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1927年8月1日在中國江西省南昌,由中國共產黨針對國民黨的分共政策而發起的武裝反抗事件。起義失敗後,部隊打散,但仍然保留下了火種,在這支保留下來的隊伍中,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1927年10月,在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山區,有一支南昌起義潰退的隊伍。他們被硝煙熏黑的臉上,流露的雖然都是愁苦。這支隊伍中後來走出來了3位元帥1位大將:朱德、陳毅、林彪、粟裕。


當時,死亡的陰影籠罩著這支新敗之師。首先是敵情如山。麇集於潮汕和三河壩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多達5個師,共約2萬餘人,以十比一佔有絕對優勢。其次是軍心渙散。驟遇主力覆滅和最高領導機關轉移,部隊無論在組織上、思想上還是心理上,都處於混亂、茫然的狀態,官兵缺乏統一意志。更加嚴重的是,行動方針出現嚴重分歧。


10月7日,在茂芝全德學校,來自三支部隊的20多位團以上指揮員召開會議,討論應對危局的方法。會上,出現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起義軍十失其九,又陷入合圍,上策是解散部隊,隱蔽轉移,保存實力。另一種主張保持部隊編製,穿插到敵人兵力薄弱的山區去。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朱德態度最鮮明:「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八一南昌起義的火種保留下來,有決心擔起革命的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


接著,朱德指著地圖分析道:「從最新情報看,敵人正從南、西、北方面逼進,我們向東北方向穿插,直奔湘南。」


在驟遇重挫、驚魂未定的情況下,只有朱德能拿出一個完整的方案,令大家刮目相看。這位滇軍名將開始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會後,部隊急行軍,經麒麟嶺,過柏嵩關,進入福建,然後沿閩粵邊界北進。在經過武平時遭到國民黨一個師的圍攻,部隊傷亡千餘人,後奪路向石逕嶺突破。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經過石逕嶺隘口的戰鬥,粟裕等官兵都認為,朱德同志不僅是一位寬宏大度、慈祥和藹的長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戰、身先士卒的勇將。如果說朱德是以篤定和勇猛獲得全軍擁戴,陳毅則是以堅韌和執著建樹自己威信。


一天,林彪帶著幾個連長來找陳毅:「現在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他們反映的是部隊的實情。陳毅回憶這段歷史時非常傷感地說:「像七十三團這樣堅強、這樣有光榮傳統的部隊,都無力進行戰鬥,連土豪劣紳的鄉團都可以繳我們的槍,誰都沒有心思打仗。到了大余,2000多人只剩下900多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其他幾個連長都是林彪黃埔四期的同學,隨聲附和。


「我不走。」陳毅態度鮮明,「現在我們拿著槍可以殺土豪劣紳,土豪劣紳怕我們。離開了部隊沒有了槍,土豪劣紳就殺我們。我們是共產黨員,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林彪當晚離開部隊,他想單溜但不識路,過了幾天,他又回來向陳毅報到。「根本走不了。」林彪話說得坦直,「我走到了梅關,到處是地主武裝搜查,搶奪,殺人。這樣送命太不值了!」


行軍途中,每天都有人離開,只要遇到岔道,軍官、士兵就三三兩兩地往岔路上跑。


在離隊潮中,整個部隊團以上幹部,走得只剩下第七十三團指導員陳毅和第七十四團參謀長王爾琢了。他倆的堅守,贏得了官兵的尊敬。對此,陳毅感受很深。


大浪淘沙,狂風吹金,經受的是磨難,吹走的是浮塵,留下的是瑰寶。


10月底,在安遠天心圩,朱德召開軍人大會。會後,部隊採取去留自願的政策,又有300軍官和士兵離隊,部隊只剩下800餘人。縱隊對外稱「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朱德化名王楷,任司令,陳毅任政委,王爾琢任參謀長,形成了以朱、陳、王三人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在這次整編中,粟裕任第三連政治指導員,林彪任第七連連長。


對於帶領部隊渡過危局的朱德、陳毅,粟裕終生敬重,視他們為真正的英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創始者之一」。這是他們跨越將近半個世紀親密交往的起點。



南昌起義後,粟裕最佩服朱德、陳毅,林彪曾想單溜不識路又回來了



天心圩整編過後,這800餘人,再也沒有一人離隊,他們在殘酷的革命戰爭中絕大多數犧牲了。到1955年共和國第一次授銜時,走上受銜台的只剩下4人——朱德、陳毅、林彪、粟裕,3位元帥1位大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中國首艘巨輪「躍進」號在日本沉沒,美蘇日韓和台灣為何急忙表態
一種小動物導致明崇禎帝朱由檢上吊、大順朝滅亡,為何滿清不怕它
李自成100萬軍隊為何打不過10萬清軍,原因主要失去四樣東西
17歲晚清格格被日本養父玷污,是張學良殺父仇人,41歲被槍決
他是張學良結拜兄弟,比張學良抗日更積極,晚年遺囑感動億萬國人

TAG:歷史縱覽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昌起義在即,朱德為何大擺宴席?起義又為何提前?
南昌起義後,許克祥圍剿朱老總,他為何說是許克祥幫我們起了家?
陳勝吳廣起義後攻打的陳邑是否是陳郡?
華沙起義:斯大林為何按兵不動,知道原因後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
劉邦在豐沛一帶起義時,為何自稱沛公而不是沛王?
蔣介石百思不得其解:陳明仁如此「忠誠」,怎麼會起義?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沛縣沛公不怕死的,也起義了!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劉邦稱帝後,為什麼封陳勝為王?
聲勢浩大的綠林赤眉起義,為何推翻了王莽卻鬥不過劉秀?
陳勝和吳廣,是一起在大澤鄉起義的,為何陳勝稱王吳廣只是跟班?
西漢王朝最後的光輝時刻,失敗後起義領袖被王莽挖祖墳!
陳明仁起義後歸入林彪麾下,林彪為何盡量在一些場合迴避陳明仁
李淵本是隋朝貴族,為何會走上起義的道路?
漢高祖劉邦原來是這樣走向了起義的道路!
南昌起義一聲槍響,他們放下筆桿扛起槍,成為李雲龍欽佩的趙剛
陳勝吳廣同時起義的,為何陳勝最後被推舉為王,他比吳廣強在哪裡?
看到隋煬帝楊廣與李淵「隱藏」的關係,才懂李淵為何在太原起義?
黃巢起義之後,唐王朝受到朱溫的把持,竟把朝臣扔進黃河|知言歷史
綠林起義軍為何立無能的劉玄為皇帝,而不是劉演、劉秀兄弟?
劉邦斬白蛇起義後,本想投靠楚王陳勝,為何最後成了項梁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