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別再吃了!「五爪金龍」曾經與恐龍同框,如今全球僅剩千隻

別再吃了!「五爪金龍」曾經與恐龍同框,如今全球僅剩千隻

【在北回歸線附近、南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有一種繁衍生息了1.9億年的「龍」,它們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恐龍早已滅絕,它們依然健在,這就是具有「爬行界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鱷蜥,俗稱「五爪金龍」。】

鱷蜥=鱷魚+蜥蜴?

像鱷魚又像蜥蜴

鱷蜥因身體和腦袋像蜥蜴,尾巴卻與鱷魚相似而得名,全長一般不超過40厘米,尾長超過體長。它們頭大而高,略呈立方錐形,吻部較尖細,背部有兩排整齊的縱行背棱和許多黑色橫紋,體形與蜥蜴基本相似,呈圓柱狀,全身披覆顆粒狀的鱗片。

成年雌蜥腹部呈黃色或淺黃色,體側和腹面有黑色的網紋,且散步著零星的紅色斑點,而成年雄蜥比雌性的顏色更鮮艷,體側有紅色斑塊,腹部呈淺黃色或灰白色,紅色的胸部特別醒目。

鱷蜥屬與鱷蜥科鱷蜥屬,為獨科獨屬獨種,在地球上已繁衍1.9億年,是第四紀冰川後期殘留在華南地區的古老爬行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因分類地位特殊,鱷蜥在爬行綱動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類等方面的研究上,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物種。

1928年5月~1929年6月,中山大學的任國榮教授在廣西金秀縣大瑤山考察時採集到鱷蜥標本,送到德國柏林博物館,1930年由德國人厄恩斯特·阿爾(ErnstAhl)發表為世界新科、新屬、新種,拉丁學名為shinisauruscrocodilurus,意思是「像鱷魚的蜥蜴」。由於發現於瑤山,故以「瑤山鱷蜥」相稱。

鱷蜥因尾巴像鱷魚、頭身像蜥蜴而得名

20世紀前,人們一直認為鱷蜥僅分布在廣西。2001年,華南師範大學兩棲爬行動物專家黎振昌教授在廣東韶關市羅坑鎮考察時,聽說這一帶大山裡有一種叫「五爪金龍」的動物,捕捉販賣成風,是饕餮之徒的美味山珍。他通過進一步調查研究,發現「五爪金龍」其實就是鱷蜥。這是廣西以外的區域首次發現有鱷蜥分布。後來人們在越南東北部廣寧省安圖自然保護區也發現有少量鱷蜥。

游泳和潛水健將

鱷蜥離不開水,它們像鱷魚一樣水性極好,雖像蜥蜴一樣靠肺呼吸,潛水時間卻可達20分鐘,可謂游泳和潛水好手。

鱷蜥精通水性,能潛水20分鐘

鱷蜥傾向棲息於植被蓋度較高的常綠闊葉林中,因為植被多樣性豐富、人為破壞和干擾較少,食物豐富度高,可以提供複雜的棲息空間、隱蔽條件。它們特別喜歡住在水質優良、水流緩慢、植被較好的的溪溝、回水塘附近。溪溝兩側小灌木、藤本、蕨類植物生長繁茂,各類昆蟲數量眾多。回水塘中常有較厚的泥沙、落葉、石塊、石縫、盤綜錯節的樹根,岸上土質比較深軟,有些地方有較厚的枯枝落葉層,這些為鱷蜥捕食、繁殖、避敵和冬眠等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抱樹眠睡足大半天

鱷蜥是獨居者,如果一隻佔領了某個棲枝(樹枝、藤條或蕨類葉莖)後,其他個體則不會靠近。它們食性較廣,主要以活的昆蟲、小魚、蠕蟲、蝌蚪、小型蛙類等為食,尤喜食蚯蚓、螟蛾、黃粉蟲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害蟲,對防治害蟲有一定作用。

它們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食量不大,吃飽了就懶洋洋地長時間蟄伏於水塘上方的棲枝上,也有躲在水中將頭貼著石壁露出水面的,長時間靜伏。每天它們基本得睡十幾個小時,被人們稱為「木睡魚」「大睡蛇」。50%以上的鱷蜥棲於離水面高0.5~1米棲枝,這有利於擴大視野,方便它們捕食及躲避敵害,又可避免因棲於太高落入水中時受傷。它們受驚擾後常落入水中躲入石縫或洞穴中。

鱷蜥是變溫動物,春秋季節,棲息地溫度上升到18℃以後,就開始移到太陽照射的地方暴晒,利用陽光來提高體溫;氣溫超過30℃時,多在陰涼處靜伏,很少活動;氣溫低於18℃時(一般為每年10月底至翌年的4月),它們便進入冬眠或亞冬眠狀態,主要選擇洞穴、石縫、樹洞、枯枝落葉層等場所越冬。

一出生就自立

每年6~8月,鱷蜥進入繁殖期,交配前,雄蜥抬高身體,顯露胸部,頭部機械晃動,在雌蜥面前進行行為炫耀,同時用頭部觸碰雌蜥的身體,以試探反應,有時亦有追逐雌蜥現象。鱷蜥的孕期約9個月,次年4~5月分娩。在冬眠前雌蜥腹部已明顯增大,行動較為遲緩。

鱷蜥為卵胎生,幼體在雌體內孵化,所需養分由卵黃自身提供。每年只產1胎,最常見產仔量為每胎6~8隻,記錄最多為1胎15隻。幼蜥個個身披薄膜,小傢伙伸出前爪,把薄膜抓破,自己鑽出來。幼蜥全長約12公分,體重不超過6克,出生後即可自由遊動或爬行。母蜥對幼蜥沒有護理的習性,經過約1周幼蜥開始主動攝食,3~4歲性成熟。

小鱷蜥從母體內孵化,出生時體長約12cm,體重僅不到6g。

會裝死斷尾逃生

由於鱷蜥酣睡,夜裡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們生擒活捉。鱷蜥若覺察自己已入敵手,會泰然自若,不論如何耍弄它都毫無反應,即便把它翻個四腳朝天,它也像死了一般。待敵害稍一放鬆,它便落水而逃。

鱷蜥還有家傳的「斷尾術」。在最危急的關頭,如果尾巴被咬住,它就會把尾巴斷掉,溜之大吉。過不了多久,它們會生出新的尾巴來。

天敵加人禍僅剩千餘條

鱷蜥壽命多長還是個謎,理論上活十多年沒問題。但鱷蜥是變溫動物,氣候變化對其生存影響較大,加上天敵較多、幼蜥出生後就獨立生活等因素,導致死亡率很高。一些人為的因素加劇了野生鱷蜥數量的減少。1978年,全國的鱷蜥還有約5900~6000條,目前僅為1000~1200條。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斷有不法分子大量非法收購和捕捉鱷蜥,同時原始闊葉林被破壞,變成經濟林,使得溪水流量減少或枯竭,導致鱷蜥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棲息地進一步破碎化、島嶼化,造成鱷蜥種群交流受阻,近親繁殖幾率增加,遺傳多樣性減少,繁殖力和存活率下降。

所幸,國內建立了以鱷蜥為保護主體的自然保護區,如廣西瑤山、廣西古修、廣東羅坑和廣東林州頂等,對保護鱷蜥和棲息地起到了重要作用。眼下,政府有必要繼續大力宣傳,進一步提高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杜絕電魚、炸魚、毒魚以及偷捕鱷蜥等直接或間接導致鱷蜥死亡的現象發生。同時,要避免大量毀林開荒使鱷蜥生境被嚴重破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中國的龍是五爪,而朝鮮只有四爪?日本居然只有三爪!
這把五爪金龍鎖,疑似乾隆皇帝所用,還創造了三個第一
三界之中六大至尊神龍,玉面白龍上榜,五爪金龍第2,最強想不到
秦始皇陵為何沒人敢挖?「五爪金龍」相當於龍眼,挖它會斷了國脈
明末有一把亡國的五爪龍劍,害了兩個皇帝,堪稱第一「凶」器!
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寶熊貓上榜,五爪金龍已經瀕臨滅絕了!
清代一至九品官員的蟒袍怎麼區分,同是九蟒五爪為何也有區別?
小鹿被「五爪」舉高,看上去像畸形鹿,知道真相後大家都驚呆了!
支提寺飛來一隻「五爪金龍」,「活了」……
秦始皇陵墓發現多年,為何沒人敢挖掘?都是因為這條「五爪金龍」
這種野草,花可制啤酒,根可化瘀通經,人稱「五爪龍」
最霸氣的佛塔,塔身被五爪金龍纏繞,猶如神話建築但卻不在中國!
這種野草被稱「五爪龍」,根可化瘀通經,花可制啤酒
中國的五爪金龍竟出現在泰國?連旅遊地圖上都找不到,你見過嗎?
中國有座陵墓,其修建之地猶如「五爪金龍」,千年來一直完好無損
中國歷史上「龍」的形象:從有翅膀到五爪金龍成為了皇帝的象徵
為何皇帝龍袍上的龍五爪,官員朝袍上的龍為四爪?
鄉里人都稱它「五爪龍」小孩對它又愛又恨,城裡人見都沒見過
說說屠戶禁忌:五爪豬、流淚牛、下跪羊,給多少錢也不敢殺
五爪貝只是用來觀賞的?看看他們是怎麼利用五爪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