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作者:王岳川

在中國書法史上,楷書是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書體,又稱真書、正書,始於漢末,盛行於東晉、南北朝。楷書用筆靈活多變,講究藏露懸垂,結構由隸書的扁平變為方正,追求一種豪放奇傳的美。現存最早的楷書遺迹,有魏鍾繇《宣示表》、吳碑《九真太守谷朗碑》等。鍾繇以後,到南北朝時代,大江南北形成不同書風,世稱南派(以王羲之為代表)和北派(以索靖為代表)。南派擅長書牘,呈現一種疏宕秀勁的美;北派精於碑榜,注重一種方嚴古拙的美。到了隋代,南北熔為一爐,成為唐代書法的先導。

一 唐代書法是唐代大文化氛圍的呈現

唐代書法中興,名家輩出,在楷書美上追求「肅然巍然」、大氣磅礴的境界,產生和形成以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的剛健雄強的風格,與唐代時代精神——「豁達閎大之風」相適應。唐代碑帖成為楷書一大體系,對後世影響很大,名作有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夫子廟堂碑》,褚遂良《孟法師碑》,顏真卿《顏勤禮碑》、《東方朔畫贊》,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

唐代書法以尚法為其時代審美特徵。唐楷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標誌。這一時期,不僅楷書家人數眾多,楷書書論也為數不少,如「永字八法」的楷書筆法理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的楷書結構理論,對楷書技法進行了全面的理論總結,推動了楷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初唐書法最著名的書法家是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他們或以瘦硬渾穆,或以溫婉柔潤,或以瀟洒舒展而豐富和發展著唐代楷書的風貌,並為其書法最鼎盛時期作了實踐和理論準備。大體上說,初唐文化具有幾個特點:其一,求國家統一和生活的安寧,注重法制意識的政治制度的更新。其二,建立國家強國意識和國家統一安定意識,展現唐王朝的宏偉藍圖。其三,創立大國文化精神和文化融合力,使得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國家富強。

唐太宗說:「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於是唐初大興儒學禮儀,建立新教育選舉制度,注重文化內在修為。唐太宗非常注重書法的價值,為王羲之做傳,並將其塑造成當時國人的書法高峰:「於右軍之書,特留睿賞,貞觀初下昭購求,殆盡遺逸」,「嘗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這主要在於唐太宗看中王羲之書法的不激不厲、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般的文質彬彬、溫潤妍秀、重意尚韻的美學原則,與唐初審美趣味相合。他在《王羲之傳論》讚揚王羲之書法是「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由此推動了一場朝野上下的對書法盡善盡美的追求。唐太宗在《論書》中強調書法骨力洞達的美學要求和氣韻沖和的美學範式意義:「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二 歐陽詢書法展現唐楷法度之高度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以楷書稱著於世的書法大家,也是一位長壽書法家,活了整整八十五歲。歐陽詢最初學習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後兼得秦篆、漢隸、魏碑之法,而自成一家,稱為「歐體」,可謂諸體皆能,筆力勁險。官至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縣令。精通經史,著有《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詢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王獻之書法一本,數月賞玩,甚至因悟筆法之喜而難以成眠。他的書法,在隋碑峻嚴朴茂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用筆險勁,結體莊重,間架精密,章法森嚴。其代表作品為《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化度寺碑》為歐陽詢七十五歲時所書,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此碑在宋代斷毀,傳世拓本甚多,最珍貴的是上海吳縣吳氏四歐堂藏本,現存上海博物館。筆法精絕,結體高妙,嚴勁縝密,深合體方筆圓之意,風格雄健雅緻,氣象渾穆高簡,是人書俱老的重要作品。

《九成宮醴泉銘》為其七十六歲時所書,是歐陽詢應詔之作,書寫時恭謹嚴肅,一筆不苟,法度森嚴。筆法瘦勁,法度森嚴,於提按中見方圓,於疏朗中見險峻。間架結構中宮緊縮,四維張開,伸斂有度,收縱自如,平正中見險竣,開唐楷方正峻利之先風,為學習楷書的典範之作。

歐陽詢楷書筆法除了起筆收筆有方筆圓筆、折筆轉筆、疾筆澀筆、提筆頓筆、藏鋒露鋒、中鋒偏鋒之分以外,還特彆強調筆劃的剛健柔媚,即所謂「鐵畫銀鉤」。歐陽詢在《用筆論》中說:「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對剛勁和柔媚兩種不同用筆技法或風格加以形象概括。「鐵畫銀鉤」強調書法藝術應象「鐵畫」、「銀鉤」那樣,具有明確的形象和質感。這種對「鐵」與「銀」的不同質感的聯想,是由用筆的方圓、剛柔、疾徐變化造成的。書法反映事物的形體美,必須使每一點劃都給人以實在的形體感。同時,形體必須瘦肥適度,象鐵畫、銀鉤一樣具有立體感,能反映現實中各種事物質地的美:堅韌、遒健(如鐵、骨)和柔媚、盤曲(如銀、遊絲)。

歐陽詢學書極為刻苦,據《舊唐書》載:「詢初學王羲之書,後更漸變其體」。李肪《太平廣記》卷二零八所引《國史已纂》一則:「率更常出行,見古碑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乃去。數步,復下馬佇立。疲則布毯坐觀,因宿其傍,三日後而去。」歐陽詢的書法風格是險勁瘦硬,崛起削成。張懷瓘《書斷》中說:「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水,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盪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其評價之高,地位之顯,足可看出歐陽詢在當時書壇無可撼動的地位。

歐陽詢在《傳授訣》中提出:「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思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 可以說,歐陽詢將楷書的技法難度發揮到了極致,最後形成自己險勁刻厲的書寫風格。同時確定了楷書用筆與結體的規範化書寫,使之規範化、程式化。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三 歐陽詢書論之審美文化意義

歐陽詢總結出初唐書法美學注重中庸之美,骨力洞達、合乎法度。在「結體」、「間架結構」、「經營位置」上,按照均衡、比例、和諧、節奏、虛實等美的造型規律安排字的點劃結構的法則,通過字的點劃書寫和字形結構表現動態美和氣韻美,成為唐楷構成的重要美學原則。在《八訣》中歐陽詢強調:「點如高峰之墜石。卧鉤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斜鉤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橫折鉤如萬鈞之弩發。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捺一被常三過筆。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後。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這裡的論述充滿了藝術辯證法和對書法結體美學原則的高度提煉。

更為精彩的是,歐陽詢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歸納總結出楷書「結體三十六法」,是中國書史上最早最系統的字體結構理論,對後世影響深遠。《結體三十六法》對於如何使筆劃分布勻稱、偏旁部首組織協調、整個字重心穩當等作了具體說明。結體是書法作品風格表現和結字穩定的重要因素。字體的肥瘦、欹正、寬窄、比例,乃至點劃組合的意態趣味都是結體的運用。歐陽詢在《結體三十六法》中通過對:排疊、避就、頂戴、穿插、向背、偏側、挑<扌窕>、相讓、補空、覆蓋、貼零、粘合、捷速、滿不要虛、意連、覆冒、垂曳、借換、增減、應副、撐拄、朝揖、救應、附離、回抱、包裹、卻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長、褊、各自成形、相管領、應接等,將漢字構成與書法書寫的內在美學規律和視覺感受的法度精審地表達出來。

一般認為,平衡對稱和多樣統一,是字形間架結構最基本的美學原則。在歷史發展中的不同書體有不同的結構規範。字的點劃與虛白之間的位置安排因字體不同而變化。總體上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在點畫與字形安排上,運用隨意生髮,因勢利導的審美原則,結體自然蕭散、古樸拙雅。而小篆則開始走向嚴謹勻稱的結體風格,字形為長方形,上緊上松,給人以秀麗飄逸之感。漢隸結體一反篆書縱長字形,而演變為扁長形,使漢隸結體以謹嚴勻稱、整飭凜然而著稱。隨著隸書中波磔的隱退和轉化,楷書一變漢隸的扁橫形,而形成中國方塊字的基本形態。尤其是唐楷更以其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範而成為楷書的典範。作為典型的唐人楷書的歐陽詢書法,處處符合平衡對稱的結字法則,字字四滿方正。而唐代行書草書開始打破書體的靜態結構,變靜為動,變整飭為流暢,從而在新的層次上發展了漢字的造型之美。離開多樣統一的平衡對稱,結構必然機械呆板。多樣統一法則要求字的間架結構一方面平正,符合平衡對稱法則;另一方面險絕,具備平正與險絕相統一的結構形式。在結構上更重視結體行氣和疏密韻致。在虛實相生之中,得凝神造意的結構美。

歐陽詢在《用筆論》更是全面討論了書法結體問題:「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閑雅,行行眩目,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啒吻而嶱嶫,麗則綺靡而消遒。若枯松之卧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彷彿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龍游」。字形間架結構必須符合對比照應的法則。沒有對比就無從求得結構的鮮明多樣變化;沒有照應就無從求得結構的和諧統一。對比方法很多,如粗細、輕重、藏露、方圓、剛柔、潤燥、高低、長短、疏密等,都能構成對比,即要求字的筆劃互相照應,成為間架結構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離開照應的法則,字的點劃必然處於各自孤立、雜亂無章的狀態,也就不會有結構的美。中國建築結構講究節奏、空間,書法結體也講究節奏、空間,書法和建築都以創造意境為高,而意境的獲得有賴於虛實關係的審美處理。

歐陽詢書法對墨色變化提出了很高的審美要求。墨色墨韻構成書法作品的鮮活生命。書法講求筋骨血肉的完滿,水墨就是字的血肉。只有水墨調和,墨彩絢爛,才能達到筋遒骨勁、「血濃」「肉瑩」的審美要求。枯濕淡濃,知白守墨是墨氣氤氳的關鍵,潤燥相雜,才能顯出筆墨流潤的氣韻美。歐陽詢《八訣》認為:「墨淡則傷神彩,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濃墨渴筆,水暈墨彰,都能顯示出書法流潤的氣韻美。墨華晶瑩,墨光華滋的用墨是書法作品鬱勃生命的顯現;而墨色清散,墨氣裊然,是書法作品虛實相生終歸於大化的寫照。墨實處為萬物所生息,空白處任靈氣之往來。

進一步看,墨法是中國書法用墨技巧中的傳統美學原則,書法作品因墨色濃淡變化產生的不同藝術風格。書法通過靈動神奇的筆法、蓊雲煙郁的墨韻、險夷欹正的間架、參差流美的章法,出神入化地創造出元氣渾成的藝術美,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書家的審美感受和精神文化境界,給人以高度的審美享受。

可以說,歐陽詢的書法和書論緊扣時代審美的風尚,堅持將「法度」和「骨氣」作為時代審美的制高點,獲得了時代的審美認同,達到了初唐書法文化的高峰而載入史冊。

歐陽詢書法與書論之文化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草書《小園帖》
王羲之 雨後帖
楷書結構剖析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典|懷素 《草書論書帖》
傅增湘行楷書法作品欣賞《書論》
清代書法:成親王行書《書論》欣賞
書論 李邕及其書跡
清朝著名書法家 鐵保草書節臨《孫過庭書論》
房弘毅楷書法字帖《王羲之書論四篇》
從書論、畫論看書畫中蘊含的哲學
書論節讀│索靖《草書勢》
書法源於自然——蔡邕書論
錢樾 行書論書
經典書論|孫過庭《書譜》(一)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欣賞《歷代書論釋譯楷書叢貼》
徐渭書論薈萃
中國書論的審美特徵和藝術精神
書論精髓系列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 歷代書論釋譯楷書叢貼
陳冕行書論畫 四屏
孫過庭書論與硬筆楷書
清 何紹基《行書論書橫披》以及其繪畫
歷代書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