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韓春雨談研究結果無法重複:有些問題只有我知道
一年前,英國《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刊載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論文的負責人「一鳴驚人」,得到了學界和媒體給予的無限榮光。在《自然》雜誌社的所屬期刊上發表論文,通常表明,該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並有可能對未來科學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在生物技術領域幾乎名不見經傳。但是,這並不妨礙這篇論文在華人生物界獲得廣泛讚譽。
眾多科學界人士認為,「我們的體制應當更多地支持那些對研究有興趣有耐得住寂寞的學者」。
在學界得到熱烈討論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下基礎科學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作為我國基因編輯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家之一,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魏文勝稱,「這是一個所謂革命性的技術。能夠治療以前想治不能治的病,比如說像遺傳病,可以通過修改基因組序列進行治療,從某種意義上面講,有點像扮演上帝的角色」。同時他也表示,「正是因為國內的這種底層原創技術太少,才會產生這種格外激烈地反應」。
目前生物學界,可以成功實現人為介入基因組所必不可少的「剪刀」是由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鋒、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及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為主要技術開發者的CRISPR-Cas9技術。而韓春雨論文中所述的NgAgo技術,被視為挑戰前者的一把「新剪刀」,也可實現對目標基因的有效切割。
這項研究成果,也很可能打破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具有極高的科研和商業價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院教授李大力認為,「如果NgAgo技術能夠拿到專利的話。就可以迴避CRISPR的技術的限制,很多的問題就可以利用NgAgo來解決了」。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新生喜歡」。
2016年5月27日和6月2日,受到魏文勝及論文合作者沈嘯之邀,韓春雨分別在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作學術報告。據當時參加報告的學生描述,「會議廳根本沒有位置,好多人都是在樓道中聽取的報告」。
同樣,因為論文的發表,科學界的熱議,韓春雨先後獲得了「石家莊市最美教師」和「河北省科技協會副主席」的頭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廳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學,對韓春雨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考察。
從生物學界的「一鳴驚人」到媒體和業內都熱捧的「諾獎級」科學家。韓春雨和他的NgAgo得到了無比熾熱的讚美之聲。但是,這瘋狂地讚譽卻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巨大反轉。
2016年12月27日,韓春雨接受《新聞調查》採訪時,講述了過去半年來他的經歷。
他說道,「(論文發表後)每天全是電話,包括尋求合作的人也是特別多,實驗室沒法工作。之後就是質疑,一窩蜂又來,又幾乎沒法工作。所以就下定決定,不再跟他們糾纏了」。
無法被重複的論文結果
2016年6月7日,「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韓春雨第一次作為受邀嘉賓參加了會議,並在會上作了中心議題評述報告。
作為一個科學界的閉門內部交流會議,韓春雨的科研報告第一次當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質疑。同樣,原本兩天的會議,韓春雨也並沒有完成會議全部議程。
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
5月26日,「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
6月23日開始,「知乎」,「百度貼吧」等網路社交平台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
7月2日,韓春雨在百度貼吧「國際米蘭吧」回復網路上的質疑。隨後他便停止在網路上發聲,並開始拒絕採訪。
7月31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科學家在推特上指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編輯結果。這些聲音刊登在由顏寧、文小剛、劉克峰三位國際著名科學家擔任主編的《賽先生》科學新媒體平台上。
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台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
作為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刊登任何一篇論文都要經過嚴格地審查,對中國科研人員來說,更是如此。韓春雨的論文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
但是,科研論文是否具有可重複性,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之一。面對質疑,《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在2016年11月19日宣布,「介入論文調查」。
就在質疑聲浪的此起彼伏之時,河北省發改委完成了「2.24億人民幣建設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工程項目的批覆,同時開始採購進口儀器設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上也顯示,為期兩年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及應用探究」項目獲得了100萬元的項目資金。
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只要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就可能是學術不端,甚至造假之時,也有少數學者認為,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中國古生物科學家徐星,就希望公眾可以給科學一個驗證時間,在科學的範疇解決問題。
論文的發表,河北科技大學得到了巨額資金的支持,但韓春雨卻遲遲不對「質疑」進行回應。最先採訪並極力讚揚過韓春雨科研成果的饒毅、邵峰兩位教授,以「推動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為由,於2016年10月12日公開了他們此前一個月,致河北科技大學校長的信件和收到的回函,希望認真仔細的核實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但是,對於收到的回函,饒毅認為「回複比較籠統,不清楚將有什麼措施」。而網路上對則不斷地有聲音稱,「無法理解」。
2016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組織和發起,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學家通過兩家媒體,實名發布聲明,「沒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
為了科學真相的激論
作為實名發聲的帶頭人,魏文勝表示,「除了指證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之外,對中國學界聲譽的擔憂,也更加促使他在自己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時間來質疑韓春雨的論文。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投入了大批資金,創建了一些無與倫比的科研設施,同時,眾多頂尖中國科研院校也在不停地闖入各種世界最佳排行榜。2016年6月,英國《自然》雜誌刊載中國科研系列文章,並評選出了十位「中國科學之星」,評價他們,「提升著中國在全球科學界的地位」。
在中國科學聲譽度不斷提高的同時,大量的科研不端,造假行為卻是當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魏文勝表示,「這些行為對國內的學術界的聲譽是有很壞影響的。造假成本太低,並且沒有處理動作,對中國整體聲譽度是有巨大打擊的」。
隨後,中國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以及發表韓春雨論文的《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分別刊載文章,均表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
作為當事人的韓春雨認為,「科學界的人,用科學的方法質疑,這是我能夠接受的。我去提交調查報告」。
當下,科學界的主要質疑問題之一是「NgAgo」是否能編輯基因組。魏文勝等科學家認為,「做科學的話都是拿證據說話,他的實驗室無法重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
韓春雨對質疑內容也表示認同,但他強調:「科學是有條件的可重複,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實是很重要的」。
對於大多數實驗室無法重複的原因,韓春雨認為,「有可能是因為大規模的,大範圍的細胞污染」。這個觀點也是從「質疑」開始之後他所一直堅持的。
但魏文勝等科學家卻表示,「細胞的污染是做這個行業的一個很基本的一個訓練,只有韓老師實驗室能夠做出來,這個是非常違反常理的。」
在對待這個問題時,韓春雨稱,「他們認為的污染都是已經鑒定出來的,但是如果是一種未知的污染呢」。
韓春雨所說的「未知的細胞污染」問題,他認為,如果有人詢問他是可以被解決的。但並沒有人專門來問過這個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大力稱,「我們都嘗試過了。再去問的話,我不覺得他會有更關鍵問題的解答」。
魏文勝教授則認為,「作為一個方法學文章,就是我告訴你從頭到尾裡面有多少步驟,你在發表之前就要重複非常多次,證明它是一個不僅僅是有效率,而且是可被反覆重複的這樣一個方法」。
而面對這些說法,韓春雨稱,「科學的問題是需要在實驗室探討和解決的,我有一些辦法可以減輕污染,讓編輯能夠顯現出來。對於NgAgo的影響來說,可能只有我知道」。
等待真相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登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的通稿。文中稱,「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
總部位於丹麥的諾維信公司在聲明中寫道,「我們已經測試了該項技術,看到了其可能有用的一些跡象,但目前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
《自然?生物技術》也在之後發表聲明稱,「期刊獲得了韓春雨提供的「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面對這起事件,眾多科學家也表示,韓春雨的事情一定需要在學術範圍內有一個明確的結果。也有科學家認為,如果韓春雨這件事情本身沒有涉及到數據造假,從科學本身,它是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
同時,科學家們也更多地期待這起事件可以給中國科學界帶來改變。
如何把監管的機制能夠建立起來,如何讓大家更多地關注到中國的科技體制,怎麼樣更合理;中國的科技資源,怎麼樣分配更合理,在更良性的軌道上,更快地,更好地發展,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科學的真相是需要進行時間驗證,需要通過規範的科學程序進行解決的。在中國基礎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讓中國的科學更嚴謹,更規範化,探尋相應地解決措施是當下重要的議題。如何通過每一起科學事件,探明科學的意義,是我們應該更加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重大課題。
2017年5月9日,《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發布聲明韓春雨論文的調查還在繼續中。
目前,韓春雨正在對導致論文結果無法重複的原因進行實驗研究。
※DNA技術幫忙 五年內鎖定1700名嫌疑人
※軟銀沙特科技基金已籌資930億美元 全球規模最大
※我國捕獲移動惡意程序超205萬個 安卓成主要目標
※中國工程師承認竊取IBM源代碼 或被判重罪
TAG:cnbeta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學界期待用證據說話
※一場春雨證明「春捂」很有必要,具體關鍵點,寶媽要心裡有數
※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韓春雨就調查結果表態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一場春雨證明「春捂」很有必要,具體怎麼做,寶媽要了解清楚
※春雨,無聲勝有聲
※春雨綿綿,外出作釣必須要知道這四件事
※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韓春雨論文撤稿一周年,我們能反思些什麼?
※我從韓春雨的事件再次看到科研體制的崩塌
※韓春雨事件再反思:有一種私慾叫「不求名利」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春雨面膜使用報告,附驗證真假方法
※曲春雨變作「蝴蝶」擾動短道戰局 這裡沒有天意只有博弈
※「翻案」了?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技術或許真有效?
※關於春雨的經典古詩詞,有些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了,不知你忘了嗎?
※古人真有才,兩句詩就能把「春雨」寫的美不勝收
※劃重點|讓你凌亂的是春風?還是春雨?
※想你,在第一場春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