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二戰中德軍攻破了馬其諾防線?堪稱二戰史上最大的誤解
人類歷史上不缺少浪費的例子,而說到浪費,法國人第一個有話說。一戰過後,瘋狂工業化的法國意識到需要一條無法被攻克的防線來拱衛國土,於是在1925年,法國制定了在邊境構築獨立築壘地域配系的計劃,隨後修築了洛林、阿爾薩斯、貝爾福三個築壘地域。從1928年起,法國開始在東部的蒂永維爾建築一條被命名為「馬奇諾」的軍事防線。
之前對馬奇諾防線了解不多,筆者一直認為該防線是一堆地堡和雷區組合起來的狹長的軍事禁區。然而現實中的馬奇諾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這樣一看,該防線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微型城市了。
那麼,馬奇諾防線究竟是什麼樣?據記載,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3~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要注意,這裡所謂的「工事」可不是一個機槍碉堡那麼簡單,表面上看就是一個碉堡,而下面卻擁有完備的軍事設施,包括作戰指揮室、彈藥庫和通訊中心等。
整座防線共包括大型工事50餘座,每座大型地下的工事都處於相鄰的大型地下工事的加農炮射程之內。這種設計是為了實現火力的完全覆蓋,一旦有敵人從某個方向靠近時,每個工事都可以呼叫相鄰工事對其開火。因此,具有獨立體系的馬奇諾防線根本不怕敵軍從背後突擊,這種無死角的設計考慮到了任何一點意外。那麼,二戰中的德軍是如何突破這道無法被攻破的防線的呢?
而馬奇諾防線的部署,主要是為了防備首都巴黎淪陷。但是法國北方的兩個國家比利時和盧森堡堅決抗議,因此在這兩個國家與法國的邊境並沒有嚴密布防。1940年5,德軍主力通過阿登山脈,從馬奇諾防線左翼迂迴,在蒙梅迪附近突破法軍防禦,佔領了法國北部。接著,德軍依靠裝甲軍團的推進速度,一路向法國腹地推進。至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德軍只用了6周的時間。馬奇諾防線機動性的缺陷使其完全成了擺設。
除此之外,由於防線本身恐怖的消耗(前後共投入超過50億法郎),馬奇諾防線一直是法國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其實按照事先設計,防線內應該駐守十餘個師的機動部隊,以應對突髮狀況,實施戰略反擊。而直到法國投降,其中的駐軍不到一半;按照預先設計,只建造了390公里的馬奇諾防線,也遠沒有完工。如果防線能補上上述幾個缺口,德軍想要拿下法國,恐怕還要多費很多功夫。
至今非常流傳的說法是德國軍隊繞到馬奇諾防線後方,擊潰了這道沒有缺陷的軍事防線。然而事實卻讓是德軍根本就沒有把多少精力花費在鑿穿這塊鋼板上。而防線本身形同虛設的原因也相當尷尬:除了法國人被一戰的固有思維局限以外,更重要的是——馬奇諾防線不夠長。
※二戰題材12部經典電影,連起來剛好展示了整個二戰歷史
※二戰中以假亂真的充氣坦克 這也算水路兩棲坦克
※二戰中的「嬰兒師」:每周必須喝7斤鮮牛奶,首戰擊垮一個坦克團
※「閃電伯爵」曼施坦、他無疑是二戰德國最強戰略家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做了什麼,使日本至今都對美國臣服
TAG:二戰 |
※二戰被人遺忘的角落,德軍「哥德防線」的血戰
※二戰中帝國師的戰鬥力如何?曾在十四天內攻破兩個國家的防線
※紅色革命:紅軍突圍的第四道防線,這一戰被稱為軍史悲劇之一
※決戰打響!土耳其集結大軍,進攻阿夫林庫爾德武裝最後一道防線
※抗戰最艱難的戰役,號稱「東方馬其諾」的防線,依然將日軍全殲
※二戰德軍導彈威力有多強?突破盟軍3道防線,上百名美軍喪命
※俄軍再次在中東參戰,帶頭衝鋒突破敵軍防線,一舉奪取五大據點
※長平之戰,廉頗為什麼讓秦軍輕易攻破防線?
※二戰比馬奇諾防線還龐大的工程,讓美軍轟炸了5個月才攻下
※萬噸軍火鼎力相助,軍事強人一舉攻破最後防線,美:第二伊朗誕生
※俄陣營輸掉半島戰爭!美盟友3萬大軍攻破最後防線,對手彈盡糧絕
※敘軍突破叛軍防線,拿下伊斯蘭軍最大「軍校」
※這一戰讓太平軍防線土崩瓦解,怪楊秀清消極防備?
※俄敘聯軍連破兩道防線!數百叛軍已陣亡!美軍緊急介入,卻遭俄軍一記絕殺
※紅色革命:紅軍野戰軍在長征途中突破的第一道防線
※二戰中最堅固的防線-馬奇諾防線,然並沒起到作用,德軍直接繞過
※血戰越南:「英雄坦克手」,孤身摧毀越軍防線,為犧牲隊友復仇!
※二戰比馬奇諾防線還龐大的工程, , 讓美軍轟炸了5個月才攻下
※伊朗本土遭神秘武裝突襲,一連攻破三道防線,幸虧俄軍及時出手
※東古塔叛軍失守作戰防線被分割包圍,敘軍表態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