾國藩:人到中年不得志,是因為缺少這五點,讀懂前途一片光明!
此人是湘軍元老,首開書生帶兵之先例,他的幾千人馬成就了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