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都能幹什麼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結直腸外科主任 王貴玉
醫療機器人憑藉高門檻、高起點、高價值,一直被視為醫療器械產業的「航天工程」及「金字塔上的皇冠」,並逐步在臨床診斷、外科手術、家居護理和預後康復等領域大展身手,暴刷「存在感」。有關機構大膽預測,3年內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元。誘人的發展前景,已吸引不少發達國家和創新企業搶前抓早,謀篇布局。
當下,醫工結合、轉化醫學的腳步越邁越快。多年來在結直腸外科領域藉助先進的機器人系統開展微創手術,使我深刻體會到醫療機器人給臨床帶來的巨大的影響和變革。醫療行業之所以對機器人青睞有加,是因為機器人在精度、速度、力量、耐力、準確性、穩定性、可靠性、可重複性及成本效益等方面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醫療機器人屬於醫療器械,但又不同於單純的醫療器械。它能夠輔助醫生,擴展醫生的能力,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滿足醫用性、臨床適應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
根據動脈網發布的一份《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圖譜》,在已收集到的36家醫療機器人企業信息中,目前研發的機器人從用途不同來看,主要分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等四大類。
一、手術機器人
根據這份《行業圖譜》,手術機器人以60%的佔比排在醫療機器人市場榜首位,包括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矯形外科機器人系統、神經外科機器人系統、可操縱的機器人導管以及其他臨床手術機器人。術者可用於手術影像導引和微創手術,多數由外科醫生控制、掌握輸入設備,機器人根據指令在患者身上操作,其實用性和臨床效果最好。這其中,腹腔鏡檢查是手術機器人最大的應用領域,占手術機器人行業的88.5%。
時下,一些高科技企業研發的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或者手術機器人,已能幫助醫生通過使用電腦、軟體技術來控制和移動手術儀器進入病人體表小切口來完成不同的手術步驟,大大縮短了術後康復時間。
由於微創手術只需要0.5厘米~1.5厘米的創口,因而能夠在對病人損傷較小的情況下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手術,手術機器人的前景會越來越廣闊。
二、康復機器人
康復機器人用於輔助和治療老年、永久或臨時的殘疾患者以及行動不便的人群,用戶通過視覺反饋和各種輸入設備控制機器人,執行簡單的任務,例如將食物放在口中,翻書,站立或行走等。
康復機器人的走紅與人口結構和疾病模式的改變、利好政策、市場產品匱乏等有重大關係。隨著銀髮浪潮的到來,人口老齡化顯著增加了致殘率和殘疾人數量。從2009年起到現在,國務院、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相繼出台政策,鼓勵、引導、支持康復醫學的發展壯大,提出公立二級綜合醫院、企業醫院等轉型為康復醫院,有條件的單位根據業務需要可配備康復輔助器具、康復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自去年6月開始,將納入醫保的康復項目由9項增加至29項,其中運動療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手功能評定均已納入其中。
另有數字顯示,我國肢體殘疾者現有2400多萬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康復機構6914個,開展肢體殘疾康復訓練服務機構達2181個,就目前的人力物力而言,僅能對36.7萬名肢體殘疾者實施康復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下,康復機器人的閃亮登場,自然是醫療市場的巨大需求促成的。
三、輔助機器人
當下,業界尚沒有輔助醫療機器人準確的定義,動脈網將膠囊機器人、輸液藥物配置機器人、虛擬助理、輔助手術機器人、導診機器人等均歸納為輔助機器人。
以輸液藥物配置機器人為例,伴隨醫療技術的發展,靜脈用危害藥物調配模式,已逐步從普通治療室調配模式演進到生物安全櫃集中調配模式,乃至到目前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的調配模式。我國專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靜脈用藥調配機器人立足於臨床需求,用獨特的智能化技術平台解決了目前臨床90%以上西林瓶、安瓿瓶調配,並支持多種溶媒及輸注模式調配。
再以膠囊機器人為例,國人自主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對傳統的胃鏡檢查術進行了革命性的「不插管」創新,受檢者只需吞服一粒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即可在15分鐘之內完成無痛、無創、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全程無需麻醉,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掉,一次性使用不回收。
四、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可分為醫用和家用兩類。前者常見形式是在醫院中幫助護士開展輸液服務、配藥服務、體檢服務、情緒撫慰等。還有消毒和殺菌機器人,可以解決醫務人員供不應求的問題,分擔一些沉重而繁瑣的工作。
後者主要用於家庭看護、服務、陪護等。家庭陪護機器人經常用於輔助老年人和兒童的日常生活,具有服務、安全監護、人機交互以及多媒體娛樂等四大功能。其中一款深受百姓喜愛的機器人產品包括了純語音控制交互、智能家居控制、在線健康管理、在線教育輔導、自主安防巡視、智能導航定位、定製導購講解、遠程視頻通話等功能,已經在眾多家庭舞台上唱起了主角。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醫療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還要滿足醫生的臨床需求和使用習慣,提高診治效果,並考慮是否增加了患者的費用支出。目前在醫療機器人市場中,海外企業仍然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高端機器人領域,國外技術壟斷導致成本居高不下。而我國醫療機器人事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實現產品的規模化,在醫療機構普及率也較低,但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人工智慧的科研和產業化工作正加快推進,和國際差距亦逐步縮小。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未來醫療機器人將更加智能,具備處理大數據和深度學習功能,擁有良好的人機交互體驗,越發靈巧和便捷,用「聰明才智」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 (本報記者衣曉峰整理)
TAG:健康報網 |
※醫療廣告豈能幹凈了電腦又污染手機
※醫療機器人將有哪些作為
※醫療服務機器人又雙叒叕火了!
※智能家居、醫療機器人、智能穿戴……萌萌噠機器人集合啦!
※當人工智慧進軍醫療領域:你是否敢把自己交給機器人醫生?
※人們發明萬能醫療機,可以治療所有疾病,但只為有錢人服務
※佔據服務機器人半壁江山!醫療機器人炙手可熱
※以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為載體,「醫哆咖」要為家庭用戶提供智慧醫養解決方案
※這15個醫療機器人,可能會讓醫生失業
※醫療建築,不是醫療機器
※入戶醫療護理服務失能老人
※華西醫院與依圖醫療合作,要將頂級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賦能基層
※醫療機器人特大收購案,歐洲研製辣椒採摘機器人,物理學家訓練仿生機器人滑翔機
※醫保、商業醫療險與重疾險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它們分別保障什麼?
※醫療機構豈能亂傍名牌?
※通過機器學習,能給醫療未來帶來那些可能性?
※微軟打造醫療保健機器人,幫助患者匹配臨床試驗
※壟斷人工智慧+精準醫療的手術機器人公司:達芬奇機器人深度分析
※微型機器人助力精準醫療
※微軟打造醫療保健機器人:幫助患者匹配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