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透過歷史深處傳來的鐘聲,一幅引人入勝的家族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十五世同居,歷經三個王朝,橫貫三個多世紀,宋、元、明三代正史為其列傳,眾多傑出的文化名人為之駐足……


這就是鄭義門,朱元璋親賜的「江南第一家」。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時光回到北宋末年的那個瞬間:一抹斜陽映照著祠堂,一位白須飄拂、身穿吉服的老人強撐病體,立下錚錚的誓言:「吾子孫有不孝、不悌、不共財聚食者,天實殛罰之!」


這位老人名叫鄭綺,被尊為鄭氏「同居一世祖」。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瞬間,揭開了鄭氏家族尚義一門、十五世同居、共財合食長達360餘年的歷史帷幕。


為了讓這些約定成為族人自覺而持久的行動,鄭氏先人從第五世開始,著手制定「以法齊其家」的治家準則,經過幾世子孫持續修訂補充,形成了168條《鄭氏規範》,對鄭氏族人作出詳細嚴格的界定——

凡鄭氏家族子弟必須有福同享、有難共當,成年男子要從事稼穡、畜牧、園藝等勞動,在外為官經商者,所有收入也一律要上交祠堂。


凡鄭家兒童從5歲開始就要學禮,8歲進家塾讀書,12歲可出外讀書,讀到21歲時,如取得功名,可繼續學習,否則就得回來參加家族的生產活動。


族中男女嫁娶擇偶時,不能看對方的貧富,而要看是否出身溫良之家。


……


《規範》還設立了18個管理職位,如「宗長」「家長」等,由26人擔任,共同管理家族事務。此外還另設「監視」一職,專門監督這些管理人員。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宗祠的有序堂,想像一下按照《規範》,每逢初一、十五清晨,都會在這兒重演的那個恢宏場景吧:


天剛蒙蒙亮,鄭家祠堂的大鐘就「當、當」地敲響,悠遠的鐘聲霎時傳遍整個村莊。


千百人迎著鐘聲,按著長幼男女次序排隊進入村子最中心——有序堂,此時「家長」們已在堂上正襟危坐。族人們男左女右分別佇立堂下,形成一個個規整的方陣。一個10多歲的童子出列上堂,朗聲背誦著那些世代相傳的祖訓:

「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


「聽、聽、聽,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義,不要怠慢懶惰而荒廢你的事情,不要橫生是非而擾亂家門的清靜……聽、聽、聽!」


誦畢訓誡,眾人起身向「家長」一揖,復分左右,會揖而退。


到九下鐘聲響起的時候,族人又列隊出現在膳堂,一起吃飯。

吃完飯,龐大的人潮分散成涓涓細流,奔向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學子們走向家塾,去「四書」「五經」中尋覓真諦;務工稼穡的奔赴田野工地,開始一天緊張的勞作;婦女們或穿針引線,或紡織蠶桑……


這種日常生活場景,在這座江南古鎮規範、有序地延續了十五代360多年!


就在鄭氏宗祠前方不遠,白麟溪靜靜流淌著,流過昌七公祠,流過同心堂,流過孝感泉……溪邊老樹橫斜,彷彿仍在明鏡一般的流水中尋找那些古老久遠、關於孝義廉潔的感人故事。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在《鄭氏規範》168條家規中,有3條涉及廉政廉潔,這是專門為出仕當官的子孫制定的。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些規則發揮了有效的威力。共居十五世期間,鄭家有173人出任七品以上的官員。儘管職位差距巨大,任職地域相隔千里,令人驚嘆的是,鄭氏子孫中竟無一人因貪墨而被罷官。


中國倫理道德的另一核心理念是「孝義」。《鄭氏規範》168條中概述「孝義」的有6條,涉及孝義行為的有32條。圍繞「孝義」二字,從鄭義門裡傳出許多千古佳話。鄭氏始祖鄭綺,其母親張氏因患風攣疾,手足不能伸,鄭綺日候床邊,侍奉飲食湯藥,三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曾懈怠。

鄭義門:「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的「孝義」傳奇



這些點滴積累的故事,終於成就了這個響徹江南大地的名門望族,也感動了朝野四方,包括朱元璋。洪武十八年(1385年),他欣然為鄭氏題寫「江南第一家」,以示旌表。


如今的「江南第一家」已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氏宗祠熙熙攘攘,白麟溪畔遊人如織,數不清的人們在這兒聆聽著信念的故事、夢想的傳說,還有那些關於廉政、孝義咀嚼不盡的韻味與感動……


節選自|《中國家規》,中國方正出版社授權發布,版權歸出版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怎樣做 才稱得上真正的孝?
蘇東坡:「父慈子孝」的傳承造就了一家三個文豪
不受嗟來之食:被尊重 不是富貴者的特權
包拯留下的37字家訓字字鏗鏘 振聾發聵!
看孔子擔心的這幾種人 有你嗎?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江南第一家」之鄭義門:孝義傳家九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