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敗於闖
李自成1644年3月20日打入北京,4月30日逃往西安,前後只有40天時間。有人詼諧地說,李自成到北京不是想稱帝,而是想旅行。李自成打敗了明軍,攻陷了北京,明崇禎帝煤山自縊,應該說李自成距成功只差一步之遙了,可是後來卻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這是李當初萬萬沒料到的,正如明崇禎帝沒料到李自成會那麼快拿下北京一樣。失敗根本原因何在?有人說是起義軍進城後驕奢腐敗;有人說是拷掠明官、霸佔陳圓圓;有人說是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後兵力不足;有人說是當時流行的鼠疫;還有人說是李的麾下人才缺乏等等。這些誠然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但並非根本原因,本人認為,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是闖王以「闖」打下天下,最後以「闖」失了天下,是「闖」害了李闖王。
在進北京之前,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橫衝直闖,一路殺兵斬將,終於於3月20日攻陷了北京城,這基本上是正確的。進北京後,李自成依然橫衝直闖,一味蠻幹、不講策略,只會武鬥、不要文治,儼然一介魯莽武夫。因為很闖,明朝官吏害怕了;因為很闖,天下百姓畏懼了;因為很闖,吳三桂改變了原定計劃。正是因為闖,李自成把自己帶向了覆亡的不歸路。
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後,李自成軍傷亡慘重,僅寧武關一役,李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進京時,軍隊不過2萬,加上一路投降過來的明朝將兵,最多不過5、6萬人。這樣的軍隊魚龍混雜,思想不統一,傷病員又多,急需休整。就當時情況分析,只要李不打吳,吳和清軍也不會打過來,即使清軍要打過來,吳三桂也不會答應。就算吳與清軍聯手打過來,只要李守住山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派一支小分隊鎮守山海關,李自成就可以安心地做鞏固後方和備戰工作了。
籌糧籌款也不需那麼性急。據說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應該說當時國庫的金銀足夠李軍開支了,根本用不著那麼性急地拷掠明官。
可李闖王就是要猛打猛闖。李自成農民軍進入北京後,前幾天管理還行,沒過幾天就露出了流寇的本性。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就連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被抓捕追贓,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
我認為農民軍這樣做更多的因素是報仇的心理,昔日你們這些狗官敲詐勒索了我們,今天也讓你們嘗嘗我們敲詐你們的滋味;昔日你們妻妾美女成群,今天讓俺也享受享受。於是宮庭中的美女被農民軍瓜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劉宗敏霸佔。
李自成手下士卒趁機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老百姓看到農民軍如此搶掠,說這那是軍隊,而是一群強盜啊,老百姓還會擁護他們嗎?明朝官員官員目睹李軍的所作做為,心驚肉跳,還會為他們出力嗎?只希望他們儘快滅亡。
李打下北京後,急功近利的心理更為迫切,立即命令降將唐通,領八千大順兵去做吳三桂的工作,吳三桂先是同意,後又反悔。李自成一怒之下於4月21日出兵討吳。
都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的「怒」真的是因為紅顏嗎?吳三桂是什麼人?行伍出身,邊疆大將,為人勇猛剽悍,冷酷無情,手握重兵,一代梟雄。他會是戲曲里唱的留戀溫柔之輩嗎?他會為一個歌伎頭腦發熱到失去度量天下形勢的地步嗎?不是,他的降清絕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女人。當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禎帝煤山自縊,明朝不復存在,面對吳三桂的只有兩條路可選擇,要麼降清,要麼臣順。從吳三桂本人來講,李自成雖然是流寇出身,畢竟是漢人,是我族類,滿清則不然。何況他父親被扣京師,而他抗清多年,內心喜惡,肯定多仇恨滿清韃子。據說大順招安吳三桂前,吳三桂也已經有了降意。但李自成太闖了,沒有帝王胸襟,也沒有卓越眼光,進了北京城,立馬顯露出狹隘的流民本性,縱容手下燒殺搶掠,對俯首稱臣的舊明官僚棄之如履,從而失掉人心。吳三桂踟躕在滿清和大順兩大勢力的夾縫中,他需要看清未來的出路,需要看清誰才是個人利益的最終保障,押錯了寶就等於自取滅亡。當他被告知父親被劉宗敏抓捕追臟、嚴刑拷打,愛妾陳圓圓亦被霸佔,終於明白大順對故明臣子的態度。吳三桂拔劍斬案,升帳演兵場,殺了一名來使,又割去另外一名的耳朵,讓他對李自成說:「李賊自送頭來。」
吳三桂的態度激怒了李自成,李領著這5、6萬混合軍(號稱20萬)去山海關。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在一片石進行激戰,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應該說,吳三桂的降清是李自成逼的。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此後節節敗退,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岩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李岩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謀士。入伙後就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輿論宣傳的奧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間廣布流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還編出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就是在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從此走出隱伏商雒山中時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現出柳暗花明的轉機。完全可以說,崇禎十三年後農民起義軍的輝煌,李岩是多有建樹、立了大功的。
不幸的是,進京之後李自成對李岩的進諫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納人善言」、「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就在牛金星、劉宗敏等昏昏然陶醉於勝利鑼鼓聲中之時,李岩曾進諫4件事,提出不同意見,其中就有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這原本是一服良藥和清醒劑,但李自成的態度如何呢?「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李自成當時惟一的目標就是盡情享受榮華富貴,將士們跟著發財。據野史記載,當時兵卒搶到的金銀寶物,衣袋裡放不下就掛在脖子上,戴在手腕上,不知他們以後如何打仗?
由於李自成的闖,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錯,不知李闖王在逃離北京,節節敗退的過程中有何感想?
假如歷史可以重演,如果李闖王能解讀「闖」的含義,打下北京城後就全軍休整,整思想、整作風、嚴軍紀,鞏固後方,農民軍深入農民當中,與農民建立感情,依靠農民、發動農民一起抗清。對明朝官吏充分信任他們,官員論才幹委以重任,表明自己對明朝官員的態度,號召大家一起來抵抗清兵。在爭取吳三桂問題上自己不親自出面,至少也要派2號人物劉宗敏出面找吳三桂談判。厚待吳的家人,去時帶著陳圓圓送還吳三桂,以顯示自己的誠意,由此感化吳。對吳進行政治攻心,吳其實也不願漢奸。可是他卻只派明朝降將唐通領八千大順兵去談,談判要這麼多人幹嘛?誠意不足。唐通明亡前為宣化總兵。崇禎皇帝對他寄予極大的希望,曾召見唐通並賜莽玉。但唐通終負所託,先降李自成,後降多爾袞,身份變換不定,《清史稿》將其列入《貳臣傳》。唐通其實是一個小人,在山海關戰役中出賣了李自成。
李自成農民軍說到底就是一群流寇,根本不可能改朝換代,他們的作用最多也只能拖延清兵入關的時間而已,李闖王除了會「闖」,還會什麼?能當穩流寇首領就不錯了。
※李世民有多「好色」:與弟媳婦私通召幸十四歲少女
※隋煬帝荒淫多為政治污衊 李世民確實非常好色
※大唐開國第一案:誰慫恿太子李建成執行兵變逆謀
※李存孝和李元霸的命運比較:一個主柔一個主霸
※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力能舉鼎,卻被一個入土半截的老頭子殺死!
TAG:歷史騎兵 |
※李自成被稱為闖王?
※闖王李自成兵敗九江,竟被舅甥倆山民砍殺
※闖王李自成兵敗後死了嗎?
※闖王李自成為啥沒有皇帝命?
※「闖王」李自成「劫富救天下」深得民心 卻輸於此!
※闖王李自成故事 烹煮福王獻刀關帝廟 慘遭鼠疫最終敗於清軍
※闖王李自成的死亡之謎
※海天味極鮮《跨界歌王》雙「王」駕到,勇闖王座
※傳奇闖王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最後魂歸何處?
※走南闖北的堂堂闖王,為何最終「敗」於幾名山村野夫之手?
※李自成與張獻忠失和,前「闖王」高迎祥被殺
※揭秘「大西王」張獻忠和「闖王」李自成的恩怨情仇
※闖王李自成能打敗明軍, 為什麼打不贏八旗鐵騎?
※「闖王李自成」兵敗後歸隱巴山腹地「鹽場鎮」
※闖王李自成不但沒被殺死?反而走了朱元璋的老路?
※明朝亡於大清,還是亡於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並非最初闖王,第一位闖王被孫傳庭生擒,被崇禎凌遲處死
※闖王手下第一號猛將,頂撞闖王、霸佔陳圓圓,最後被亂箭射殺
※闖王李自成登基做皇帝,為何最後卻守不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