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評論藝術,其實是闡述一種感覺。而每個人對事物的感覺差異很大,彼此間很難達成大的交集。但通過交流,可以擴大交集,從而增加關切和理解。不然,評論沒有意義。

篆刻是小眾藝術。它通過雕刻的篆字對象及鈐拓的對象,來述說作者的才學、性情、觀念等精神層面的訴求。此中信息複雜,表達也很複雜,不經過長時間有效的學習實踐,甚難入其門徑。這一點與書法一樣,不實踐書寫,便很難懂得書法。因此篆刻、書法的評論與創作之間會造成很大的隔膜,以至擅創作的不關心評論,評論的看不懂創作。劉彥湖先生深諳此間關係,要我這個平時不寫評論的創作者評論他的創作。此固然於我有點難為,但他希望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要我真言評論。這倒合我的脾性,那就寫寫看吧。劉彥湖近幾年刻了許多陶質印章。他的這批印章有這麼幾個特點:一個頭大,二刻得深,三有篆字和非篆字的,四篆字的結體獨特。

首先說大,大得有點新奇,也有點離譜。古代的印章以烙馬印最巨大,約在7X7公分以內,估計再大了燒紅了去烙馬,馬就吃不消了。建國10周年,傅抱石與關山月合作畫了《江山日此多嬌》的巨畫,如今掛在人民大會堂。傅抱石想在畫角上蓋一方大印,刻了10公分左右的白文印,但據說最終嫌小沒往上蓋。劉彥湖的陶印大的15X15公分,不是個例,而是眾例。大印一看就驚訝、激動,拿在手上,手感份量與小印不可同日而語。在當今許多藝術都在做大的背景下,印章大型化似也勢所必然。但若將之視為創新的門徑,則是誤區,試想,若一味比大,大至球場也還不是盡頭。我也主張印章刻大,但大的局限應以鈐拓方便為度。劉彥湖目前的大印在鈐印上已經非常麻煩,非技工不能勝任了。

看了個頭,有幸一印捧在手,你就立馬被驚喜到了,因為它的印面刻得非常之深,非常有意思。一般深度都在1公分以上,字口垂直,字底剷平,極具工藝感。這與流派印諸家刻法大異,因為幾乎所有名家不論用什麼刀法,字口都是有傾斜度的,而且字底不剷平,或有意鏟得不平。只有漢代鑄印和宋銅官印與之相類,但它們是澆鑄或盤條工藝使然,與劉彥湖純刀刻制還是本質不同的。因此,一印在手,感覺甚異,或似兒童玩具,或似模型,若擴大想像,又好似戰壕一樣。其工藝感十足,而工藝感是一種手工的成就,不經過長年累月操作不能辦到。對篆刻傳統而言,工藝不能沒有,但太有了又不是好事。所謂「生熟」的辯證,其熟即指工藝性,而生則指率性。工藝太強必然板滯,率性過頭則粗糙鄙俗。此間調理合適才是藝術手法的要義,而調理是因人而異的。劉彥湖以大份額的工藝性調劑小量的率性,達成一種新奇的平衡,從而建構了他用刀的奇特個性。此批陶印中還有楷書一類,楷書入印前人偶有嘗試,但一般都淺嘗輒止。考其原因,楷書字形穩定,形變實在不容易,因而喪失屈曲填密的圖案組成要素。要在方寸之地組織畫面感,與楷書的相對僵化和不易重組結字的特性,必成一種不可超越的矛盾。劉彥湖目前正在做這種超越的工作,憑他超強的組織意境的能力,他的楷書印已具淳厚的意味。但與我的想像預期,似乎還有路程可走。

劉彥湖的傑出在篆書入印部分,他的藝術智慧集中表現在印篆造型的重組改造。在篆刻傳統中,對印篆的重組改造自有先例。古印中最明顯的鳥蟲造型;流派印中丁敬的古拙造型;又有鄧石如及其一脈的婀娜造型;直至黃牧甫、齊白石的直線造型。以上先賢都為印篆的重組改造作出大小不同的努力。而當代對重組改造已基本形成共識,許多印家也各自有所表現。但工作最努力,效果最另類,風格最強烈,爭議最明顯的當數劉彥湖。劉彥湖重組改造的資源主要有:古代墓誌篆額及漢印篆,現代圖案構成,域外廣告圖形等等。幾乎所有可以啟發造型的元素對他都有吸引力。而他的長處並非只在於廣收博取,更主要的是組合協調的智能和想像力。其中明顯的底線把握則是他對篆書基本造型的深刻理解,如果缺失這個環節,便如大廈失去了基石。而在重組改造中,他以幾何形為結字的主要構成,以飽滿的裝飾為組織手段,以古樸和機巧的融合為意境。如此這般,創造了一個與古與今完全無依傍的篆刻形象。當然,這個形象尚未盡善盡美,或者也不必盡善盡美,用時髦的話說,創造的途中風景已經足夠美麗。

劉彥湖黑陶篆刻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附:

劉彥湖的意義

文/王登科

書法,作為一種極具中國文化氣質類型的民族藝術形式,對於當代社會而言更像一個「遺腹子」。它孕育在故國文化的夢影韶光里,而今天它又存活在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中。它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因素因為應用的退場而漸至澆漓。隨之而來的便是其視覺意義的突顯與強化—這其實正是「書法藝術」緣起的時代動因。功用的喪失,僅留下其中的表象,並作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虛擬與象徵,還在閃爍著一種幽幽的光亮。其實,不僅是書法,其他傳統的藝術形式和人文傳統也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天一閣地安門聯 69cm×17.5cm×2 2016年

當然,在書壇,會有一些極具文化前瞻的藝術家會在此處思考與省察。他們不再糾結於傳統與當代的概念,更包容「文化」與「視覺」的合一,並在書法語言的本質與風格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道路。

在此,我想說,劉彥湖先生就是這個時代最具有個性風格、最有思想深度的一位優秀的書法家、篆刻家。我也更願意稱他為「藝術家」。這是因為他書法、篆刻的創作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傳統思維的象限,而真正進入到了自由創造的境地。在近幾十年的當代書壇上,劉彥湖先生可謂是踽踽獨行,他以其超常的敏感和與眾不同的審美視野,不斷地超越庸常,當然也不斷地超越自己,形成了他今天這樣一種特別的藝術風格與氣質。

安平太橫幅 23cm×78cm 2016年

范迪安先生說:他的書法頗有自成一家的「建築性」。

石開先生說:古樸與機巧融合為意境。

曹意強先生說:劉彥湖抗心希古,但在他身上閃爍著現代學者、現代學院藝術家所具有的思考與創造的勇氣。

徐梵澄詩條幅 109cm×15cm 2016年

確實,如諸位專家所言。劉彥湖在當代書壇上所呈現出的意義是重大的。他以自己的創造與實踐,開拓了傳統的界限,為人們大致釐清了傳統的精神實質。尤其是在技與道、古典情懷與現代意識之間,他似乎找到了一個確實屬於他自己的契機與關鍵,他像一個魔法師,輕鬆與從容里,便把人們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

精鶩心游聯 102cm×23cm×2 2016年

這個世界既地老天荒,又五光十色;既古樸自然,又珠光寶氣。大智若愚、濃情淡出既是他作品的風尚,同時也更是他人格氣質的寫照。

寶晉齋印拓冊頁 27.5cm×30cm 2016年

頗讓人覺得好奇的是,劉彥湖先生是我的學長,是吉林大學物理系理科畢業生。可能正緣於此,劉彥湖對於事物的理數所知甚詳。所以他的動手能力是一流,這也正是他一直以來在藝術上極力主張技術的初衷所在。當然,這並不妨礙劉彥湖先生精神世界及靈性的彰顯與發揚。事實上,他的確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藝術家。他溫暖的文字、他偶一率性的筆與刀都讓人感到他理性間的一絲光亮。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列仙傳—東方朔 33cm×17cm 2016年

總之,劉彥湖先生的藝術是從真正的歷史時空中走來,是從他精緻而又優雅的生活中走來。當然,更是從他真實、安詳的內心深處走來……

2016年小暑於琉璃廠萬源夾道

石開:讀劉彥湖的印

劉彥湖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徵稿啟事
如何搞定國展,來聽聽蘭亭評委、國展名家怎麼說……
大筆鑄真魂——吳悅石先生寫意人物的精神指向
「國畫精賞」張大千仿八大山人荷塘雙禽圖
臨書學古文——《伯遠帖》釋義及臨習方法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石開、曹寶麟、劉彥湖、陳忠康等名家書畫精品0元起拍
石開:林散之邪,沙孟海糙、啟功弱
石開談韓天衡、劉一聞、王鏞篆刻的一封信:知己知彼
關於當代篆書創作,石開、劉彥湖、張公者的秘籍全在這兒
春哥說歷史之大宋朝那些事:趙匡胤御駕親征,負石開道,眾將同心殺敵,李筠絕命澤州城
石開來信|韓天衡、劉一聞、王鏞篆刻的一封信:知己知彼
畫家石開梅蘭竹菊四君子國畫賞析
山東畫家石開——寫意牡丹畫作欣賞
《原創》寶石之王——紅寶石。帶你走進緬甸紅寶石開採的第一現場
春蘭紅寶石開品欣賞
石開國畫作品之梅蘭竹菊四條屏欣賞
花開富貴牡丹國畫,石開寫意牡丹作品賞析
記者親身探訪:驚險、刺激的玉石開採之路!
盛世名家書法專場,石開、陳忠康、毛國典、王義軍、徐右冰等精品0元起
一代甘肅王,縱橫西北幾十年,卻被蔣介石開除黨籍
梅蘭竹菊國畫,古稀高齡畫家石開筆下的四君子
傳統國畫的經典 名家石開梅蘭竹菊作品欣賞
畫梅蘭竹菊四君子好的畫家,石開藝術鑒賞
石開——歸類、定調、開拓
神韻獨具——古稀畫家石開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圖