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震了,博物館怎麼辦?
今年是汶川地震9周年,地震屬於天災,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的力量何其弱小,地震毀壞了無數的建築,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那地震造成的間接的巨大的損失又何止於此,那些承載著人類數千年積累的文化的博物館也經不住地震的摧殘,博物館該如何防震,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展覽中的各個文化共有的一個現象是,它們創造物件,這些物件中的大部分就如同古代的難民,它們在我們博物館中找到避難所。」
——by 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窗口
是保護館藏文物的基地
文物價值不可估量、不可複製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地震了,博物館怎麼辦?
下面,館長就來給你介紹三種
博物館防震的方式!
01
場館建設防震
博物館在設計建設的時候,就要確保能經受一定地震,目前的標準是抗八級烈度。
比如逆天的日本的九州國立博物館,博物館建設在柱和梁下都安裝了大型減震裝置,總計232個。
免震裝置共有三種:一種是最基礎的減震裝置,是有柔軟的橡膠和堅固的鋼板交互重疊支撐,能減輕有地震造成的上下、特別是左右的搖動;
第二種是在建築中央部分,做成有特殊鋼材的彈簧似的裝置,減少地震造成的左右、特別是上下的震動;
第三種是滑動免震裝置,能夠左右滑動,從而減少地震能量傳到建築物。
02
展品儲存防震
博物館文物的儲存設施,包括囊匣和櫃架。囊匣大致由2部分組成,即外盒、內囊,多以楠木、紅木等木材為原料,堅固又防蛀。大致原理是在一個盒子里放置柔軟填充物,把文物放進去儲存運輸。另外,還有文物儲存櫃和儲存架。
03
展示過程中防震
重心偏離器物中心或者太高的文物容易傾倒,一般慣常使用尼龍魚線固定法。
簡單法是用兩條線成X型,固定在展櫃中展台的四個角,文物放在中間;複雜法是線系在文物比較凹陷的位置上,往往是細頸或者細腰的位置上,和簡單法一樣固定在展台中的四個角。
對陶俑、銅祖這類空心的文物,往往是在展台上做一個小柱子,然後把展品套在柱子上。較大、零件較多、外形不規則的器物要用支架法,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用專用的支架和卡子把文物固定住。
纏漁線
古代印章專用的防震卡位,印章被固定在玻璃材質的卡位上
佛像底下的防震裝置,底座可以反向振動抵消震動
地震來了,博物館可沒有腿,不能逃跑,就只能通過預防的方式,努力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了呀!
館長忽然奇思妙想,可以再評論區說說,你知道哪家博物館曾遭受過地震!!!
※當博物館遭遇「不文明」:我們應該如何出招應對?
※夏日炎炎,一起來欣賞中國各式各樣的扇子
※2016年度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榮譽的博物館
※博物館除了參觀,還能幹嘛?
※一場講述「中國如何成為中國」的展覽
TAG:全球博物館 |
※地震來了怎麼辦?
※印尼地震!出遊遇到地震該怎麼辦?
※如果東京發生了巨大地震,該怎麼辦?
※「音頻」遇到地震怎麼辦?
※為什麼現在地震那麼多?如何避免地震?
※突然遭遇地震,我們該怎麼辦?
※地震是怎樣來的呢?如何避免地震?
※想去日本但擔心地震,怎麼辦?
※地震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地震那麼多?
※地震的時候怎麼辦?什麼地方最危險?地震來臨該躲在那裡,哪些地方不能躲?
※旅途中遇到地震,該怎麼辦?
※地震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地震是怎麼回事?
※日本地震後的「福島」後遺症,還可能會地震怎麼辦?
※如果地震來了,住在高樓的人該怎麼辦?
※身處地震頻發之地,蘋果總部是如何抵禦地震的?
※你真的了解地震嗎?
※又是颱風又是地震 地球怎麼了?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地震?什麼時候才會沒有地震?
※地震時,你會想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